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部分为书里原文: 严冬冬并非完全笃定要走登山这条路,他也感到过迷茫。一方面,他越来越痴迷于登山这件事。他多次说过,在过去二十年里,登山所带来的存在感是他从未感受过的。进入实验班、名列前茅无法让他感到生命的热烈。高考状元、清华学子的身份也无法让他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唯有登山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活着。而另一方面,他“不愿放弃对安稳生活的追求或者至少是幻想”。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反正当我看到“高考状元”、”清华学子“、”实验班“、”名列前茅“……这些词的时候,我心里生出了可能跟大部分人一样的想法:你有这样的过去和条件,然后在你(主人公)心里,只有苦哈哈的攀登才能让你感受到存在感?怕不是上学上傻了吧。 这个念头冒出来以后,我心里还挺震惊,因为我平时就刻意要求自己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利,作为外人,没有资格指手画脚。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自己就有可能成为不被别人理解的那个。 可是这还没有真的发生在身边,光是看着书里的描写,我已经生出来了“批判”的想法。 再次证明了以前自己认同的观点,根本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真正的感同身受0270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进而对父母的理解深了一点,他们在我的个人大事(成家)上,身处“大多数”,所以,他们始终不太能理解怎么一个人就能好好生活,为什么两个人还不如一个人。 最后还是要再次刻意要求自己,当自己是大多数的时候,不要去随意批判少部分,当自己是少部分的时候,明白肯定会受到大多数的批判。 这样,就能更平和一些了。 |
|
来自: 新用户4137UVw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