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层社会常用的8种“阳谋”策略,这些策略不同于底层社会的直接争斗,而是利用人性、规则和社会结构进行更高维度的操控。 它们往往看似温和,实则杀人诛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 1. 不要才是最大的要(以退为进) 在底层社会,人们往往通过直接索取来获取利益,比如推销员极力推荐高价项目,或女性对经济条件一般的男性提出高额彩礼要求。然而,在上层社会,真正的操控者会反其道而行之——“不索取”反而能获得更多。 例如,高端养生会所的技师不会主动推销高价项目,反而会建议客户“选最便宜的套餐就行”,甚至表现出关心:“哥,你挣钱不容易,省着点花。”这种看似“不贪”的态度,反而让客户更愿意主动消费,甚至产生情感依赖。 同样,面对富人,女性往往不再强调物质条件,而是说:“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钱不重要。”这种策略的本质是提供情绪价值,让富人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从而更愿意付出。 核心逻辑:穷人用鞭子抽,富人用糖衣炮弹。 2.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借力打力) 在权力斗争中,直接争夺往往适得其反,而主动退让反而能成为赢家。 《天道》中的韩楚风面临总裁之争时,丁元英建议他退出竞争,让两位副总裁内斗。结果,两人互相消耗,公司受损,董事会最终选择务实低调的韩楚风。 同样,在婚姻中,原配如果攻击小三,反而会让丈夫反感;而如果原配夸赞小三,甚至表现出宽容,丈夫最终会因小三的“争宠”行为而醒悟。 核心逻辑:让对手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利。 3. 赶鸭子上架(进退两难局) 这是一种系统性收割策略,让人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付出代价。 例如,印度通过削减农村教育资源,迫使农民进城买房,否则子女无法接受良好教育。但进城后,农民又背上巨额房贷,陷入长期贫困。 类似地,现代社会通过“结婚必须买房”的观念,让年轻人不得不背负30年房贷,成为“房奴”。 核心逻辑:制造刚性需求,让人不得不入局。 4. 人人自危局(恐惧统治) 统治者通过制定严苛但选择性执行的法律,让所有人成为“潜在罪犯”,从而方便随时打击异己。 古代商鞅的“连坐法”、明朝的锦衣卫制度,都是让百姓互相监视,制造恐惧。现代某些国家也通过模糊法规让企业家“人人自危”,方便权力操控。 破解方法:离开高压环境,选择法治健全的社会。 5. 科举制与扩招(维稳工具) 统治者深知“死读书”对多数人无用,但仍大力推广,目的是让年轻人埋头竞争,减少社会动荡。 例如,印度大学扩招并非为了提升教育,而是延迟就业压力,避免年轻人失业后闹事。 核心逻辑:用虚假希望消耗民众精力,维护社会稳定。 6. 纵容内斗,分而治之 统治者喜欢下属内斗,因为团结的下属可能威胁自身权力。 例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强制诸侯分家,让诸侯后代因争夺遗产而内斗,最终削弱地方势力。 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也可能故意制造部门竞争,防止下属联合对抗自己。 核心逻辑:分化对手,维持自身绝对控制。 7. 迂回战术(合规性规避) 当直接手段被禁止时,聪明人会找到变通方案。 例如,美国禁酒令时期,商家卖“葡萄砖”,暗示消费者可自制葡萄酒,规避法律。 现代商家用“现金原价,扫码折扣”变相拒绝现金支付,既合规又达到目的。 核心逻辑:利用规则漏洞,达成真实目标。 8. 立人设不如打明牌(真实策略) 在自媒体时代,试图塑造完美人设容易翻车,而主动暴露缺点反而能赢得信任。 例如,大V公开承认自己“猥琐”“骂人”,反而让读者觉得真实,减少攻击可能。 核心逻辑:真诚是最强的防御,自黑比洗白更有效。 查理总结:阳谋的本质与破解 这些策略的共同点是利用人性弱点和社会规则,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操控。要破解阳谋,需做到: 1. 识局:看清规则背后的真实目的。 2. 逆人性:比如以退为进、不争而争。 3. 换环境:选择更公平的体系,避免被系统性收割。 上层社会的游戏规则残酷而精妙,只有洞察本质,才能避免成为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