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诗社 ●2025 ●欢迎您 ![]() ![]() ![]() 【作者简介】 唐仲清,男,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副教授,律师,《黑白》杂志主编。 ▌宇宙奇观 文 / 甲由申 1.大爆炸 万事万物皆有开始 言称存在即是目之所见的 现在这个样子——即所谓直接的存在 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变化是显然的 有变化则必有始亦有终 既有开端必有“第一推动” 这是世所公认的因果律之广泛应用 创造即成为运动变化的缩写 最早的创造观是神创论或上帝创世论 像人一样但法力无边的神或上帝创造了 宇宙—— 这其实是一种最简捷的创造学说 但神创论经不住科学的追问: “神或上帝又从何而来?难道它们即是直接的存在?” 只要不承认上帝或神即为“自因” 神创论可谓一攻即破 人格神最终还要归宗于自然之物 宇宙起源的科学假说取代了上帝创世说 大到难以想象的宇宙(还只是小宇宙) 始于一次大爆炸 而那爆炸物 却是一个体积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的原始火球(即比一粒尘埃还小千万倍的天体) 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至200亿年前的一次 大爆炸 极大的宇宙竟产生了极小的天体 只在极短极短的时间内——从大爆炸后的 0.01秒内我们所在的宇宙开始形成 这个极小天体中竟然内含着足已形成千亿颗巨大星球的能量 这,实在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但常人在科学家面前当然会自愧不如 就只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我甲由申打死也不会承认: 如此巨大的银河系太阳系数以千亿计的星球 竟然会产生于一个极小极小的天体 而且还只在大爆炸后的0.01秒 须知:虽然科学家们声称找到了(或经实 验创造了)这样那样的证据 但大爆炸至今仍是一种执果溯因的 科学假说 既是假说也就是:推论、假设甚至是想象 科学也经不起哲学的追问: 大爆炸之前宇宙是啥样? 小宇宙(银河系)之外的大宇宙是啥样? 如果说从大爆炸开始的时间只是小宇宙的时间 那么: 大宇宙就不再有时间? 没有时间的存在即是没有运动的绝对的静止? 2.星系 天文学家们现在可以观测到 1000亿个星系 星系是天体(抑或星球?)的集合体 真难以想象银河系里有多少颗星球 更别提银河系之外还有多少颗星球 恐怕这件事就连天文学家也只有一本糊涂账! 他们现在的说辞非常机智: “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 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尘埃” 星系,也可以说是各种形状(旋涡、椭圆、棒旋、不规则)的星体 (而不是指谓许多独立星球的一个集合或一个体系)? 说句题外话: 看一百遍别人的书,不如自己动手来写字—— 正如培根所言:写作让思维更加精确; 读书时含含糊糊,写作时务必得弄个明白 按书上定义:星系是天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这天体如是一个又一个独立星球,那 么,星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星球的集合 既如此,一个星系至少有两个星球,那么: 1000亿个星系也就至少有2000亿个星球? 这正是我甲由申在写作《宇宙奇观》时 随机产生的疑问 3.星团 星团的概念较为明晰: 恒星数在十个以上而且在物理性质上 相互联系的星群叫作“星团” 按形态和成员星的数量可以将星团分为两类: 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 注意: 星团中蓝色的行星比较年轻! 可在球状星团中没有年轻恒星 成员星都是100亿年以上的年龄 还有已经死亡的恒星—— 死亡了的恒星即是不再发光发热的 冷却下来的恒星? 4.