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伯虎,可谓如雷贯耳,小编觉得这主要是星爷的功劳,让唐伯虎变得人尽皆知。那么今天,小编就分享一幅被誉为“600年来最美行书”的作品,唐伯虎《落花诗册》,27cm×445cm长卷。全卷共214行,非常的长,小编只能选取其中部分来分享,文末也有几张超高清局部图,想要完整版的书友可以去文末获取链接。 推荐两本字帖,一本原大复制品,一本近距离临摹字卡,喜欢这幅作品的书友可以看看。 这本诗册共录七律三十首,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十三首为原集所收和沈周的落花诗,这些诗作是唐寅对沈周的回应,也是他们之间友情与才情的交流。而另外十七首则为补遗之作,是唐寅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创作,进一步丰富了诗册的内涵。这些诗作,或感叹时光的流逝,或抒发人生的无奈,或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每一首都饱含着唐寅的真情实感,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落花诗册》的创作,缘起于一段深厚的友情与惺惺相惜的文人唱和。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对于沈周来说,是个悲痛的时节,他的长子病逝,老年丧子的巨大痛苦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哀伤之中。为了排遣内心的悲痛,沈周写下了落花七律十首,以落花自喻,抒发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十首诗,每一句都饱含着他的血泪与无奈,读来令人心碎。唐寅看到沈周的《落花诗》后,心有戚戚焉。彼时的他,刚刚经历了科举舞弊案的重创,人生从云端跌入谷底。曾经的壮志豪情,在现实的打击下化为泡影。他看着地上的落英缤纷,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梦想,如同这落花一般,转瞬即逝。心中的愤慨与哀伤如潮水般涌来,于是,他挥笔和诗三十首,回应沈周,也倾诉自己的心声。在唐寅的和诗中,有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如“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他觉得自己就像被命运捉弄的人,所有的努力和希望都付诸东流;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昨日还繁花似锦,今日却已一片凋零,人生的起伏变化实在是太快;也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他自比落花,感叹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就像那些无人欣赏的落花,只能寂寞地凋零。在书法风格上,《落花诗册》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展现出风流潇洒、温文尔雅的气质。字形工整,每个字独立而写,连笔很少,形成了一种行书偏楷的风貌,给人一种端庄秀丽之感。与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相比,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苏博藏本在笔画的细腻程度和结构的严谨性上更为突出,体现了唐寅在书法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让我们一起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我们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获得前进的动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