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诗家集评|孙群诗词十九首

 小楼听雨诗刊 2025-05-09 发布于浙江



孙群诗词十九首

1、观友人草书

一壁龙蛇动,条条争突围。

犹疑留白处,昨夜破墙飞。

【归樵点评】“动”“突围”“破墙飞”想象在人意中,却出人意表。查慎行有云,此种景画家所不能绘,惟诗足以发之。

【王聪颖点评】观书之作,难得生动。此绝起承已绝妙,转合尤妙绝。"犹疑留白处,昨夜破墙飞",真奇思也,读之令人想到杜甫"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直欲大呼痛快!

【王力点评】便是不懂书法之人,读了此诗,亦能充分感知到草书的魅力。龙有张僧繇画意,蛇得黄庭坚笔力。留白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特色之一,在作者笔下竟为龙蛇破墙飞去所致,想象奇特却合情合理,摹状貌准确却生动传神。多说一句,许多诗友的作品能做到准确,就是做不到传神。诗词,需要传神。

【王惠维点评】比喻形象,想象奇特,把静态的文字写的动感十足。“留白处”“破墙飞”。果真画龙点睛之笔。诗书画同一理也。

【曾继全点评】 首先写诗赞书法的五绝,写的这么好第一次见。题目中的“草书”即是歌颂的对象,也使得后面的描写奇思妙想做了铺垫。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起承转合联系紧密,赞美委婉,夸张传神,能够媲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好诗,好诗。

2、忆一人巷

窄亦宽于缝,深尤未可猜。

吾心如此巷,只许一人来。

【刘鲁宁点评】宽窄与深浅只是铺垫,只许一人而来的心情,温婉悠长。诗的动人处便在此。

【段维点评】题目是“一人巷”,立意为“吾心如此巷,只许一人来”。无论就爱情、亲情还是友情来品味,都可谓忠贞不二。

【归樵点评】“未可猜”已见用意,妙在三四句的跳脱,既有突袭感,又能切准“一人巷”诗题。

【廖国华点评】诗以比体成篇,前半取象与后半生发主旨处理得颇佳。读之有妙悟天成之感。

【忆雪堂评】无理而妙。

【王开炎点评】小绝紧扣题目中“一人”之题眼,起承极力渲染小巷之窄、之深,若照此具体物像顺接下去,即便舌绽莲花,小绝也难有惊艳。然诗人跳出彀中生发开去,转句峰回路转,以心比巷,以“只许一人来”作结,顿时使小绝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拔高了一个纬度,新颖贴切,字里行间可见爱情之忠贞和专一。本绝最为成功的是转结两句,转得精彩,结彰显思想,比兴到位,有技巧却不见痕迹,也不落俗套,值得推荐。

【刘占才赏评】此诗通过对又深又窄的一人巷的回忆,悟出哲理:“吾心如此巷,只许一人来。”表达了诗人情感的专一,这在当今社会上是难能可贵的。小诗最大的特点是化实为虚。先叙写真实的一人巷,再虚化成心中的一人巷,抓住二者仅能容纳一人的共同特点来写,过渡自然,情感真实,哲理性强。

3、翻老邮票

窄窄或方方,深情已泛黄。

半枚邮戳印,压住旧时光。

【雷海基点评】写诗的功夫在名词与动词的选择与搭配。此作的妙处就在:邮戳印,压旧时光。印与压的搭配,这是真功夫。前两句不过是铺垫,引子。旧时光压住了,不能动弹,才留存下来。看来,受压迫,有压力,未必都不好。

【王惠维点评】本篇见炼字工夫。一个“压”字,用的合情合理,虚实相融,恰到好处。

【卢冷夫点评】每一枚老邮票都有着独特的记忆与情怀,而这“泛黄”背后的情感带着爱的温度,漫漫渗透进读者心田。最后的“压”字极有分量,因为那是一辈子的思念与感叹、牵挂与不舍。

【红炉添雪点评】由物入情,“泛黄”与“旧时光”呼应,转结见炼字之功。“半枚”既是实指,亦有隐喻,珍藏信封上裁下的邮票,保存了一段记忆,但物已非全,情亦成憾。“压住”堪玩味,相比近义的“锁住”,更具张力,见印痕的分量,也赋予旧时光一种暗潮汹涌之势,不动声色中情绪浓烈。

4·致诗友落月

美人如落月,遥赏最怡情。

沉入眠深处,犹将梦照明。

【武三飏点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些美只可遥遥欣赏,不可无距离,美人之美即如是。“落月”之美,一如诗友,美人之美,一如“落月”,可远观而不可近之。美可以珍藏,珍藏在记忆里,记忆都是美的,一如“沉入眠深处,犹将梦照明”诗句意境之美。

5、闻美监管机构批准大脑植入物试验

何方异类附凡身,竟敢从头乱假真。

那颗尘心仍跳动,灵魂恐已半非人。

【归樵点评】“竟”“乱”“恐”几个词便准确表达出诗人对大脑植入将会涉及到人类隐私、安全、道德、伦理等复杂问题的担忧。

【王十二点评】新事物入诗不易,高尖新的科技题材入诗更是难上加难。值得称赞孙兄最擅此类题材的挖掘与研究。新事物只是躯壳,内核还是传统中国诗的表达。结句读之略滞,或可易为“灵魂一半恐非人”。

6、瓦当

尘埃洗去图文现,堪叹古人居也奢。

遥问当时檐下某,曾留一片为民遮?

