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志民:我与大舅

 文艺朝歌 2025-05-09 发布于河南

我与大舅

文图/陈志

我的大舅何焕文,小名叫满圈,1946年10出生。当过兵,党员,曾任洛阳轴承厂大型滚子车间书记,现已退休。

大舅个子不算高挺拔,精神十足。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足几天,但大舅无微的关爱和超前的理念,对我幸福的人生起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记事起,我很少能见到大舅,一是不在一个村居住,再就是我们去姥姥家串亲戚,大舅在外求学,未能见上几面。唯一小时候能让我想起大舅一个场大舅当兵时1965那一年我才3、4岁,一家人去欢送大舅,大舅胸佩大红花,骑了一匹枣红高头大马,大舅的两只马背两侧悬空着,够不马镫,不过没影响到大舅光辉形象坚毅兴奋的表情,衬托了大舅的英姿开朗性格。

那时候当兵,是一种时尚,是怀揣梦想,报效祖国的神圣职责。别说当兵,就是谁能穿件绿军装,戴顶绿军帽,或是穿双军用解放鞋,都能让人羡慕不已。红旗飘扬,锣鼓喧天,欢乐的人群中,大舅荣光满面,神采奕奕,突显大舅他们当兵的荣耀。被欢乐的人群挤到了一边,但刻起在我心中留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信同时,让我暗下了决心,将来长大了,要当兵报效国家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到了1979年,我高中毕业,应召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序列,并骄傲的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学员 

入伍后,马上与大舅就取得了联系,书信来往,大舅把部队的经验和精神及时传递给了我比如新兵怎么当?学员怎么办?遇到困难怎么解决?让我在部队这所大学校,很快从一个学生,转化成了一个合格的人民解放军怀揣理想,吃苦耐劳,科苦训练,遵纪守法,尊重领导,团结战友……大舅的谆谆教导,让我进步很快,不但当上了同期的班长,还在学阶段入了党,三年后,光荣的成了一名人们羡慕的歼击机飞行员。

在部队遇到了病痛,遇到了停飞转行遇到了各种困难问题都是在大舅的教导下迎刃而解停飞改做地面政工作,从零开始,一边学一边干,没有影响工作,很快从组织干事,提升为政治指导员我的每一次提升进步,与大舅的关心指导密不可分

婚姻大事上,大舅他们也为我考虑,让我情窦初开的年龄,有了依靠,有了慰籍虽然那次姻缘未透,但我感知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感觉到了爱情的甜美,在婚姻的殿堂中,让我勇敢的迈开了第一步,克服了羞涩的心理,顺利的度过了人生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就了后来我的婚姻美满,家庭幸福这也都是大舅他们打下良好基础

婚姻不代表全部的幸福,幸福必须有好的家风传承。大舅姊妹八人,四男四女,大姐是我的母亲,还有二姐,他排行老三,男丁为“文、武、双、全”。“文”,应了大舅的性格,有文化,说话办事有礼有,文条事理的,事事处处为对方考虑,所以在姊妹八人中,他进步最快,当了县团级的车间书记。当官儿了,没忘记大家庭,虽然远在洛阳,但时时想着家乡,想着兄弟姐妹。过去是写信打电话,现在有了微信,经常在微信上和大家聊天,发些正能量的文章、视频,以教育后人传承家风。在家庭通讯录中,有一行醒目的大字,“百善孝为先,亲情大如天,和谐重如山。”微信群名也是“团结一心何家人。”一看就知道,一大家一百多号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和睦相处,欢乐生活。

今年五一,我与大舅在小浪底风景区相会,两位当兵(党员)的人,紧紧拥抱了在一起,大舅又很好的给我上了一课。他问我:咱们家一百几十号人,团员有多少人?党员有多少人?当兵的又有多少人?后来还问道,单立炉灶的有多少家?因为这是动态的数据以前也没有统计,但大致算了一下单立炉灶已经有三十五、家了。

大舅全身在大家庭,当谈到这么多人,为什么能和睦相处时,我受到启发,归纳为“讲理与不讲理”,通俗点说就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么多人,有这么多心,年龄大小不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问题不一样,思想不可能统一,要想一致像大舅讲的那样“要想公道打个颠倒。”

站在对方考虑问题,在出现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好处想,往长远看,亲情不会骗人,亲情更不会害人,这是大家庭和睦相处的秘诀。

(2025年5月2日)

