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玄天一片云:五凉始末(32) 君贤臣忠的崩塌效应

 陆一2 2025-05-08
隆安四年(400年)四月,敦煌,一个人正在自己家中踱来踱去,踌躇犯难。
这个人叫李暠(hào)
李暠的背景比较复杂,他出身陇西大族李氏,是汉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的祖父李弇(yǎn)曾任天水太守,后跟随张轨入凉,任前凉的武卫将军,封安世亭侯,李家一脉自此进入凉州。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是世代将门,但李暠从小走的却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路子。他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举止优雅,且十分好学,通读经史,尤其擅长文辞。
这种反差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李暠的父亲李昶少有美名,也是妥妥的凉州俊少年一枚,但婚后不久就英年早逝,尚未出世的李暠便成了遗腹子,后随其母改嫁前凉龙骧将军、敦煌宋家的宋僚。
敦煌宋家世代经营河西,在凉州颇有根基。张轨入凉后最重要的依靠就是敦煌宋家的宋配,到了张玄靓时期,敦煌宋家的宋混、宋澄兄弟更是位居辅政大臣。
但麻绳专挑细处断,半生坎坷的李母改嫁后依然没躲过命运的暴击。宋混去世后,前凉宗室张瓘发动政变,灭了宋氏一门,时任武兴太守的宋僚也在政变中一同被杀。(详参“东边日出西边雨”一集)
此时的李母同样身怀六甲,不久生下了第二个遗腹子——宋繇。
宋家被灭门后,幸运逃脱的李母艰难抚养着李暠宋繇两个孩子,并在五年后郁郁离世。随后李暠宋繇被宋家伯母张氏收养,兄弟俩也颇为懂事孝顺,侍奉张氏亦如亲母。
三年后伯母张氏也去世了,二人便前往酒泉从师受业,闭门读书。数年之后,两人因学识逐渐闻名西州。
后来吕光入凉,为缓和与凉州士族之间的矛盾,在时任参军段业的建议下,举行了凉州历史上唯一一次科举考试,宋繇前去应试并中榜秀才(非后世科举的秀才,相当于进士),授任郎中(尚书省六部下属各司的长官,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李暠则选择继续留在敦煌。
兄弟俩不同的选择背后,折射的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对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的巨大影响。
李暠性格保守,是个偏理想主义的传统儒士,而弟弟宋繇相比更加开放,是个偏实用主义的进步青年,哪里能施展学识抱负就去哪里,只要有机会就要试一试。
李暠出生不久就随母亲改嫁,寄人篱下,十岁时又遭遇灭门惨剧,险被牵连。母亲去世后,又再次寄人篱下,命运的坎坷让年少的李暠不得不以安稳作为内心的第一需求。
而宋繇的经历则相对平稳一些,母亲去世时宋繇年仅五岁,勉强懂事,而后又有伯母养育,视如己出,再加上大哥李暠的照拂,让宋繇的童年不至于跌宕坎坷。

