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个叫柳河镇的地方,四面临水,百姓多以打鱼、摆渡为生。镇上有个船夫,名叫王三,生得膀大腰圆,力气过人,平日里专在渡口揽客,载人过河。 古人尝有言:"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说的就是这些从事服务业的车夫(车)、船夫(船)、开客栈的(店)、力夫(脚)、中介(牙),他们经常利用自己的职业,接触一些陌生人,行不法之事。比如《水浒》里的“矮虎将”王英,原来就是车夫,因为谋财害命,这才上了清风山,做了土匪;“船火儿”张横就是船夫,谋财害命,差点请宋江吃了板刀面;母夜叉孙二娘就是开店的,以开店作掩护,害了不少人,花和尚鲁智深就差点死在她手里;牙人更有意思,比如说帮助西门庆勾搭潘金莲的王婆,也算是牙人一行。 再回到本故事,王二表面憨厚,实则心术不正,但凡遇到孤身客人,总要暗中掂量对方身上有无油水可捞,遇到身上带着大量钱财的孤身客人,他也没少干那些谋财害命之事。只不过他一张淳朴憨厚的脸太过迷惑,所以大家都没有怀疑到他。再加上那个年代,“民不告官不究”,他也竟逃过了律法的惩罚。 这年深秋,镇上来了个外乡客商,姓李,穿一身绸缎衣裳,腰间挂个鼓囊囊的钱袋,也没个伙计,一看就是人傻钱多的。他在渡口雇了王三的船,说是要去三十里外的青峰山收一批药材,事成之后,酬金丰厚。王三一听,眼珠一转,心里盘算:“这人生地不熟的,若是在荒山野岭……”他越想越觉得是个发财的机会,便满口答应,撑船载着李客商往青峰山方向驶去。 船行半日,天色渐暗,两岸芦苇丛生,人烟稀少。李客商坐在船头,望着远处山影,浑然不觉危险将至。王三一边划船,一边试探道:“客官,这青峰山偏僻,夜里常有野兽出没,不如先在附近找个地方歇脚,明日一早再上山?”李客商摇头道:“不必,我与人约好今晚交货,耽搁不得。”王三心中暗喜:“果然是个急性的,正合我意!” 船靠岸后,王三主动引路,说有条近道可直通山顶。李客商不疑有他,跟着王三钻进山林。山路崎岖,树影婆娑,四周寂静得可怕。走到一处陡坡时,王三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笑道:“客官,这山路难走,不如先歇歇脚?”李客商刚要点头,却见王三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心中一惊,暗道不妙。 果然,王三猛地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狞笑道:“客官,对不住了!你这钱袋沉甸甸的,不如留给我吧!”李客商大惊,连忙后退,怒斥道:“我好心雇你船,你竟想谋财害命?”王三冷笑道:“这荒山野岭的,谁管你是死是活?”说罢,举刀便刺。 李客商虽是个商人,却也练过几年拳脚,见王三扑来,侧身一闪,顺势一脚踹在他腰上。王三踉跄几步,险些跌倒,恼羞成怒,挥刀再上。两人在陡坡上缠斗,李客商毕竟不擅厮杀,再加上赤手空拳,渐渐落了下风,被王三逼到崖边,眼看就要坠下山崖。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听林中传来一声震天虎啸,震得树叶簌簌落下。王三和李客商同时一惊,回头望去,只见一头吊睛白额猛虎从树丛中跃出,虎目如电,直勾勾地盯着他们。 王三吓得魂飞魄散,哪还顾得上杀人,转身就要逃命。可那老虎动作更快,一个纵跃便拦在他面前,低吼一声,獠牙森然。王三腿一软,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虎……虎爷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老虎却不理会,一步步逼近,眼中凶光更盛。 李客商见状,心中又惊又惧,但见老虎并未扑向自己,反倒像是冲着王三去的,便壮着胆子喊道:“虎爷!此人谋财害命,天理难容,你若替我除了这恶人,我必为你立庙供奉!” 说来也怪,那老虎似乎听懂了人言,低吼一声,猛地扑向王三。王三惨叫一声,被老虎一口咬住肩膀,拖入深山。李客商瘫坐在地,半晌才回过神来,心中又惊又喜:“真是天理昭彰,恶有恶报!” 次日,李客商独自下山,回到柳河镇,将此事告知官府。衙役们进山搜寻,只找到王三的残破衣物和几根白骨,显然已被猛虎啃食殆尽。镇上百姓听闻此事,纷纷称奇,都说这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后来,李客商果真在青峰山脚下建了一座小庙,供奉山神老虎,香火不断。而王三的故事,也被编成鼓词传唱,末尾总有一句警世之言: “贪心不足蛇吞象,恶念一生虎上门。莫学王三起歹意,害人终害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