星云 星系和星团呈云雾状被称作星云 也可以说:那是无数颗粒为星球的宇宙太空中的云 看上去 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斑点 却是由几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 组成的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 相比较起来 我们在地球上空看到的蓝天白云 何等渺小! ——这种星云被称作云其实是呈雾状的 星 而真正的星云则是: 银河系范围内的星云—— 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 分成弥漫星云 行星状星云 还有超新星遗迹 恒星抛出的气体成为星云的部分 星云和恒星能够相互转化 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 太阳的质量,半径大约为10万光年 星云 还是太空中巨大的美术作品 有蝴蝶状星云 火焰状星云 翡翠状星云——这一状由甲由申命名: 在暗黑的天空背景中,此状星云萤光闪亮 呈淡淡的蓝绿色 难道造物主也有美的意识? 又或者人类所有的美感 不过是自然之美历经百亿年 在人的意识中的延伸? 5.星座 人,为星星的排列形状命名 被称作星座 用一根虚线将分散在宇宙太空中的星体 联结起来再作人物、动物、用具的联想 据此给星群命名 猎户座:犹如一个右手高举利刃的勇士 仙后座:仿佛埃塞俄比亚皇后卡西欧佩亚 在王后宝座上端坐,两手放置于宝座扶手 雍容华贵、神姿仙态 小熊座:酷似一只尾巴高翘的小熊 北极星是这只小熊的尾巴尖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用人间事物去比附天上星球 是人类对宇宙的一厢情愿 还是宇宙与人心心相通? 可否大胆假设: 宇宙也有意识 而人 正是它百亿年漫长进化所要达到的目的 宇宙无人 不仅仅是孤单寂寞 更重要的是: 它在百亿年前突然颖悟: 没有一个见证者来感觉它来赞叹它 那么它就只是虚无中的虚无 宇宙之需要人更胜于 人之需要宇宙 假如有一天人类灭绝 宇宙将重坠虚无(正如某一个人死去 是对人类的弃绝,死一个,人类即增一分虚无) 如果再能有百亿分之一的幸运 也许会在下一次大爆炸后再经百亿年 重生另一智能生物 甲由申此说若是有理 那么: 怕什么人类毁灭 又怕什么人过百年复归尘土 人类和个人曾经存在过 这一存在才是浩瀚宇宙的巅峰之作 朋友,珍惜你的生命吧 朋友,珍惜你的作为人的感觉意识吧 这可是宇宙进化百亿年最后取得的科研成果! 6.恒星 恒 是永远不动 那么 恒星不恒—— 哪有“永远不变的星”? 那可是古代天文学家犯下的一个 弥天大错 今天我们知道: 恒星不但不恒 而且时时刻刻都在高速运转 恒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恒星都是气体星球 每时每刻都有“氢弹”在爆炸 这些炽热的气球大火球 给宇宙带来光明 将能量遍洒天地 甲由申不解的是: 死亡的恒星因何死去 如果氢氦耗尽 则自爆终结 恒星已然消亡不复存在 哪还有什么死了的(仍存在的)星球 如果恒星之死是指谓冷寂 那么又是什么液体可以将那爆炸的烈焰浇灭? 7.行星 行星的形成证明: 大吃小 强凌弱 首先即是宇宙法则 最后才降临人间: 吞噬体积小的同类之后发展壮大 行星顺势而成 再早太阳系中共有九大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逐出九大行星行列,现在只余八大行星 宇宙中有什么体系的行星是天文学家说了算 这就叫“人为自然立法” 哦 还有一些体积和质量小得多的小行星 已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大约有70万颗 比较著名的小行星名叫谷神星、智神星、 婚神星、灶神星、爱神星等 8.黑洞 黑洞 即是宇宙空间中的一个 深不可测黑糊糊的窟隆? 谁可以在天上打洞? 天空本来就是空 黑洞只是个比喻 其实它是一种特殊天体 之所以被恐怖化形象化为洞 只因为它是宇宙间一个吞食物质和能量的 陷阱 无一幸免 就连那速度最快的光 也在劫难逃 按其性能 黑洞更像一块磁铁 之所以被叫做黑洞 除了其色为黑 更像是个无底洞 黑洞吞食物质的方式有: 拉面式 磨粉式 如果宇宙间最强大的力 是物体的引力 那么黑洞无疑是引力中最大的那一个 黑洞之黑 形成了它的神秘 似乎具有隐身术 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 既然如此 关于黑洞的种种界说 无疑具有猜想假说的性质 也可以说 是凭借一些“证据”所作的推理 如果就直观描述而言 其间也不乏想象的因素 黑洞只进不去吞食一切 它这么贪心 究竟想要干什么? 