图片

这样的性格差别影响了他们在面对机会时做出了不同的抉择,也改变了凉州历史的走向,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隆安元年(397年),段业在沮渠蒙逊兄弟的拥立下,起兵反吕,建立北凉,任命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李暠随即被孟敏提为效谷(今甘肃敦煌市郭家堡)县令。而宋繇此时也赶来投奔北凉,成为段业的中散常侍(高级顾问),
四年后,孟敏去世,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以李暠性情温和,品行坚毅,带头推举他出任敦煌太守。
深受儒家教育的李暠不愿接受这种不经任命,直接僭越的官职,但另一边,敦煌的同僚们却又在纷纷劝进,因此也就有了我们开篇那一幕,陷入两难的李暠踌躇不已,迟迟下不了决定。
恰逢宋繇告假从张掖回来,便劝李暠:段业胸无大志,谋无远虑,跟着他成不了大事,兄长难道忘了郭黁之言了吗?现在白额小马驹已经生出来了。【段王无远略,终必无成。兄忘郭黁之言邪?白额驹今已生矣】
话说李暠宋繇在酒泉求学时,曾与郭黁交好,有一次三人同宿,通晓《易经》的郭黁给兄弟两人算了一卦,预言宋繇终将位极人臣,而李暠能立一国,彼时将有白额小马驹降生。
宋繇的话让李暠下决心搏一把,于是上表段业,求任敦煌太守,段业也很快答应了。
北凉右卫将军索嗣是敦煌索氏出身,深知李暠在老家敦煌的影响力,便对段业说:李暠在敦煌深有名望,不能让他留在那里,将来恐成大患。
段业听后,赶紧任命索嗣为敦煌太守,去替换李暠。
索嗣带着五百骑兵行至离敦煌二十里处时,令人传信,让李暠出城迎接自己。李暠虽然疑虑段业朝令夕改,但也准备尊令出城迎接。
这时,效谷县令张邈和宋繇拦住了李暠,张邈说:段业昏庸懦弱,正是我们一展宏图的好机会。将军您现在已有立国的资本,怎能拱手送与他人呢!索嗣依仗自己是本地人,以为我们都会归附他,绝对想不到将军能对他突然袭击,咱完全可以一战而擒之。【段王暗弱,正是英豪有为之日。将军据一国成资,奈何拱手授人!嗣自恃本郡,谓人情附己,不意将军猝能拒之,可一战擒也】
宋繇也劝道:兄长已得世人推举,如今却要授首于索嗣,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李暠回答:我从小就没什么远大的志向,所以一直留在敦煌做官,没想到突然被郡里士族推举。刚才说出城去迎接,是因为不清楚同志们的意见,故而如此。【吾少无风云之志,因官至此,不图此郡士人忽尔见推。向言出迎者,未知士大夫之意,故也】
随后,李暠派宋繇去拜见了索嗣,说了一堆恭维的好话将他稳住。宋繇回来后对李暠说:索嗣倨傲轻慢,且兵力很少,咱绝对能拿下。
李暠于是派张邈、宋繇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李歆和李让,带兵突袭索嗣,索嗣大败而走,逃回了张掖。
李暠久居敦煌,与索家素来关系很好,对索嗣如此排挤自己甚为痛恨。便向段业上疏,以居心不良,离间君臣为由,请求诛杀索嗣。而北凉二把手沮渠男成也送上了助攻,他对索嗣平时的傲慢无礼很是厌恶,也进言说索嗣图谋不轨,劝段业除掉他。
所谓三人成虎,在李暠和沮渠男成的不断挑拨下,段业信以为真,随即杀了索嗣,并派遣人去向李暠道歉,还加封他都督凉兴(甘肃瓜州)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