【段维点评】三四句立意深邃,民本思想何其可贵!

【摇尾巴的鱼点评】从考古中生发感悟。此诗未从古人建筑技艺落笔,而是感慨古人生活水平之奢华,继而联想到居住者的身份,非富即贵。并发出“遥问”:居住者可曾有为民之心、善民之举。折射出作者的怜悯之心。

7、题川老骨头火锅

擎叉举勺动刀兵,直向金汤取一羹。

当世人须多补钙,从今不许骨头轻。

【何其三点评】此首讽喻诗含蓄有力,寓意精深,“多补钙”,“不许骨头轻”,缘事而发,借物托意,意绵里藏针,弦外之音颇耐人寻味。

【宋彩霞点评】小诗含蓄蕴藉,寓意精深,“多补钙”,属于巧思。缘火锅而引,由火锅而感,借火锅托意,作者认为:只有多补钙,才能骨头硬。“不许”二字斩钉截铁,弦外之音即只有多修炼,才能立身正,才能顶天立地做人。

【王惠维点评】当世软骨病者应食此。一笑!

8、咏枯荷赠邻翁

腰杆渐脆倩谁扶?云压池塘未肯输。

将老残躯仍举伞,犹遮暮雨两三珠。

【王惠维点评】此残荷形象即邻翁形象,虽未明写对子女的爱,然通过三四句的一“举”一“遮”,爱护之心,舐犊之情,跃然纸上。读后不禁唏嘘一叹。

【何其三点评】明写残荷暗写邻翁,转结句残荷遮暮雨,何尝不是邻翁用老迈羸弱的身躯,拼尽全力地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

9、乘缆车登玉龙雪山高原

悬车直向雪山驰,海拔三千崖复崖。

我到高原何反应,最多反应是惊奇。

【陈自如点评】高原反应有急性高原反应和慢性高原反应,都是人到高原不适应所产生的不良状况。该诗就“高原反应”一语产生灵感,正话反说,说“反应”是“惊奇”!着实令人惊叹!该诗出色还在于铺垫到位,“雪山驰”“崖复崖”,均为“惊奇”埋下了伏笔。致使“惊奇”“惊”有所因、“奇”有来头,虚而又实。

10、娲遗石

  不因遗落认无能,雨琢风雕更有棱。

  只待女娲重捡起,补天再上最高层。

【朱军东点评】不因失落而自我否定,不因打击而丧失棱角。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笃信未来,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女娲遗石”的经历,只有愈挫愈勇,才能在机遇到来时,重登人生的顶峰。古人说:“咏物诗有两法,一是将自身放顿在里面,一是将自身站立在旁边”,作者把自己放顿在里面,而我隔着屏幕,也把自己当成那块石头了。这首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极易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11、感事

楼堂一出即车航,任那人间风雨长。

窗内空调吹已久,不知门外有炎凉。

【江岚点评】读这首诗,自然联想到唐代罗隐《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为官者读此须深思,不然昔日炀帝怎么丢天下,今日为官者就怎么丢乌纱。

12、携妻瑶琳洞窟游

蹈险临仙境,怜妻执手陪。

洞深人语失,灯暗怪声回。

阶陡行渐上,踪稀寻可猜。

忽开天一线,似见白云催。

【飞蝶】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写携妻同游洞窟之始;颔联采用间接描写,以“人语失”写洞窟之幽深,以“怪声回”写洞窟之曲折,用笔婉转,颇有意味;颈联则笔峰一转,写游程由低而高、由深而浅,使人似乎看到一丝光明;尾联顺势而上,以“忽开天一线,似见白云催”作结,写诗人久处幽暗忽见光明时的喜悦心情,“忽”“催”使人顿生奋力向上的力量。全诗用语朴实而不失生动,使人读之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强烈共鸣。

13、寄风清骨峻兄

休说男儿泪,寻常未肯倾。

将乘高铁去,顿引暮云生。

许愿难承诺,伤怀怕送行。

当时那一抱,谁不动真情?

【冰凝点评】首联用衬托手法,写友情的“不寻常”。颔联极力渲染车站送别的氛围,“引”字十分生动,将那种丝丝缕缕、悠悠长长、缠绕萦回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颈联不敢承诺何时见面,是送别常有的情况,引人共鸣。结句选取“那一抱”的细节,情出自然更感人。全诗以浅近之语抒真挚之情,一读难忘。

14、读当今某些诗词戏题

逛罢论坛观报头,疑他思绪似曾偷。

因歌豪放频磨剑,为拍栏杆爱上楼。

意古还须繁体字,味长多借暮秋愁。

听人又说重阳至,赶快登高赋远眸。

【廖惠玲点评】古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现象,在当下吟坛也是泛滥成灾。作者对当下某些诗词创作一味拟古、缺乏创新、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揶揄。把那种专事模拟古人者的百般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语浅味长,读来毫无滞阻之感。充分体现了孙诗风格中不复古、不媚俗的个性和新题材、新口语入诗的特色。

