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作此系列,我粗听薛家评书片段,便觉意犹未尽。评书大师声情并茂的演绎,加之民间传说与话本故事的独特魅力,五代英雄家族的传奇值得细细品味。 一、金童转世 “金童玉女下凡尘,西梁阵前结夙因。三休三请情难尽,却惹天威降罪身。” ——《薛丁山征西・楔子》 评书里的薛丁山是紫微星座金童转世,与樊梨花(玉女星 / 玄武星)本是天庭侍童,因蟠桃会上私递眼色,被贬下界 “历劫七世姻缘”。 他的降生自带异象:柳金花怀胎时梦见 “金童持戟入门”,分娩当日 “祥云覆顶,异香经月不散”。父亲薛仁贵却因征东未归,未能见其第一面,冥冥中暗示了这对父子 “相见即相杀” 的悲剧宿命。 二、仙师传承 王敖老祖是谁? 这位仙师在评书中堪称 “BUG 级存在”(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事物或现象具有超越常规、近乎不合理的强大、优秀或特殊的属性,就好像是因为程序中的漏洞(BUG)而产生的异常强大效果一样。) 传说他是鬼谷子师弟,隐居云梦山,精通 “阴阳五行、排兵布阵、起死回生” 之术。薛丁山十三岁时,因偶救白猿,被老祖收为弟子,一学就是十年。 老祖授他: 九牛二虎丹:服后力大无穷,可单手举千斤闸 六甲兵书:内藏 “五雷天罡阵”“八门金锁阵” 等不传之秘 续命灯法:曾用此术为濒临死亡的程咬金延寿 评书原文赞曰:“王敖老祖坐云端,弟子丁山非等闲。学得仙术安天下,方显唐家社稷坚。” ——《薛丁山征西・第三回 云梦山仙师授艺》 三、兵器之谜 薛丁山的方天画戟并非父亲原物,而是王敖老祖按 “白虎戟” 形制仿制,重200 斤,戟杆刻 “金童” 二字,暗含 “克木(青龙属木)” 之意。此戟有两大特性: 认主之灵:非紫微星血脉不可挥动,曾有西凉猛将苏宝同强夺此戟,却被戟上白虎纹灼伤手掌 破阵之威:征西时以 “画戟分波” 招式,破了杨凡的 “水龙阵”,救薛仁贵于锁阳城下 但此戟也成了 “弑父之器”, 薛丁山为解白虎困局,误将戟尖对准云端显圣的薛仁贵(白虎星),导致父亲陨落,正应了 “金童克白虎” 的天数。 四、三妻之劫 1. 樊梨花:九天玄女VS天煞孤星的争议人生 转世之谜:主流版本称其为玄武星转世,专克青龙星(苏宝同 / 杨凡);另一说为玉女星,与金童薛丁山是 “天定姻缘” 仙师传承:梨山老母亲传弟子,入门时得赠:九凤朝阳刀:108 斤,刀背刻二十八宿,可引星辰之力 五毒飞刀:淬毒蛇、蜈蚣、蝎子等五毒,见血封喉,曾射杀西凉大元帅杨凡 三休三请 第一次休妻:薛丁山误信杨凡谣言,以为樊梨花 “弑父杀兄”(实为其父樊洪勾结番邦,梨花被迫杀父保唐) 第二次休妻:薛丁山嫌其 “容貌丑陋”(实为番邦易容术误导) 第三次休妻:因樊梨花阵前收子薛应龙,误会其背叛 评书中樊梨花的哭诉:“我为你破关献城,反落得薄情之名!天若有眼,当鉴我心!” 多元结局: 主流悲剧:武周灭唐时,与薛丁山同被斩于午门,临刑前施展 “移山倒海” 术,试图掀翻法场,终因天命难违失败; 民间同情版:因杀戮过重(弑父杀兄)遭天谴,薛家灭门后,独自返回骊山修行,“自此不履红尘,只闻松涛”。 2. 陈金定:力拔山兮的 “丑女福将” 形象反差:生得 “面如锅底,膀阔三停”,却有 “移山倒海之力”,曾单手托住城门,救薛丁山于乱军之中; 兵器:八棱紫金锤(一对各 80 斤),招式 “黑虎偷心” 曾砸死西凉猛将铁背龙王; 结局:为保护薛刚突围,在铁丘坟前力战三百回合,最终被武三思暗器所伤,血尽而亡,民间称其 “金刚力士转世”。 3. 窦仙童: 身份:窦一虎胞妹,得异人传授金线铜锤绝技(链长三丈,锤重50斤,可锁人兵器); 事迹:与薛丁山阵前交锋时,用铜锤击落其头盔,见其 “额有金童印记”,遂芳心暗许,献山寨投唐; 结局:征西途中染病,临终前将铜锤传给薛金莲,留下 “未能同白首,愿化护花魂” 之语。 五、兄弟姊妹 1. 薛景山(义兄) 设定:薛仁贵征东时收的义子,本为辽东遗孤,兵器浑铁点钢枪(120 斤) 高光时刻:在凤凰城之战中,以 “梅花七蕊” 枪法连挑辽东五员大将 悲剧结局:征西时为救薛丁山,被苏宝同的 “柳叶飞刀” 射中咽喉,临终前喊出:“贤弟快走,大哥去也!” 2. 薛金定(胞妹) 兵器:金凤刀(樊梨花所赠,刀柄嵌凤凰宝石,可削铁如泥) 配偶:罗英(罗成之孙,兵器五钩神飞枪) 争议点:部分版本称其为樊金定之女,因 “白虎星与阴煞女无子嗣”,故改为柳金花所生,以圆逻辑漏洞 3. 历史对照: 薛丁山及其兄弟姐妹均为评书虚构,历史上薛仁贵之子为薛讷(字慎言),曾任幽州都督,参与唐睿宗时期的北伐,与薛丁山 “征西” 形象截然不同。 六、宿命终章 1. 神话结局(评书主线) 武则天篡唐后,薛丁山因 “教子不严”(薛刚闯祸)被株连,与樊梨花、陈金定一同被押至午门问斩。 临刑前,樊梨花仰天长叹:“金童玉女本无尘,为何偏遭人间劫?” 言罢,天空突现紫微星(李显)与玄武星(樊梨花)光芒交织,却终究不敌武则天的 “黑龙气”(象征武周代唐的天命),夫妻二人含恨而终。 2. 民间另类演绎 在河南坠子《薛丁山哭灵》中,薛丁山并未被杀,而是被樊梨花以 “借尸还魂” 术救走,二人隐姓埋名于蜀地,“男耕女织,不问世事”,唯有每年清明,可见一男一女两道身影,在铁丘坟前长跪不起。 3. 历史解构: 真实的薛讷并未卷入武周政治漩涡,反而在唐玄宗时期屡立战功,享年 72 岁,谥号 “昭定”。所谓 “薛家灭门” 纯属艺术创作,目的是为 “薛刚反唐” 的故事埋下悲情伏笔。 写在最后: 薛丁山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他打破了 “英雄完美无缺” 的套路,他多疑、懦弱、优柔寡断,却又在关键时刻为家国挺身而出。 而樊梨花的 “三休三请”,与其说是爱情戏,不如说是古代女性对 “夫权” 的一次温和反抗:她既要有 “破阵杀敌” 的本事,又要容忍丈夫的误解,最终还要为 “天命” 献祭,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传统社会对 “奇女子” 的复杂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