图片

隆安四年(400年)十一月,在宋繇等强力辅助的安排下,北凉晋昌太守唐瑶率先起兵,传檄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敦煌太守,史称“西凉”。
李暠随后大赦境内,立年号庚子,追尊祖父李弇(yǎn)为凉景公,父亲李昶为凉简公。
至此,我们这个系列前、后、南、北、西合称的“五凉”就集齐了,凉州也自此进入了后五凉时代。
李暠建立西凉的操作,很快也启发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酒泉太守王德。李暠独立后,王德也效仿起事,反叛北凉,自称河州刺史。
但王德实在没那两把刷子,段业派沮渠蒙逊去攻打王德,王德无奈之下一把火烧了酒泉城,带着人马去投奔西凉,结果被沮渠蒙逊在沙头(甘肃玉门)追上,妻儿部众皆被俘虏。
第二个就是刚刚扑灭王德团伙的北凉集团联合创始人沮渠蒙逊。
话说自从段业和沮渠蒙逊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后,双方的裂痕便开始越扯越大。沮渠蒙逊虽然一直在刻意的弱化隐藏自己,但作为北凉的实际控制人之一,还是让段业颇为忌惮,双方经常性的相互试探。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头脑相对较低的段业就逐渐暴露出了自己的短板。
之前在处理李暠和索嗣的事情上,段业轻信谣言,杀了忠于他的索嗣,自断了臂膀。
而段业的头脑简单、猜忌多疑,也让沮渠蒙逊敏锐的看到了机会,他要亲手导演一场人心所向的“复仇”大剧。
因为出于对沮渠蒙逊的不信任,段业安排自己的亲信马权去替换沮渠蒙逊的张掖太守。而这个马权也是仗着段业宠信,经常对沮渠蒙逊举止傲慢,出言轻侮。
沮渠蒙逊便故意安排向段业透露:天下其实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只是需要提防马权这个人。【天下不足虑,惟当忧马权耳】
段业果然再次上当,杀了马权。
马权死后,沮渠蒙逊找到堂哥沮渠男成说:段业昏庸无能,不是能平定乱世的明主,我所忌惮的只有索嗣、马权二人,现在他们都死了,我准备除掉段业拥戴兄长,您看怎么样?
沮渠男成说:段业一个孤身而来的外乡人,靠我们沮渠家登上了王位,他需要我们就如同鱼需要水一样。人家这么信任我们,我们反而要图谋他,这不吉利。
见大哥不支持自己,沮渠蒙逊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但从他后面环环紧扣的谋划来看,这个举动极有可能是这位大导演故意为之。
隆安五年(401年) 四月,沮渠蒙逊上表请求外任西安(甘肃张掖东南)太守。段业以为沮渠蒙逊终于要离开朝堂了,很高兴的就答应了。
出发之前,沮渠蒙逊约堂哥沮渠男成一起去兰门山(甘肃张掖合黎山)祭奠,随后派司马许咸故意对段业说:沮渠男成要谋反,就准备在告假的时候作乱。如果他来向您请假去兰门山,臣的话就应验了。【男成欲谋叛,许以取假日作逆。若求祭兰门山,臣言验矣】
到了约定的日子,沮渠男成果然来向段业告假。段业立即抓了沮渠男成,令他自杀。
沮渠男成大喊冤枉:是沮渠蒙逊要谋反,他此前就告诉过我,因为是同族兄弟我一直没忍心告发他。现在他诬告我,是因为我活着部众们就不会听他的。请您放出假话就说我已经死了,等沮渠蒙逊一作乱,我马上去讨伐他,肯定能成功。