【王力点评】得讽谏敦厚深致之法,又句句属实,联联精警。便是被讽之人,大约也不必翻脸,或哂笑,或慨叹,或倾服。我个人的作品少有诸类弊病,但我承认一定有,读了作者这首妙趣横生、用心良苦的佳作,今后当力避之。我今年冬天给我们当地诗词学会讲课,一定引用这首诗。

15、夜飞川西

引擎才动身初定,已在重霄最上层。

云路迢迢追幻想,气流稳稳托飞升。

太空深处来灵感,银汉今宵认友朋。

拂落满天星似雨,悄然散作一城灯。

【诗剑生涯点评】首联“才……已……”句式一下子就把气势托到最高处,有“一跃入云端”之感。颔联悠远平稳,寄意深深,追梦之路既高且远,却不能好高骛远,既要时时紧追,又要步步扎实。颈联拓展视野,直入太空,别开境界。结句“拂落满天星似雨,悄然散作一城灯。”空灵、流动,有一种宁静美,是全诗最佳处。

16、减字木兰花·访戴笠故居

粉墙黛瓦,遮去行踪真或假。暗道明梯,处处勾连处处迷。

英雄魔鬼,身后评来多誉毁。算尽机关,未卜今生撞大山。

【山哥点评】贴近历史人物的身份进行刻画,通过对戴笠故居外部形象和内部机关的描写,来彰显其“间谍之王”的特征。“粉墙黛瓦”的外表掩盖下,是“暗道明梯”的重重机关,足见戴笠的心机之深。过片以“身后”之评转之,凸显人物的复杂性。戴笠诛日酋、锄汉奸、杀志士……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魔鬼,誉毁不一。结句既交代了人物结局的意外,又是对其命运的揶揄。全词完整勾勒了一代间谍之王的一生,笔法异常简练、老到。

17、卜算子·咏叶悼叶嘉莹

或逊断桥梅,或逊东篱菊。或逊因风柳絮飞,但把根延续。

一意伴春红,一任秋霜戮。一似幽姿唐宋来,不问黄和绿。

【卢冷夫点评】在众多缅怀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中,此作特点鲜明,较为突出。一是不发泛泛之言,立意有深度;二是不作虚妄之论,评价很准确,“把根延续”就是对叶先生的最高褒扬。下片用春红与秋霜反复衬托“诗词女儿”的幽姿,对比曾经的遭遇,让人不禁感慨唏嘘她的高尚志向与纯净心灵。再次向叶先生致敬!为她“不向人间怨不平”和“要见天孙织锦成”的宝贵文化情怀。

18、沁园春 ·土星探测器卡西尼爆裂前

向地球发出最后信号

壮别尘寰,突破星云,直赴外空。问太阳系里,有谁作伴?银河渡口,只你从容。束束微波,遥遥孤旅,信息曾传百万封。焚身处,仍回眸一望,不改初衷。

流年逝去如风,剩无数惊疑困扰中。叹地球远眺,缩成光点;人间俯视,渺若萤虫。铁树花开,优昙夜放,短暂于斯何异同?长呼吸,怕心儿悸动,逃入苍穹。

【啄木鸟点评】意境瑰丽、雄阔、壮美。上片用拟人手法将土星探测之旅演变成一幕跌宕起伏的悲壮故事,“焚身处,仍回眸一望,不改初衷”犹为感人。下片宇宙的壮阔与生命的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无比震撼。“长呼吸,怕心儿悸动,逃入苍穹”想象奇诡,摄人心魄。

19、自驾行

君不闻,天下之水奔大海,矢志东流不复改。君不闻,万里征途不算长,再长不过脚丈量。纵迢迢也一步远,一步迈出莫彷徨。

更驱座驾非等闲,引擎动处过千关。滔滔车流似逐浪,浪逐山弯更水湾。前浪远,后浪生,须加速,势莫停。技高胆气足,何惧天外起雷霆。导航定得方向准,四轮飞旋踏云轻。正顺风时来骤雨,于叉路口认前程。

明眸善辨当须辨,薄雾时遮未许遮。多少车曾超越我,每回我又越前车。将抵达,赏嶙峋,望中迷离复缤纷,诗和远方正宜人。

【车正宜点评】从生活中取材,立意新颖深刻——人在旅途,便是这样。永远不要骄傲,因为你会不断被人超越;永远不要气馁,因为你也会不断超越别人。“多少车曾超越我,每回我又越前车”浅近如话,生动形象,会驾车的人都有此体验吧?“人人心中有,个个笔底无”说的就是这种。

图片
孙 群 笔名霜刃无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畅销小说、诗集多部。2022年底创办“吟坛群言堂”公众号,选评“今人佳句”,欲为今人诗词张目。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445):2025年第18期
每周试玉(439)|嘉宾【安全东 赵宝海 江南雨 何其三】
周文彰等联名推荐|《小楼听雨(2016-2020)》开售了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5年(1-3)月目录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投稿视为授权本平台刊发,出版等权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