家门前有一幢闲置房,其屋顶的黑瓦上不知何时突然长出一株绿草,无论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都难以压垮它,骨子里透出一股倔强、孤傲、挺拔的精气神。
绿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贫瘠的环境中,渐渐站稳脚跟,愈发苍翠茂盛,在万物葳蕤的春天,竟然开出了细碎的淡蓝色花朵,真是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由物及人,这也隐喻着人生的况味,我们的生活总是逆境多于顺境,苦恼多于快乐,失意多于得意,平淡多于精彩。
有的人面对挫折或不称意,怨天尤人,牢骚满腹,选择躺平摆烂,释放出冷漠沉郁的负能量,不仅会影响自己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周边人沾上晦气霉气,还不如一株寂寂无名的绿草。
而古代圣贤们让乏味甚至苦难的生活开出花来,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
中唐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遭受人生重创的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充满“诗豪”的青春斗志,奋发进取地走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恰逢秋日,刘禹锡借景抒情言志,写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传诵千年的闪亮诗句。
一同被贬谪的好友柳宗元,从写《江雪》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苦怨愤,到《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豁达开朗,他不断调整心态,适应当下,让芳华再度绽放,谪居永州十年写下大量主题深邃、文笔细腻的诗文,终成文坛大家。
文豪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炼成了乐观闲适、从容自由、豪放潇洒的人生境界,他被放逐到黄州,却随遇而安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沙湖道中遇雨,他的心态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他宽容道,“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与友人夜游赤壁,他激发千古豪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虽然先贤的高度和成就,令人遥不可及,但其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之道,却犹如照进我们庸常、琐碎、芜杂、困顿生活的一道光,让人看到希望、温暖、淡定和活力。
当事业进展不顺时,不如反躬自省,坚守初心,蓄势待发;
当工作压力大或理不清头绪时,不妨暂且放下,喝一杯咖啡或望远方发呆;
做完繁重体力活,找人聊聊天或者喝一大碗凉白开,可能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在外奔波打拼一天,也许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躺在沙发上小睡片刻;
工作之余,培养旅游、养花、打球、写作等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周末忙完家务,然后毫无负担地刷手机、追网剧、看报纸。
凡此种种,只有张弛有度,自我调节,充满强度和韧性,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难,散发出迷人的朝气和活力,这种青春的力量无关于年龄。
我时常回忆起祖母在世时在灶台忙碌的身影,她为全家人做好饭后,往往啥都不做,喜欢坐在小凳子上深深叹上一口气,似乎要把所有的困厄、怨气、辛苦、艰难都排解得一干二净。
尽管只是些粗菜淡饭,但我们往往吃得很香甜,祖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脸上的皱纹开出了绚烂的花朵,那时的她真的非常青春、阳光、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