点击链接回顾往期精彩文章:
陈志民:爱心店(文末有惊喜)
陈志民:拥抱
陈志民:父亲的背影
陈志民:致同学(外一首)
陈志民:我的大学文凭
陈志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陈志民:又到妈妈“换防”日
陈志民:钓鱼
陈志民: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
陈志民:弘扬大别山精神
陈志民:大伙儿心目中的中山街
陈志民: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
陈志民:又到教师节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一)
陈志民:那次小钓
陈志民:经历合唱   感恩祖国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二)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三)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四)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五)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六)
陈志民:玫瑰的爱
陈志民:九月会今与昔
陈志民:红色教育体会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七)
陈志民:渐淡的“行酒令”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八)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九)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一)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二)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三)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四)
飞行员的办公室有多美?!
陈志民:我家群里的故事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五)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六)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七)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八)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九)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二十)
陈志民:父亲病重后
陈志民、李艳萍:再忆中山街
陈志民:秭归行 弟兄情
陈志民:水,生命之源
陈志民:翻出旧黄历  鼓舞众士气——何家群成立及评选最美笑脸活动纪实
陈志民:萝卜干自述
陈志民:陪读的日子(一)
陈志民:陪读的日子(二)
陈志民:陪读的日子(三)
陈志民:陪读的日子(四)
陈志民:陪读的日子(五)
陈志民:迁民总机
陈志民:疫情就是命令
陈志民:沬河
陈志民:告慰父亲
陈志民:我的同学赵国海
陈志民:学无止境
陈志民:采挖蒲公英
陈志民:数星星游戏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一)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二)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三)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四)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五)
陈志民:沬水河畔随手拍(六)
陈志民:金银花,幸福的花
陈志民:碰巧(小小说)
陈志民:逛公园
陈志民:我的哥嫂
陈志民:㧟麻烫
陈志民:送羊(习俗二)
陈志民:我的军旅生涯
陈志民:登“小西天”
陈志民:桃缘
陈志民:核桃
陈志民:军嫂的中秋之夜
陈志民:登尖山
陈志民:捞面条
陈志民:秋色秋韵
陈志民:传  帮  带——小聚会大智慧
陈志民:取  暖
陈志民:我的母亲
陈志民:我家门前有棵石榴树
陈志民:年味之放鞭炮
陈志民:过年|饺子里包钱币
感  谢  信——大难之时见真情
陈志民:我当爸爸了
陈志民:迁民老学校(上)
陈志民:迁民老学校(下)
陈志民:梦里的小河
陈志民:挣工分儿(上)
陈志民:挣工分儿(下)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上)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下)
陈志民: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陈志民:小拱桥
陈志民:哄母亲玩儿
陈志民:粮票
陈志民:“讨厌”的蚂蚁
陈志民:战千年未遇的洪灾
陈志民:幸运者
陈志民:我与《文艺朝歌》
陈志民:有感红包
陈志民:珍惜幸福铭记历史
陈志民:采山菊
陈志民:记一次深度采访
陈志民:与母亲在一起
陈志民:我曾是桥盟人
陈志民:我的同事——黄强
陈志民:探说上街路(一)
陈志民:探说上街路(二)
陈志民:探说上街路(三)
陈志民:探说上街路(四)
陈志民:探说上街路(五)
陈志民:儿时的“宠物”(一)
陈志民:亲历编纂《淇县著名人物》
陈志民:儿时的“宠物”(二)
陈志民:儿时的“宠物”(三)
陈志民:儿时的“宠物”(四)
陈志民:儿时的“宠物”(五)
陈志民:老傻(传统故事)
陈志民:“偷访”故乡 
陈志民:“喜迎二十大·我为淇县献良策(城市建设篇)”意 见 建 议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
陈志民:收获 
陈志民:走近小洼村
陈志民:圪荡席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二)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三)
陈志民:党员没有退休日——记王东安二三事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四)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五)
陈志民:感动   感谢   感慨——《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心得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六)
陈志民:“路条”回来了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七)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八)
陈志民:淇浚路(县城段)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九)
陈志民:镜心湖
陈志民:与母亲“中招”后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十)
陈志民:小卒过河   一心为民——记淇县人大驻石老公村扶贫工作队员高治军
陈志民:我家门前挂彩灯
陈志民:有感这两天
陈志民:我的表妹——王佳
陈志民:一次同学小聚
陈志民:写给韬韬的一封信
陈志民:再赶小满会
陈志民:漫步雨中
陈志民:锦绣路
陈志民:神态
陈志民:老家修路
陈志民:指甲草
陈志民:红薯·让南四井火了起来
陈志民:我的战友——王海堂
陈志民:天津之行
陈志民:北京风景(上)
陈志民:北京风景(下)
陈志民:熏胡子(传统故事)
陈志民:踏雪
陈志民:那时的衣裳
陈志民:淇县摄影人
陈志民:放鞭炮
陈志民:土布袋儿(传统故事)
陈志民:吸血鬼
陈志民:我心目中的龙凤缘
陈志民:麻嘎儿(喜鹊)
陈志民:魔语五则
陈志民:弟家有棵大杏树
陈志民:四弟与脐橙
陈志民:我与三姑
陈志民:俺家的素拼
陈志民:魔幻地谷岭
陈志民:古树见证
陈志民:破阵子·古树
陈志民:“打发日子”
陈志民:中秋
陈志民:让我感动的事
陈志民:淇县的“天眼”
陈志民:“粪”外幸福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一)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二)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三)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四)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五)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六)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七)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八)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九)
陈志民:那年那月——淇县后张近村陈街护庄堤时代(十)
陈志民:泉头村新貌
陈志民:角落里的那个我
陈志民:我认识的王举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