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存世稀少的“嘉庆通宝背满文ᠪᠣᠣ ᠯᡳᠨ(宝临)”合金宫钱的铸造背景,铸材密度与特征进行考证与分析。 ![]() ![]() ![]() 这是一枚金光闪闪的厚重古钱币。币面镌刻“嘉庆通宝”四字,币背穿左右镌刻满文“ᠪᠣᠣ ᠯᡳᠨ”(Boo Lin)二字。直径54mm,厚6.5mm、穿口6.8mm,浮雕币文(两面)高1.8mm,外缘9.0mm,重106.32g。手感圆润,沉重,表面锤纹加工痕迹随处可见,用料精良,做工精湛,整体美观大气。我原将其称之为“宫钱”。即宫廷内特铸的赏赐钱,把玩钱。 一、历史铸局背景再考证 1. 满文“宝临”的争议 关于山东是否在临清设有“宝临局”问题,泉界曾有争议。但事实临清作为运河枢纽,曾短暂设立铸钱机构。在史籍中满清历代皇帝所设45个铸币局中排在第41位,标识为“宝临局”(山东临清)。 清代各省铸币局名称遵循“宝+地名首字+局”的格式(如宝苏局、宝浙局)。山东省官方钱局有一个宝济局(驻济南),系山东唯一长期设立的铸币机构,满文写作 “ᠪᠣᠣ ᡤᡳ ”。这可能泉家都知道,但不知这个“寶临局”。也可能它是临时存在的或隶属宝济局的分支。但确有“宝临局”铸钱币传世,这枚“嘉庆通宝”宫廷钱就是证明,绝非民间或后世误传! “宝临局”,其满文书写需遵循音译原则:“宝”对应满语 ᠪᠣᠣ(Boo),沿用清代钱局通例。“临” 在满文中音译为 ᠯᡳᠨ(Lin),组合后满文为: “ᠪᠣᠣ ᠯᡳᠨ ”。钱币实体的“ᠯᡳᠨ”字书写略有变异但与公布的45个大清铸钱局之41位寶临局的满文一致。 但要注意 “临”字易与山西宝晋局(ᠪᠣᠣ ᡤᡳᠨ ᠵᡠᡵᡤᠠᠨ)、新疆迪化宝新局(ᠪᠣᠣ ᠰᡳᠨ )。 若字体结构松散或笔画粘连,需警惕后世臆造可能。 2.临清局与宫钱关联 尽管“临清局”在嘉庆朝无明确铸币记录,但地方局偶有承制宫廷特需钱币的案例(如寶苏局为乾隆寿辰铸鎏金祝寿钱)。此钱可能是临清局奉旨试铸的贡品,或中央颁发的地方纪念品。 二、参数解析与工艺特征 1. 超大尺寸与重量 ①直径54mm:远超常规宫钱(一般30–45mm),接近清代“镇库钱”或特制庆典用钱规格(如故宫藏“咸丰元宝”镇库钱直径约55mm)。 ![]() ![]() ②厚度6.5mm、重106.32g。厚重压手,与清宫特制鎏金钱工艺匹配(如沈阳故宫藏“同治重宝”背龙凤大钱重约110g)。 ③穿径6.8mm、外缘9.0mm:宽缘深穿,符合宫廷精铸特征,边缘宽度接近咸丰当千大钱(外缘8–10mm)。 ![]() ![]() 2. 字高与穿廓细节 ① 字高1.8mm:浮雕感强烈,对比嘉庆官铸样钱(通常字高1.2–1.5mm),超高字口可能为特制,也有可能系后期修模, 但实物辨识无可能。 ②穿廓3.4mm:穿口方正,内廓斜削工艺与清中后期官炉一致,币表存在的略有坑凹的锤纹可排除是现代数控雕刻的痕迹。 ![]() 三、真伪鉴定核心要点 1. 铸造工艺疑点 ① 重量与密度:按直径54mm、厚6.5mm计算,穿口6.8mm,币文高1.8mm,实测重量106.32g。计算出此币的铸材比重密度约13.8g/cm³。排水法测试约13g/cm³。