是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大 还是把一切物质和能量当作填饱肚子的 食物? 它是要毁灭 还是要创造 如果这么无限制地吞食 会不会体不能支不堪重负 在宇宙太虚中爆炸或坠落? 甲由申有时想: 如果有一天真能发现 万物都有类似人那样的神经系统 宇宙万象也许才能得到更加完满的解释 但同时:神创论也许会取得决定性的 胜利 只不过那个创造万物的神 不一定会是《圣经》中描述的那个 人按自己的模样造出的神 而是按照规律与数学精确性行事的 能 场 夸克 或别的什么 可不是吗? 前几天看英文影视节目 已经有“海洋亦有神经系统”的 科学理论 附带一些不可辩驳的精准实验 正如在神话中的无所不能 在科学中也是:凡事皆有可能 9.地外文明 到目前为止 在人类可以观察到的千亿天体中 仍未发现类似人一样的生物 但千亿的概率并非一个 当然的极限 一个只能是哲学而非科学的假设 应运而生:一定存在地球之外的 高级智慧生物,这些生物创造的正是地外文明 没有充分证据的推论只是一种信念 ——正如上帝存在也是一种信念—— 亦如上帝存在的信念一样,对地外文明 也可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断言“无”,需要证明一切天体上皆无生命 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知却无止境 坚信地外文明这个信念可谓 不输包赢 其代表是英国著名宇宙学家、身残志坚的 霍金 不过霍金对人类提出郑重的预警: 千万别跟外星生命联系,更要避免与外星 人接触! 按霍金的说法: 与外星人接触相当于土著人迎来了征服者 哥伦布,将会带来巨大灾难,地球将会被 洗劫一空 但甲由申对霍金之说仍有疑问: 外星人会不会是比地球人更落后的低等生物? 即便比地球人更高级,但一定会也像地球 人一样地既贪婪又邪恶? 更重要的是: 即使那些外星人真是无法抗拒的天魔 按照千亿星系之外的距离 外星人要到达地球也要几百万光年,但那时: 人类是否还存在 地球是否还存在? 所以:我们愈是发现没有外星人 那一定存在的外星人对我们的威胁也就 少了一分 再说 如果他们要毁灭的是全人类 那我们也没必要惶恐 “要死大家一起死”是个最大的安慰 反正人类最终也会灭绝 死于外星人的先进武器 没准还像安乐死那么幸运 宇宙——大宇宙——永存 但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统统都会灭绝 小到毛毛虫,大到日月星辰 没有什么东西可能永远存续 原来:“凡物皆灭”才是我们无所畏惧的 最强大的理由 一切的担忧恐惧在这一铁律面前 都只是可笑荒唐的多余的惊恐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表面温度达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这样的高温 任何固体都将被化为灰烬 为什么可以燃烧的气体统统汇聚于太阳 这难道是造物主有意创造的光源 将这原本幽暗的宇宙照亮 地球的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 这是否也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 太阳每天爆炸、燃烧、发光 但它的燃料也有一个总量 待到燃料耗尽那天 全宇宙将复归于原初的黑暗 如果那时人类还在地球或别的什么星球上 是否已经有充够照明、提供能源的人造太阳? 太阳还能存续几十亿年 按照人类五千年文明即已达到当下的科技水平 几十亿年后应该不会因太阳熄灭而不再有光明—— 当然,假如那时人类还存在 甲由申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人类发明了那么多的自我毁灭的武器 至今仍在疯狂展开军备竞赛 别说再过几十亿年享受人造光亮 再过五千年尚未灭绝恐怕已是万幸 人们看上去那么怕死 却又并不真正珍惜生命 ![]() |
|
来自: Jennifer鲍子贤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