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市不到一年,为何被私有化退市? 文/天下车智 侯宇婷 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公司于2025年5月7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集团实益拥有者除外)。上述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对此,吉利控股集团方面回应称,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 据公告,本次吉利汽车建议以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股份和美国存托股票,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收购报价方式:收现金:现有小股东可选则直接以现金方式接受邀约(每股25.66美元价格),换股:或者选择接受换股,每1极氪ADS股票可换12.3股吉利控股股票(基于吉利30日均价 16.14港元/股,汇率1美元=7.7503港元)。 若交易完成,吉利对极氪的持股比例将从65.7%提升至100%,极氪将正式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极氪短暂美股生涯的终结,更折射出吉利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中“壮士断腕”的战略决心。同一日上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陆和香港股市。 5月7日,美股盘前极氪一度涨超11%。在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之前,极氪已经完成与领克的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5月10日,极氪于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是吉利系第九家上市公司,也是当时最快上市的新能源车企,用时37个月(3年零1个月),领先于“蔚小理”等一众新势力。距离上市一周年还差3天。 ![]() ![]() 查询公告发现,5月4日,极氪科技集团紧急官宣了一项人事变动,宣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 这是既极氪和领克正式合并成为极氪科技集团之后,极氪内部做的又一个人事调动。2月14日,极氪和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时,极氪就曾官宣了一轮新的高管任命——安聪慧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刘向阳出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继续领导领克品牌,担任领克品牌CEO;关海涛从原极氪品牌首席营销官(CMO)调任至极氪科技集团担任首席商务官(CBO)。 当时,林杰担任的是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用户委员会主任,林金文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 此次调整后,林金文管理的极氪品牌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端业务将交由林杰,林金文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向林杰汇报。 ![]() ![]() 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总营收1138.9亿元,其中,整车营收945.6亿元。其中,极氪品牌2024年全年经营总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47%,财年内整车毛利率逐季攀升,2024年第四季度达17.3%,全年整车毛利率15.6%。极氪科技集团今年目标销量为79万辆,其中领克39万辆,极氪32万辆。今年前四个月,领克品牌的销量为10万辆,年目标完成率25.6%。 相比领克,显然极氪今年销量压力更大。今年4月,极氪品牌销量为13727辆,同环比均出现了下滑,同比下滑近15%,环比下滑了11%。今年前4个月,极氪品牌累计销量为5.5万辆,仅完成年目标销量的17.2%。 截至 2024 年底,极氪现金流水平大概 90 亿左右,这个现金流水平在新势力中是明显偏低的(小鹏 420 亿,理想超 1000 亿,连蔚来在手现金都有 419 亿元,净现金 214 亿元)。极氪日均交易量仅300万股,不足蔚来(2000 万股)的15%,导致其估值缺乏机构资金支撑。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这是极氪科技集团成立之后对双品牌进行的定位战略。在集团的安排里,极氪品牌负责冲高,领克则负责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就拿同是全尺寸SUV的极氪9X、领克900为例,两台车均规划于3年前,都属于各自旗下的豪华旗舰,而这两台定位相似的两台车也在上海车展上迎来了同台首秀——极氪在车展上亮相了极氪9X、领克带来了领克900。 目前,吉利内部正在加速资源整合,而极氪是多起整合事件的核心。去年11月,极氪领克公布战略整合,三个月后,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领克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领克的财务业绩将分别于极氪集团及吉利汽车的综合财务报表综合入账。自此,极氪科技集团正式成立。 资料显示,吉利旗下曾拥有14个汽车品牌,涵盖吉利、领克、极氪、沃尔沃等,复杂的品牌矩阵导致研发、供应链和渠道资源分散。例如,极氪的SEA浩瀚架构虽被多个品牌采用,但技术协同效应未完全释放。私有化后,吉利可集中资源攻克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避免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暴露技术细节。合并成一家公司之后,同为各自豪华旗舰的两款车型在“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战略之下,在上市时间上、价格上都进行了区分。 ![]() ![]() 根据公告,吉利汽车指出,私有化系“为了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长期价值”。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回应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据了解,部分中国企业完成美股私有化后选择重新上市,并且在重新上市过程中获得了更高的市值。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奇虎360在2016年以93亿美元从纳斯达克退市,后于2018年借壳江南嘉捷登陆A股,估值从退市前662亿人民币飙升至4495亿人民币,市值增长6倍; 而此次私有化总对价约 20 亿美元,资金来源包括吉利汽车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尽管吉利 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213% 至 166.3 亿元,现金储备充足,但 5047 亿元的总负债仍可能引发市场对其财务稳健性的担忧。不过,极氪 2024 年已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2025 年有望全年盈利,私有化后若并入吉利报表,将显著改善其盈利能力。以 2024 年极氪营收 759 亿元计算,仅供应链成本下降 5%-8% 即可释放近 60 亿元利润空间。 私有化后,极氪可能通过港股二次上市获得估值修复。港股对新能源汽车的平均 P/S 为 1.8 倍,若极氪成功回归,吉利整体市值有望提升约 200 亿元。此外,中概股回流潮下,香港财政司司长明确表示支持优质中概股以港股为首选上市地,这为极氪后续资本运作提供了政策利好。 若整合成功,吉利有望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集团的 “新标杆”;若失败,则可能加剧其多品牌内耗,甚至拖累整体竞争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