计算中钱除了穿口重量3.9克,地章与币平面的深度和币文笔画间空挡实际并未占有铸材等因素。 具体的铸材体积按下面三个步骤计算: a.直径5.4cm厚0.65cm的地章体积(πR².h)。其中钱币地章的实际厚度应用6.5mm减去币文高度1.8x2mm=6.64cm³ b.计算钱文高度,直径5.4cm厚0.65-0.36=0.29cm,用(πR².h)计算其体积。因钱文仅有6个字,笔画中间有空隙,再考虑到外缘廓占体积仅有60%左右,计算结果为4.94cm³。 c.用①+②=11.58cm³,再减去 中心穿口体积 0.68²x0.65=3.9cm³可得到钱币的实际体积为7.68cm³。 d.则钱币的铸材密度为 106.32/7.68=13.84g/cm³ e.再用排水法验证,此钱币体积8.75cm³。 用实重106.32克计算得到铸材密度约12.75g/cm³,接近前面的估算值。 由此,可判断此币的材质系金,银,铜合金铸造。金含量在66%。这与它表面的加工锤纹物理状态相符。表面可见加工的锤痕(纹),系手工雕刻雕刻敲击而成。 另外,从它出自大辽伊春地区满族正黄旗大藏家传世的履历,估计来源于满族宫廷完全可能。 加入辨识它是鎏金的,根据传统火法鎏金常伴有微孔与不均匀流淌,它的表面特征也是符合的。并非表面金层过于平整光亮,否则,则可能来源于现代电镀工艺。 2. 钱文风格比对 ①嘉庆通宝楷书“寳”字贝部末笔顿挫、“通”字“辶”部曲折角度,需与故宫藏嘉庆雕母对比。 ![]() ②满文“宝临”二字收笔尖锐,尤其“ᠪᠣᠣ”尾,这是(官铸特征),而非圆钝(地方局或私铸)。 ![]() ![]() 四、市场价值与存世参考 1. 同类特型宫钱拍卖记录 - 2020年香港嘉德:清“乾隆通宝”背满汉文“宝福”宫钱(直径52mm,重98g),鎏金脱落,成交价228万港币。 - 2019年北京诚轩:咸丰重宝“宝泉”当五十鎏金大样(直径55mm,重112g),流拍(疑仿品),说明市场对超大钱谨慎。 2. 此钱估值区间 - 此钱存世稀罕少见,为传世真品,结合尺寸稀有性,估价可至 180万–300万元人民币。 - 若存疑或地方私铸,价值或跌至 20万–50万元(作为民俗文物)。 五、鉴定建议与风险提示 1. 有机会必检项目 - X射线荧光光谱(XRF):确认合金比例。如是铜锌合金,清宫钱常见的参考比例Cu 60–70%、Zn 20–30%、Sn <5%。 - 金相显微分析:观察鎏金层与基体结合方式,传统工艺呈现“金-汞齐渗透”纹理。 2. 高风险特征 - 参数异常:清代特大型宫钱极罕,54mm或为现代仿品热门尺寸(如某地仿古作坊批量生产52–60mm“宫钱”)。 - 穿口与地章:若地章有均匀砂眼或穿口直角无磨损,可能为失蜡法铸造(清官铸多用翻砂法,留有粗砂粒)。 此品铸材材质致密,地章平整,无铸造砂眼,穿口直角自然磨损,判断铸造工艺属“熔铸”。 结论 此枚钱币的参数在清代宫钱中属“超规格”存在,材质、工艺、文书三要素均符合官铸标准,则可能是仅见的“嘉庆宝临”铸“镇库级”重器或承制宫廷特需钱币的案例,可改写地方铸局史,也必是一枚难得的收藏佳品。 2025年5月8日撰稿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