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藤子

 一帆csp 2025-05-08 发布于广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幼时背诵只觉朗朗上口,待历经世事再读,才懂那鬓角白发里藏着多少对故土的牵念。在外漂泊的岁月里,午夜梦回时,总想起家乡那片青山绿水——它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深嵌在记忆深处。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中部的丘陵地带,西边是层叠起伏的浅山,东江河在村前蜿蜒迂回,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绕着村落。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滋养着世代居住于此的乡亲,也孕育了无数藏在山林中的自然馈赠。

长大后回乡总是行色匆匆,或为探亲,或为祭祖,连家乡的草木都只来得及匆匆一瞥。今年五一,我终于放慢脚步,细看东江河的碧波,重登“大岭公”的山径,踏过熟悉的田埂。春末夏初的时节,山林里正热闹着:当指尖触到那串缀满枝头的朱红小果——酸藤子(Embelia laeta,忍不住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酸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开,像一把钥匙,倏地打开了童年的时光匣子。

那些年在山林里疯跑的日子,那些与小伙伴分享的野果滋味,此刻都随着这颗酸藤子的酸甜在记忆里清晰起来。今天,就让我顺着这缕果香,聊聊这颗藏着时光密码的野果,也聊聊它背后的自然故事。

酸藤子,报春花科、酸藤子属攀援灌木或藤本植物。

俗名驳子、酸果藤、咸酸果、挖不尽、鸡母酸、甜酸叶、信筒子。

酸藤子属原属于紫金牛科,新系统划到报春花科,酸藤子的拉丁学名是Embelia laeta (Linn.) Mez,其属名Embelia来自锡兰语的embelia,就是这种植物名的当地叫法 ,种加词laeta意为 “可喜的、愉快的”,把我的心情写在种加词里了。

酸藤子常生长于海拔100-1500 (-1850) 米的山坡疏、密林下或疏林缘或开阔的草坡、灌木丛中。产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均有分布。

最初决定写酸藤子的时候,我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踌躇。以往记录植物,大多是转述他人的故事,而酸藤子于我而言,每一段记忆都刻着自己的影子。只是岁月蒙尘,那些细碎的过往愈发模糊,有时甚至想:或许就让这些故事永远封存在时光里,才是最好的归宿。

“落叶归根”四个字,年轻时只懂字面意思,真正体会其中深意,还是在见证父亲的选择之后。年近八旬的他,多年来心心念念要回乡下建房。去年,这个心愿终于成真。如今,老人家扎根故土,每日在房前屋后忙活,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是独属于他的幸福天地。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的成长轨迹在十一岁那年发生转折。那时去镇上读书,因交通不便,周末也难以常回家。高中进入县城后,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后来全家搬到镇上,我几乎再没在老家常住过,偶尔回来,也只是为了祭祖或探亲,曾经熟悉的山野植物,渐渐成了记忆里的“稀客”。

今年五一,我难得放下忙碌,回到老家与父母同住。漫步在乡道上,重走儿时嬉戏的山林,几十年光阴倏忽而过。尽管记忆已斑驳陆离,但山间的草木依然保持着旧时模样,它们遵循着自然的节律,默默经历着四季更迭,仿佛在等待游子归来,续写未完的故事。

(图片由@徐晔春老师提供)

儿时进山,少有单纯为野果而行的。更多是跟着大人去山里农田耕作,或是放牛、割草、砍柴时的偶然邂逅。当然,也会结伴去采桃金娘、挖竹笋,或是寻找土茯苓、五指毛桃。山林仿佛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总能在不经意间予人惊喜。

在南方湿热的山林里,酸藤子是无数农村孩子记忆中的独特存在。它如隐秘的星辰,攀附于灌木之上,盛夏时节,枝头垂挂的果实恰似串串玛瑙,成为孩子们天然的“零食铺”,承载着最纯粹的童年滋味。

