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家口撤退的张明河 1946年10月11日夜间的张家口撤退,其实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很多文史作品记载,晋察冀八路军是“主动”放弃张家口的,聂荣臻是在大批驻张家口机关都撤走后,最后一批撤离张家口的,撤离时从容不迫。实际上在派出教导旅去狼窝沟阻敌的那一刻,聂荣臻等晋察冀领导人就已经清楚知道:张家口守不住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履行组织手续,向延安报告:我们要放弃张家口了。 我这篇文章只谈跟张明河有关的历史记载,不会广泛来谈,所以张家口撤退之夜的众多场面及问题,以后有时间再细谈。 我们只谈: 1、从狼窝沟阵地撤退的教导旅,后来怎么样了? 2、教导旅向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急切索要的援兵,来了吗? 3、张家口教导旅是何时撤退的? 最后再附加谈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晋察冀军区警卫团团长李金时在赶赴张北县城的路途中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轰炸,返回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到张家口复命,而是停在了张家口北面的万全县。因为李金时遇见了在张家口开会后返回部队的四纵司令员陈正湘,李金时以前曾向陈正湘提出过到四纵工作的意愿,陈正湘指示他去找什么人,那么在张家口的晋察冀军区机关撤退,是哪支部队担任的掩护任务? 在与我有过通信往来的“红二代”当中,李金时的后代可能是我所见过的素质最好的一位。为人正派,而且见识深远,一个人的善良与正直,同从小的严格家教是分不开的。李金时是王志廉担任六十五军一九五师师长时的副师长,他在王志廉走后接任一九五师的师长(师政委红军干部杨银声),1955年大校,以后任一九四师师长(师政委郑旭煜),六十五军参谋长,最后任六十九军副军长(军长解振华)、河北军区副司令员。 八十年代朱遵斌上访要求平反期间,经在上海工作的红军干部罗胜旺牵线,陈正湘与离休后在南京治病的李金时联系上了。那个年月还没有互联网,就连打长途电话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双方互通信件。当我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李金时的孩子把父亲当年与陈正湘通信的影印件发给了我,这使我知道了很多当年发生的历史细节。 我依然只谈与张明河有关的内容,无关的内容我就舍弃了。在教导旅急切呼叫援助的那一天,张家口的兵员已经枯竭,无兵可派,于是电话打到张家口东边的小城宣化,那里还有一个基层干部和老兵的储备大本营——冀察军校。冀察军校的校长李青川、副校长邹新民、校政委王志廉,这三个人都是清一色的1955年大校。再强调一下,两年后的1948年,这些人都是张明河的属下,在华北步兵学校任职。 在那个特殊的大撤退的夜晚,由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警卫团副团长的邹新民带领,李青川带队的一个四五百人的大队,都是响当当的基层干部和老兵组成,乘坐火车直奔张家口,去担任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撤退的掩护任务。同一趟火车还有一个四五百人的基层干部和老兵组成的大队,其中有些是宣化冀察军区总医院伤愈归队的老兵,他们由军校政教主任杨浩带队,作为教导旅的援助部队,宣化倾尽所有,也只能拿出这些人了。 我依次回答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导旅从失守的狼窝沟阵地撤退,这回轮到教二团沿公路一路阻击,迟缓追兵的追击速度。幸好追兵的人数不多,当年傅军的一个骑兵旅不过一千多人,此次追兵只有两三百骑兵,原打算抓一把,占个便宜,就像在集宁战场上的八路军撤退一样。 集宁战场,八路军攻坚损失不到一万人,但在八路军撤退中,由于经验不足,在背后傅军骑兵的追杀下,八路军损失达两万人,很多人是伤病后被抛下“累毙”的,活着的有幸当了俘虏,算捡得一命(见傅作义给毛泽东信)。 