但此时的段业已经完全不相信他了,就算沮渠蒙逊要谋反,那你也脱不了干系,随即杀了沮渠男成。
到这一步,沮渠蒙逊导演的大戏已经全部铺垫完成,接下来,便是顺理成章的高潮和尾声了。
沮渠蒙逊听说沮渠男成已死后,便强装悲愤,哭着对大家说:我大哥忠于段业,却被冤屈杀害,诸君能够为他报仇吗?我们当初拥戴段业,以为他能安定众心,如今他却听信谗言,枉害忠良,我们岂能安心地旁观,让百姓生灵涂炭!
沮渠男成对部下素有恩德,大家都悲愤不已,纷纷跟着沮渠蒙逊起兵讨伐段业,周边羌胡大多起兵响应。行至氐池(甘肃民乐)时,已有一万多人,就连此前段业视为亲信的臧莫孩也率领部下归附了沮渠蒙逊。
眼看着叛军步步逼近,段业却无人可用。先前段业对右将军田昂有疑心,就把他关了起来,到了这个时候,段业只好释放田昂并向他道歉,让他和武卫将军梁中庸带兵攻打沮渠蒙逊。
将领王丰孙对段业说:西平田氏,世代都有反叛,田昂外表谦恭但内心狠毒,不能信任。
段业说:这我知道,我也怀疑他很久了,但现在除了田昂没有人能打得过沮渠蒙逊了。
王丰孙一语中的,田昂到了阵前,便率五百骑兵归附了沮渠蒙逊,北凉军顿时溃散,梁中庸也投降了沮渠蒙逊。
图片
五月,沮渠蒙逊大军抵达张掖。
田昂的侄子田承爱砍开城门放沮渠蒙逊进城,北凉王宫顿时大乱,段业的左右侍卫也都做鸟兽散了。沮渠蒙逊进宫后大声呼喊段业在哪儿,禁军们甚至纷纷为他指引方向,段业很快被抓。
见到沮渠蒙逊后,段业跪地求饶:我孤身一人,靠你们沮渠家推举才坐上了这个王位。我求你留我一条活命,让我回东土去和我的妻儿相见。
沮渠蒙逊没有答应,段业随即被杀。
六月,沮渠蒙逊自领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年号永安,正式将卢水胡沮渠氏搬上了历史舞台。
作为那个时代最会玩弄人心的顶级人精之一,沮渠蒙逊从始至终都将段业和他哥沮渠男成拿捏的死死的。
史书记载,沮渠蒙逊少年时广涉群史,对天文也颇为知晓,才智出众,且有雄才大略,善于权变。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后凉吕光,以及后来的段业,都对他很忌惮,以至于沮渠蒙逊经常要借游猎饮酒来隐藏自己。
虽然建立北凉时拥立了段业为主,但沮渠蒙逊的展望是,自己打下来的基业要攥在自己手中才行。可沮渠蒙逊并不是沮渠部的首领,论资历,他大哥沮渠男成才是毋庸置疑的话事人。
因此,要想让这些人一呼百应的跟他搞政变,最具号召力的无疑是牺牲掉沮渠部的最高领导,然后给他复仇。
随后在沮渠蒙逊一石二鸟的精心策划下,沮渠男成被杀,段业成了复仇对象,而沮渠蒙逊则顺利拿下政治合法性,堂而皇之的站出来主持公道。
在这些部众眼里,他们为首领成功复仇,并让沮渠部成为北凉真正的主人,这是名留青史的伟大事业。但他们并不知道,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沮渠蒙逊手里的棋子而已。
而在西凉立国,北凉易主的同时,东边陇西的归属也随着西秦的被灭而尘埃落定,在后秦大军枕河虎视之下,垂死挣扎的后凉开始了最后的狂欢。
吕纂在弑君继位后,看东一榔头西棒子的四处碰瓷不成,便彻底躺平,整日游猎,沉迷酒色之中。对于大臣们劝谏一概置若罔闻,每次都说我下次一定改,转头继续接着奏乐接着舞。【纂逊辞谢之,然犹不悛】

