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与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好比洪湖与湖北洪湖市,武夷山与福建武夷山市,属于城市地标。 ![]()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市西部,距成都市主城区48千米,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68千米,面积1208平方千米。 ![]()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地跨川西高原龙门山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顶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秦灭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九年)七月,金牛蜀道刚修好,蜀王还没来得及把石牛运回家,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率领二十万雄狮翻越秦岭,进入苴国。 ![]() 在这条金牛道上,秦国军队滚滚南下,势如破竹,苴国沿途设下的关卡和据点没有准备,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一触即溃,形同虚设。 秦军一举攻到葭萌关(今广元市昭化镇),也就是苴国的都城,才遇到真正的抵抗。 葭萌关三面环山,两面临水,是蜀国的咽喉所在。几任苴侯在这里镇守几十年,兵强马壮,秦军攻到这里终于碰到钉子。 苴侯在葭萌关顽强抵抗几天之后,蜀王亲率大军赶到,兵力足有二十万。蜀王御驾亲征,迅速赶到战场,确实也不是平庸之辈。 ![]() 蜀王下令全军出关,与秦军对攻。秦、蜀两军排开阵势,一场决定古蜀国开明王朝命运的大战,就在葭萌关外的旷野河谷上开演了。 葭萌一战,蜀王大败南逃。秦军乘胜掩杀,穷追不舍,不给蜀王半点喘息之机。开明王朝的全部家当,也在此一战之中灰飞烟灭。 秦军从葭萌关一直追至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一带),杀了蜀王,全歼蜀军。 ![]() 秦军取得蜀国之后,再一举东进江州和阆中,灭掉巴国。 秦国攻占蜀国和巴国后,疆域扩张一倍左右,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此时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易守难攻,当时称为“天府雄国”。再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军事和农业条件已渐臻成熟,秦国由中等诸侯,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 【都江堰】 岷江源于岷山,自北而南穿过四川盆地西部,汇入长江。岷江长约711千米,平均流量2830 立方米/秒(含大渡河),大渡河-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岷江没有大渡河长,水量也没有大渡河大,但岷江在平原地带比较长,古代以岷江为正源,今天仍延续这一古文化。 ![]() 岷江由川西高原流向四川盆地,出龙门山后,海拔高差270多米,是一条悬江。黄河开封段也是悬河,但差距远没有岷江都江堰至成都段这么大。如果水量充足的岷江在都江堰市附近决口,不远处下游成都将受到洪水的巨大威胁。 上古时期,岷江经常洪水泛滥,导致成都平原一片汪洋;每遇旱灾,便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 古蜀王杜宇时期,其相国开明治水,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效仿古蜀国,修建都江堰。 ![]()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缘的岷江上,金刚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深而窄,外江浅而宽。水位低时,大部分流入内江,确保成都平原生活和灌溉用水;水位高时,大部分水通过外江从成都平原边缘疏导排走。 外江在西侧,为岷江正流,称金马河,流入成都温江、崇州;内江在东侧,通过引水闸,呈扇形进入市区,从北往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流入成都新都、郫都、温江,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市区的府河。 ![]() 秦国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了两汉时期,依然造福四川盆地的百姓。诸葛亮在《隆中对》称四川为天府之国,民殷国富,都江堰功不可没。 蜀汉是三国中地盘最小的,主要的粮食产地只有四川盆地,都江堰水利工程对于蜀汉意义重大。都江堰出了问题,势必影响蜀汉的粮食供应,不等曹魏来攻,蜀汉自己就会垮掉。诸葛亮北伐时,曾在都江堰设堰官,派专人守护都江堰。 ![]()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风雨两千多年,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应该感谢所有为此付出贡献的古人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