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安全生产效果的 “九种”错误做法(认知) 01 取得丁点安全成绩就放松监管 安全生产唯有持续永不中断,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落实效果,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预期目标,因为安全隐患具有偶然性、随机性、不确定性、隐蔽性,一旦安全生产要求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不成持续的要求,就会随机出现三违的情况,就会引发事故的发生。 推行安全生产最怕的就是断断续续,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放松了安全生产监管要求、就松懈了安全生产督促力度,很容易导致团队在思想上产生侥幸心理、麻痹状态。 推行安全生产重在持续性,不论任何时候、不论任何情况,都要坚持永不放松、都要坚持用不中断,以防止因中断而导致团队的安全思想意识出现“不在线”的状态、安全精神注意力出现“跑毛”的情况。 02 监管部门要求不严就放松要求 安全生产是为了公司更好地健康稳健发展,是为了公司的经营发展更加安全有保障,不论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如何、不论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要求如何、不论安全监管部门是否有监管计划,公司都要一如既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都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严格监督检查、都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实施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都要一如既往规范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因为推行落实安全生产是为了确保公司人、财、物的安全,是为了公司的经营发展有更好地保障,不是为了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 推行落实安全生产,最怕的就是出现“监管部门要求了、就紧一紧”、“监管部门检查了,就紧一阵”,监管部门放松了监管、监管部门不强调了,公司的安全生产也就松懈了、也就不当回事了,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而实施”,一旦有了这样的安全生产认知、有了这样的安全生产心态,公司的安全生产要求如何能得到持续落实?公司团队如何会在思想上持续重视安全?公司团队如何会在行动上持续重实安全?如何在公司内部实现“生产经营在忙、安全永远不忘”的效果? 只要公司的安全生产要求得不到持续督促,团队对安全生产要求的执行就不会得到持续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就不会持融入到团队的作业活动中,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违规违纪”行为以及管理者在工作监督中的“各种疏忽与轻视”。 03 现场没有“不合规”就放松安全检查 今天的生产作业活动行为、状态全部合规,不代表明天的生产作业活动全部合规。 因为生产作业活动的行为、状态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 ✅作业环境条件的影响 ✅作业人员的情绪影响 ✅身边人员的行为影响 ✅人员的生理状况影响 ✅人员的心理状况影响 ✅管理者的管理情绪影响 ✅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影响 ✅公司工作氛围的影响 ✅…… 上述这些影响条件都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自然就会导致作业者的行为、状态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其次,设备的运行状态、物料的安全状态、环境条件的状态同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设备、物料、环境条件的因素同样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自然设备、物料、环境条件的状态也不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随时都会发生变化。 所以,不论安全检查有没有发现“不合规”,安全检查都要坚持不放松;哪怕是安全检查的结果持续一段时间都是呈现“合规状态”,也不能中断或放松安全检查的要求;不论有没有发现“不合规”,都不能轻视安全检查工作,出现“敷衍”式的检查。 04 没有新人上岗就不做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团队的安全意识处于持续的“警惕”状态,是为了保证团队的安全认知处于持续的“正确”状态,其次,每个人的安全思想状态都处于不确定的变化情况,每个人的安全思想认知都处于不确定的变化情况,所以团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必须保持“计划性、持久性、常态化、全员化”。 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培训的内容与课时以及新人、在职人员、返厂复岗人员。 安全生产培训针对的是全员,而不只是新人,不能有新人入职上岗了才开展安全培训,没有新人的情况,就忽视了安全培训。 05 有了管理制度就认为有安全了 安全生产管理确实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因为规章制度是安全执行的准则、是安全执行的底线、是安全监督的依据、是安全判定的法规。 有了安全管理制度,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未必就安全,因为只有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了,生产经营活动才会得到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落实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要落实到日常的作业活动中 ✅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要随作业活动的变化而修正 06 开了班前会就认为现场安全了 开安全班前会的目的是为了:班中的生产作业活动“合规”,前提是班前会的要求在班中的生产作业活动中得到有效持续落实。 召开班前会只是“要求”,“要求”是不是得到落实了、是不是得到持续落实了,必须经过“跟踪验证”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说,开了班前会,还需要到现场跟踪验证“班前会的要求内容落实情况与效果”。 千万不要认为“班前会开了,班中的作业活动就得到安全了”,永远要谨记一个安全管理原则: ✅员工从来不会做好管理者期望的安全事项,只会做好管理者检查的安全事项。 07 去现场转转就认为检查了安全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督促生产作业活动持续的合规,前提是要保证安全检查“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否则安全检查只是到现场转一转、走一走、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即使守着现场,生产作业活动也未必安全。 所以说,千万不要盲目、错误地认为“到现场转一转就是在检查安全、到现场走一走就是在检查安全”,说白了这是在“应付安全检查”、这是在“糊弄安全检查”,对现场作业活动的安全真实状况没有“看全、看清、看真、看深、看细”,如何能发现现场作业活动的“不合规情况”?如何能准确判定现场的作业活动“合规与否”? 一定要谨记安全检查的原则:安全检查确实需要到现场转一转、走一走,但在现场转一转、走一走不代表就检查了安全,因为安全检查需要发挥“望、闻、问、切”的功能。 08 提交了报告就认为问题关闭了 发生安全问题,固然需要责任部门、责任职能提交“安全问题整改报告”,但提交了“安全问题整改报告”不代表就彻底解决消除了问题,不证明安全问题就得到关闭了,为什么?因为: ✅“报告”不能代表“整改措施”已落实了且有效果了 ✅“报告”不能证明“责任人”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后果 “安全问题整改报告”只是说明这个事责任人、责任部门“做了”: ✅是不是“做到了”、“做好了” ✅是不是“有效了”、“合规了” ✅是不是“问责”了、“追责了” 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有依据“安全问题整改报告”到现场经过调查、验证,才能做出精准地“结论”,所以说,“提交了安全问题整改报告”就认为安全问题彻底解决了。 为什么国家提出了“安全问题整改回头看”的规定? ✅就怕出现“认为有了报告,问题就解决了”的错误思想认知 ✅就怕出现“报告”与“落实”存在两层皮、多层皮的情况 永远要谨记管理原则:说、写、做保持相互一致,才能保证实现预期的效果。 09 理论考试通过了就认为有效了 安全生产管理确实需要对全员开展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及格了就能证明“有效了”?未必 因为安全理论考试及格了,只是说明记住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不能说明运用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不能说明会运用“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不能说明会正确用“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所以说,安全生产理论考试通过了不代表就有效了,不能就认为有效了,只有到现场验证“生产作业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情况与效果”之后才能做出“有没有效果”的判断,必要时采取适宜的补救措施。 ![]() 17.管理现场安全,除了“经常性检查”,还要坚持做好“九多”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