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赤脚兵踩平上海滩”——这是1958年8月的《新民晚报》曾出现过的两则标题,与这些标题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则标语“以文昌少年队的精神搞好生产”。这赤脚的文昌少年,便是1958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的文昌少年排球队。他们身怀绝技——快球,正所谓“天下功夫,唯快不破”。 他们这次首先要面对的可不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些散兵游勇,而是实力强劲的上海队。他们不仅文化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且人高马大,是众人眼中的明星种子队。 ![]() 遇到这样的队伍,文昌少年排球队能赢吗?业余打赢专业?身材矮小逆袭人高马大?没有人相信奇迹,这世上哪有什么奇迹。 文昌少年们还是如往常一样,轻松愉悦地进行赛前训练,和所有海南人一样,遇到任何外界的压力,文昌人都会表现得极无所谓,当你问及,他们便会回你一句:“又怎样?”上海队的队员根本没将文昌少年们放进眼里,因为他们不仅看到了身高上的差异,还看到了装备上的“诡异”——这帮文昌少年居然是赤脚打排球!这实在是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上海队的队员们瞄了一眼文昌少年们的赛前训练,留下一句“不行”便轻蔑地离开了。 文昌队的队员倒也不在意,只要是在海南之外打球,几乎每到一处都会遭到这样的蔑视。“穿鞋又怎样?明天给他们打趴下!” 赤脚、快球、扣杀,三下五除二,文昌赤脚少年们让上海队队员们震惊了:不穿鞋都能赢?!媒体纷纷连夜赶稿,于是便出现了本篇开头的各种大标题头条新闻。其实,文昌少年们的首场胜利跟赤不赤脚关系不大。他们从小就是这么打球的,但凡有块空地,有点空闲,有两个以上的同伴,拉根绳子当网便能打个酣畅淋漓。在他们看来,穿鞋打排球才奇怪,那得多不自在,多不方便啊! 但这群赤脚少年接下来要遇到硬茬了,他们要面对“老大哥们”台山队。作为当时还属于广东省管辖的文昌队,在台山队面前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小弟”。早在1927年,台山排球队就曾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并获得了当届冠军,虽然那是在民国时期,但那可是洲级冠军啊!再到1956年,我国参加巴黎世界排球锦标赛的12名队员里,就有8个是台山人。当时之台山,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排球比赛,场场爆满。他们的拦网非常出色,这对于本来就身高不够的文昌队队员而言,无疑是致命的难题。 “他们的拦网厉害,又怎样?我们要重扣,要打得更快!”赤脚的文昌少年们不怕穿鞋的,也不怕跳得高的穿鞋的。借着首战告捷的心理优势,文昌少年排球队把他们的绝招发挥到了极致,“快速过网”“前交叉”“后交叉”一套打法下来,赤脚少年们拿下台山队,夺得了比赛的冠军。这一次,文昌的排球队在全国名声大噪。文昌县委召开了万人表彰大会,用车载着队员们在县城里游行,街上悬挂着“以文昌少年队的精神搞好生产”的标语;赤脚少年们接受父老乡亲的祝贺与欢呼,这气氛和现在NBA球队的夺冠游行没什么两样。 ![]() 巧合的是,2023年6月在广东举行的2023年台山“中水生态杯”中国首届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赛中,以海口和文昌等地的排球队员为班底组成的海南排球队在拿下与北京队的首胜后,也是先战胜上海队,后战胜台山队,一举夺得冠军。这支排球队里有不少文昌当地的排球明星,其中比较特别的大概就是身高仅1.62米的符向明了。与其他在高校当体育老师的队友不同,他平日里只是椰子厂的一名普通员工。读书时,他就一直是校队里的主力自由人,快速灵活的移动以及扎实的后排技术,都是他的看家本领。他,完美地诠释了“业余打赢专业”“身材矮小逆袭人高马大”“赤脚的打赢穿鞋的”以及“又怎样”的文昌排球不服输的精神。 ![]() 赛后,海南队主教练林明祥接受采访时称,职业队选手的身高、拦网、发球都具有优势,给海南队造成很大威胁。特别是第一场对阵北京队,北京队强势的进攻,让海南队很不适应,曾0∶2大比分落后,随后球队及时进行调整,打出海南的“快、灵、抢”的技术战,而且海南队的作风很顽强,连扳三局,逆转获得胜利,这场比赛的胜利让球队更加自信。 不论时光如何流转,文昌人对排球的热爱从来都不曾变过,文昌人敢拼敢闯的精神也从来没有变过,从利用更路簿耕海、下南洋,再到赤脚打排球,勇敢探索、勇于拼搏一直是文昌人的精神内核,这一点,从未变过。 何杰华海南四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