八路军方面损失最小的是郭天民的王牌主力一分区组成的四旅,而四旅损失最小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俘虏兵的挺身而出。集宁战斗的一年前,当时的一分区八路军在攻打蔚县暖泉镇的战斗中俘虏了一些伪军,他们自愿参加了八路军。集宁撤退的路上,背后是傅军的骑兵追杀,危急时刻,俘虏兵中的一个停住撤退的脚步,抱住机枪向追兵猛扫,追兵猝不及防,被打下很多。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这名战士始终抱着机枪扫射,枪管打红了,换一挺机枪再打。红军干部郑旭煜后来也成为张明河的部下之一。 战后,这名战士被旅政治部主任郑旭煜给予英雄称号,到各部队介绍经验,向全军推广。以后,这名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的战士,一年一个台阶,1946年班长、1947年排长、1948年连指导员,1949年营教导员。这就是六十五军唯一的一个全国战斗英雄吕顺保。 ![]() 可惜,1955年评军衔时,吕顺宝因隐瞒出身问题被复员回河南老家,六十五军从此再没有出过全国战斗英雄。 教导旅就是学习了这名战士的做法,面对敌骑兵的追击,用机枪、七十发子弹的苏式转盘枪最好,把敌骑兵打趴下。敌骑兵不敢在追击,教导旅安全撤退到张家口大境门,教一团在大境门、教二团在水母宫,构筑阻击阵地,就地驻扎在那里,防止傅军的连夜偷袭。当晚,来自宣化的援兵也赶到了,虽说只有四五百人,很多人的伤还没有好利索,但这些都是打过仗的老兵,信得过。 那一夜,整个教导旅彻夜无眠,旅长李湘负责大境门,旅政委张明河坐镇水母宫,就这么坐等着傅军来进攻。但傅军也没有趁夜进攻,他们长途奔袭,又打了一天的仗,累坏了。 张家口的撤退持续了一整夜,接近拂晓时,人走光了,又等了两三个小时,天开始亮了,教导旅穿过熙熙攘攘的市区人流,向南撤退。其实整个一个上午,张家口都在无政府的状态,傅作义军队是午时过后才进城的,穿过大境门前的市民欢迎队伍,傅作义军队进入了张家口。 在晋察冀的四个二级军区中,产生教导旅的赵一旅出自冀晋军区,这是一个晋察冀老八路最多的军区,组建了陈正湘为司令员的四纵。撤离张家口的教导旅,“按照出身”回到了老部队四纵,被列为四纵十一旅。由于每个旅都是三个团,只有两个团的十一旅,将冀晋军区警卫团收编在列,成为自己旅的第三个团。 在四纵十一旅的这个位置上,张明河干了一年多时间,他与四纵司令员陈正湘的接触不多,陈正湘就被调走,接替得罪了聂荣臻被撤职的郭天民,担任二纵司令员。1947年打下石家庄之后,张明河被聂荣臻提名,担任聂荣臻任校长兼政委的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政治部主任,这是一个相当于“军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在聂荣臻后来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原本就是让张明河过渡一下,然后担任军一级领导职务。” 张明河的老部队被认定为四纵改编的解放军六十四军,1949年10月,当新中国建立之后,张明河被确定为下部队任职,华北军区给他的干部任命,就是六十四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完全接替傅崇碧的职务。解放后这个六十四军常住在沈阳、大连,文革后期曾一度担任中组部部长的抗战干部郭玉峰就出自这个军。当郭玉峰每个月只有两百元生活费的时候,这个军的留守处帮了他很大的忙,解决了他不少的经济困难。 六十四军是一个老资格的晋察冀八路组成的“军”,军长曾思玉是外来的、军政委王昭(接替胡耀邦)和他的前任也都是外来的。所以新四军干部张明河在六十四军一点都不“扎眼”。起码一分区两个很知名的红军干部曾宝堂、黄甫俊都在六十四军,这个军对落难的抗战干部郭玉峰也很不错。 张明河离开十一旅,带走了以张乃更、赵静之为首的几名政治部干部作为以后的工作助手,另外还带走了七八名警卫战士。这些战士1953年后跟着张明河去了河北,还转了干部身份,以后在天津市公安局劳改处的几个劳改农场任职,还被提了场长、大队长、教导员之类的干部职务,这可以享受离休待遇。 |
|
来自: 小飞侠cawdbof0 > 《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