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能用红参?红参很喜欢虚的人。 有粉丝问我说出汗多能用这个红参吗?那么今天就来聊聊最近很多粉丝朋友遇到的出汗问题吧。你是不是也吃口饭就冒汗、喝口水也湿透衣襟、甚至睡觉时枕头都能拧出水来。这些症状往往还伴随着心慌气短、浑身没劲,不要急!中医是有方法解决的。 我之前讲的'心阳受损'和大家感冒流感这些后遗症有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流感病毒都特别阴寒?很多人感染后突然变得特别怕冷,浑身骨头缝都透着寒气。这种寒邪直攻心脉,就像在心脏上蒙了层冰霜。咱们都知道'汗为心之液',心脏就是管理汗液的大管家。现在管家被寒邪冻得直哆嗦,哪还管得住汗液?所以才会出现'开关失灵'的各种异常出汗。 所以思路上可以去驱寒温阳,还要补足心气,然后要滋阴固摄。 重点说说红参的妙用,很多朋友问能不能用西洋参党参代替?真不行!红参是鲜参经过蒸制,温补之力更强。像这种寒邪伤阳的情况,红参既能大补元气,又能温通心阳,就像给心脏装了个小太阳。 如果你动不动就一身汗,尤其是坐着不动也冒汗,或者稍微走两步后背湿透,同时平时容易累、怕冷、手脚冰凉,舌头颜色淡、舌苔发白,这很可能是“气虚”或者“阳虚”了。中医讲“气能固摄”,就像锅盖能盖住水蒸气一样,气不足了汗就收不住。红参是“大补元气”的,气补上来,出汗就会改善,尤其适合这类虚寒体质的人。 红参具体怎么用?记住这些接地气的方法! 最简单的懒人泡水法:红参片取几片(怕上火从少量开始),开水闷泡20分钟,喝完水把参片嚼了,适合没时间炖汤的人。 炖汤加料:你煲鸡汤、排骨汤时放几片红参片,也可以看你的体质情况,气血厉害的就搭配黄芪、枸杞,补气会强一些,汤还带点回甘。还有拿来炖鸡蛋,鸡蛋用土鸡蛋更温和。炖煮技巧:必须用带盖的炖盅!参气是药效关键,敞着锅煮就像烧开水挥发药性。小窍门:红参片先用温水泡20分钟,让有效成分析出,再打入鸡蛋隔水炖40分钟。这样炖出来的汤底是琥珀色,参片嚼着回甘,鸡蛋嫩滑带参香。 如果平时容易上火加麦冬(清热润肺)和桂圆(养血安神),这样补气不上火。 有个患者就是吃了纯红参汤后口干舌燥,调整成“红参+麦冬+枸杞”组合后,虚汗止住了,睡眠也好了。 突然心慌气短、满头虚汗,切一片红参含在舌头底下,能快速缓解(但严重情况要就医!)。 也可以打粉装胶囊:红参磨粉后每天吞一点,适合怕苦的人,但脾胃差的别空腹吃。 用方经验:桂枝、甘草、红参、麦冬、黄芪、五味子、龙骨、牡蛎。适合虚汗(一动就出汗、睡觉盗汗),尤其适合心阳不足+气阴两虚的人。 桂枝和甘草是补心阳的搭档,桂枝像个小太阳,能把心火给暖起来。它和甘草辛甘化阳,专门修复受寒或过度消耗导致的心阳不足。很多止汗方都用这个组合(比如桂枝汤),既能发汗散寒,又能止虚汗,关键看配伍。 里面红参配麦冬:红参补气力猛,但单独用容易上火,配上麦冬这味'天然加湿器',既滋阴润燥,又能把补进去的气血输送到全身。也可以换人参,加上黄芪一起补气。 出冷汗、怕风吹的用红参,手心脚心燥热的改西洋参,桂枝也要减量。龙骨牡蛎质地重能把上浮的阳气拽回来,要掰碎先煮,有效成分才能出来。 麦冬+五味子:边补边防的保险栓 麦冬滋阴防上火,五味子酸收敛汗。这俩就像灭火器和收纳袋,一边补水防口干,一边把漏的汗液往回兜。很多止汗方都有这对组合(比如生脉饮的思路)。 顺便说说这个生脉饮,市面上的生脉饮主要分两种:红参方和党参方。红参是普通人参的'升级版',经过蒸制后补气力道更温和,价格还便宜三分之一。特别适合要带娃又要工作的中年'虚人',能快速补回被汗水带走的元气。 为什么推荐红参?您摸摸自己的脉,要是细得像头发丝,舌苔又红又少,这就是典型的气阴两虚。红参补气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安全阀,既能防止元气外泄,又能促进津液生成。我接诊过不少更年期潮热的患者,用红参方生脉饮调理,盗汗症状明显改善。 再说一个小方子:红参+浮小麦煮水当茶喝。特别适合稍微动动就大汗淋漓的朋友。 当然上面的情况都是针对气虚阳虚的,你如果是湿热或阴虚火旺的出汗(舌红苔黄、手脚心烫)不建议! 平时怕热、便秘、口臭、满脸痘的人(红参是温补的,越吃火越大)。还有高血压控制不好的人(可能让血压更高,除非医生指导)。正在感冒发烧、嗓子疼(补气会把病邪“关”在体内)。晚上睡觉盗汗(睡着出汗是阴虚,红参反而耗阴液,要配伍使用才行)。 (辨证不准的,对自己的体质不懂的,别自己乱试,要找医师辨证)。用方药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使用!#你相信中医吗##快问中医超能团# ![]() |
|
来自: 绿水青山ysjowa > 《辩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