酸藤子的枝条细长坚韧,椭圆形的叶片覆着蜡质光泽,透着一股质朴的生命力。每年5月至7月,深绿的叶丛间便缀满圆锥形小果。未熟时,青果泛着青涩的酸;熟透后,朱红的果实宛如迷你番茄,轻轻咬破,酸甜的汁水在口中迸发,混着若有若无的涩意,那是大自然最本真的馈赠。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山野就是孩子们的零食库。每当盛夏,酸藤子果实初染红晕,便成了孩子们的“寻宝”目标。我们赤脚踏着滚烫的泥土,拨开带刺的藤蔓,在枝叶间寻觅那抹鲜艳。熟透的果实常藏于叶间,烈日下,藤蔓的尖刺泛着微光,稍不留神就会划伤手臂,但这点伤痛在美味的诱惑前,根本不值一提。

如今再遇酸藤子,果实尚未成熟。我下意识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酸涩瞬间蔓延,忍不住皱起眉头——还是记忆中的酸,甚至更浓烈几分。可不知为何,这份酸,却再难勾起当年的欣喜。我明白,或许不是酸藤子变了,而是随着年岁增长,那份对山野美味的纯粹期待,早已消散在时光里。

时光匆匆,带走的何止是回忆,还有那份简单的幸福感。它裹挟着童年的无忧,一去不返,只留下我们在岁月里,怅然追忆。

酸藤子有个其他野果无法替代的优点。

野果嘛,必须等果实成熟后才能采摘,大多数是一年一次嘛,可酸藤子不一样,它的叶片也可以吃。

那会每次上山,每每遇到酸藤子,在没有果实的季节里,我们可以摘下它的叶片直接往嘴里送,它的那个味道与果实相近,除了解馋外,还可以解渴,这个道理几乎每个农村的孩子都知道。

除了直接食用,酸藤子的嫩叶和嫩芽在春夏时节也能当作野菜。

而且,它的果实还可以充当我们的“手枪子弹”,这个事情,现在的孩子是不知道的了,下面这个东西大家见过么?

这个玩具我们称之竹枪。一段竹子,利用气压的原理制作的玩具,是当年男孩子们自制的“神器”之一。

做法很简单,农村几岁的小男孩就能操作,找一支小拇指大小的竹子,长逾10~15公分,中空处比黄豆略小,节前三指断之,不能开裂,在竹节一截内塞细竹枝,较另一截稍短,两截回套即可。操作时,把“子弹”塞进空管的两端,通过压力,把竹枝往另一端推入,再把“子弹”发射出去,子弹射出时发出”逼迫”的声音,孩儿就在这一推一射中获得满足。

那么问题来了,这“子弹”是啥?南方的盆友,其实可以用很多植物的种子果实作为它的子弹,其中就包括酸藤子的果实了。

(图片由@徐晔春老师提供)

长大后才知道,这颗小小的野果不仅是童年的美味,还藏着不少“本领”。

在传统中医里,酸藤子的根、叶均可入药,具有活血调经、消肿止痛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或女性月经不调;果实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或许正是大自然为山里人准备的“天然营养剂”。

酸藤子属于攀援灌木或藤本;幼枝无毛。

叶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四,长3-4(-7)厘米,下面常被白粉;叶柄长5-8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长3-8毫米,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毫米:花4数,花萼基部连合1/2或1/3,萼片卵形或长圆形;花瓣白或带黄色;雄蕊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雌蕊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柱头扁平或近盾状。

果径5毫米,腺点不明显。

▼ 未成熟的果实是青色的:

▼ 成熟后的果实是红色的。

(图片由@徐晔春老师提供)

以下有关酸藤子的形态特征描述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米;幼枝无毛,老枝具皮孔。

叶片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圆形、钝或微凹,基部楔形,长3-4厘米,宽1-1.5厘米,稀长达7厘米,宽2.5厘米,全缘,两面无毛,无腺点,叶面中脉微凹,背面常被薄白粉,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5-8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长3-8毫米,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毫米,无毛或有时被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通常无腺点;花4数,长约2毫米,花萼基部连合达1/2或1/3,萼片卵形或三角形,顶端急尖,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圆形或钝,长约2毫米,具缘毛,外面无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开花时强烈展开;雄蕊在雌花中退化,长达花瓣的2/3,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与花瓣合生,花丝挺直,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或几无,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

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腺点不明显。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中文正名:酸藤子

拉丁学名:Embelia laeta (L.) Mez

俗名:驳子、酸果藤、咸酸果、挖不尽、鸡母酸、甜酸叶、信筒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杜鹃花目

科:报春花科

属:酸藤子属

种:酸藤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