图片

就连鸠摩罗什都以三头猪妖降世、有龙频现于井中等异象再三的提醒他,要勤修德政,以应天象,同时提防下面人以下犯上,吕纂始终都没听进去。
隆安五年(401年) 二月,一个名叫思盘的鲜卑部落首领派人到姑臧向吕纂告状,控诉番禾(甘肃永昌)太守吕超擅自攻打他们部落,要吕纂给个说法。
这个吕超虽然在吕篡政变成功后逃到了广武,但吕纂没打算追究这个堂弟,他派人给当时镇守广武的叔叔吕方说:吕超这个小伙儿其实人不错,忠勇可嘉,就是太年轻看不明白形式,也不知道变通,我今后还想要倚重他呢,你可以把我的意思转达给他。
随后吕超上表谢罪,吕纂便恢复了他的爵位,不久任其为番禾太守,直到这时被人家找上门告状。
吕纂尴尬之余,下令鲜卑首领思盘和吕超入朝对质。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问题吕超是真做了呀。加上本来就政治立场不正,吕超更是心惊胆战。所以到了姑臧之后,吕超便私下先去结交了吕纂身边的殿中监杜尚,一但有问题,他就能第一时间知道,然后撒丫子跑路。
吕纂在召见吕超后,斥责他说:你仗着你们兄弟勇武(还有他哥吕隆),竟敢结伙瞒着我私自出兵,我怕是杀了你,才能安抚人家吧?
吕超赶紧磕头认错,连称不敢。吕纂其实就想吓唬吓唬吕超,给思盘做个样子,并不是真要杀他。而且为了让双方缓和矛盾,晚上还攒了个酒局,拉着吕超和思盘,把大臣们全都约来一起赴宴。
但吕超完全不这么想,他知道吕纂反复无常,在酒宴现场杀人都有可能,因此内心极度忐忑,一直在盘算着怎么脱身。
吕超的哥哥吕隆也担心自己弟弟被吕纂临时起意给助了兴,便一个劲儿的给吕纂灌酒,吕纂很快就醉了。
也不知道吕纂是识破了吕超的小心思怕他跑了,还是想弥补一下白天对吕超的训斥,酩酊大醉的吕纂非要拉着吕超一同去游览后宫。
走到琨华堂东阁时,因为道路太窄,车卡住过不去了,吕纂的贴身侍卫便放下剑下去推车。一看车里就剩他和喝醉的吕纂两人,吕超顿时起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起侍卫的剑向吕纂砍去。
吕纂慌乱中爬下车,喊人来擒吕超,但他动作再快毕竟喝醉了酒,被吕超一步赶上刺穿胸口,当场殒命。
侍卫们回过神来后,立即扑过来与吕超战在一起,但都被吕超所杀。
此时在后宫的吕纂皇后杨氏听说吕超谋逆,便下令宫内禁军去抓吕超,结果被吕超收买的殿中监杜尚半路拦住,命令禁军放下了武器。
随后将军魏益多赶来,将吕纂的头砍下传示内外:吕纂违背先帝遗命,杀害太子,沉溺酒色,近小人而害忠良,视百姓如草芥。番禾太守吕超身为吕氏宗亲,担心社稷颠覆,已经将他除掉。上可告慰宗庙,下可为太子报仇。凡我士族百姓,当普天同庆。
但吕超拿下宫城后,局势仍然不甚明朗,姑臧还有另外两股不可控势力,吕纂的弟弟吕纬和叔叔吕他皆拥兵驻扎北城。
吕超政变后,有人对吕纬说:吕超谋逆,您身为王弟,应该举兵平乱。而且外面都是咱们的人,何愁不能成事。
随后吕纬整兵准备平叛,并去找吕他说:吕超、吕隆兄弟弑君叛乱,咱都是一家人,怎能眼看着自家祸起萧墙。
就在吕他准备答应的时候,吕他的老婆梁氏出来制止道:吕纬吕超都是你侄子,你为啥要舍弃吕超而帮助吕纬去当这个祸首呢。
随后吕他这个老王八就临阵缩了回去,对吕纬说:吕超已经事成,且占据武库,拥有精兵,要拿下他很难啊。我也老了,干不动了,就想过两天安稳日子。
吕超有个弟弟吕邈一直在吕纬帐下,很受宠信,他对吕纬说:吕纂杀兄篡位,吕隆吕超此举正是顺应天意啊,而且正打算拥立您继位呢。先帝的子嗣中,就数您最年长了,四海仰慕,大家肯定没有异议。
吕纬一听还有这大好事,立即被这个巨大的诱惑蒙了心智,单枪匹马的跑去继位,结果一入城就被吕超抓起来杀了。
局势彻底平定后,吕超让他哥吕隆继位,但吕隆知道自己没出啥力,面露难色,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吕超说:现在有能乘龙上天的机会,怎么还要拒绝呢。
随后,吕隆正式继位,改元神鼎,并将自己的父亲吕宝追封为凉文帝。
吕纂靠弑君谋逆上位,同样也被人弑君谋逆下线,而他的结局其实早就被人预言。
有一次吕纂和鸠摩罗什下棋,在吃死鸠摩罗什的棋子后,吕纂随口说道:砍了你这个胡奴的头。鸠摩罗什悠然回道:不是你砍胡奴的头,是胡奴要砍你的头。
鸠摩罗什几乎都把话挑明了,因为吕超的小名就叫胡奴,但吕纂不知道是没反应过来,还是不以为意,始终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吕隆继位后,以吕超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书事,封安定公,将军政大事尽数委于吕超。
当然,吕超也不含糊,随即接手了后凉朝政大权,甚至包括自己的嫂子。

图片

吕纂的皇后杨氏因为颇有姿色,被吕超垂涎已久。吕隆继位后,杨氏就准备搬出宫去,给人家腾地方。结果被吕超以涉嫌夹带宫中宝物为由拦了下来,杨氏说:你们兄弟不义,互相屠杀,我一个将死之人,要宝物何用。
吕超又问玉玺何在,杨氏回:已经毁了。
吕超随后又找来杨皇后的父亲杨桓,让他劝说杨皇后从了自己,并威胁道:她要是自杀了,我灭了你们全家。
杨桓无奈去劝说杨氏,杨皇后说:父亲将我卖给吕家,以求富贵,一次已经很过分了,怎能再卖第二次。随即悲愤自杀,谥号穆皇后,杨桓逃奔南凉。
这里顺便插一句,在唐代以前对于谥号还是比较严谨的,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情见貌曰穆,表示对杨皇后性格直爽、外露刚烈的褒扬,是个美谥。
吕家又一次血腥上演的权力交接,在群狼环伺的河西引起了一连串的波动。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被内乱彻底掏空的后凉,终于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都看到这里了,点一下在看点赞分享再走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