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意义

 道德经学用 2025-05-09 发布于北京

一:如何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用《道德经》智慧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家庭的和谐?

二:践行步骤

1. 理论学习与准备:通过日常诵读《道德经》,积累智慧,为面对生死大事做好心理准备。

2. 临终关怀实践:

· 以慈悲心和定力助念,帮助家人安详离世。

· 在照顾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家庭成员间的默契与和谐。

3. 感悟生命意义:

· 通过助念和照顾,体会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 用《道德经》智慧反思生活,珍惜当下,感恩身边人。

三:规律及感悟

《道德经》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核心在于保持沉稳与平和,这是面对生死、管理家庭和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则。通过静心修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谛,减少内心的躁动,在生活中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幸福。”


婆婆是个虔诚的佛弟子,每日精进念经、打卡,对于死亡的认知也很清晰。眼看着婆婆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与婆婆商量着后事的处理,一致同意以助念送往生的方法操办。连续几天的临终关怀、助念,让我深知慈悲心与定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慈悲心一心助念,所得功德也是有限。如果没有足够定力,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根本无法坚持,更别说念出欢喜心与阿弥陀佛相应了。万幸春节期间有过“道108祈福”的经历,这也算是为这次助念做了一个铺垫。再加上平时积累的读经技巧,在助念时这些方法起到了很大的效能,嗓子不哑、嘴巴不干。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发生,2月20日晚上换班时,我说:“我23:00睡觉,3:00起来换你们。”外甥笑话我肯定起不来,我说一定可以,后来在等待一些事务处理时凌晨一点才睡。酣睡中,突然在梦中听到婆婆喊:“阿煜,起床了!”随即醒来,拿起手机一看,凌晨两点半,洗漱一番到楼下刚好三点。虽然是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睡眠,却感觉精神满满。

辉庆老师一看见我就说:“我妈还很凶嘞,她要喝水,我们不懂她的意思,差点骂我们……”我哑然,难怪把婆婆急得“入梦”喊我起床,当然也是我自己承诺三点要起来的。我和大姑姐在照顾时只要婆婆一个细微动作就知道要做什么,这点先生和外甥绝对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大姑姐,将近一年的陪伴与照顾,更有默契,随时都能领会婆婆的心思。

早上8:00,嫂子睡眼朦胧起床了,五点多他们想喊她起来换班被我阻止了。先生早上跟我说,想让表弟过来帮忙照顾也被我阻止了。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昨天大姑姐因孩子们偷懒没有助念哭着把大家都骂了,孩子们对她意见很大。我劝慰着孩子们的同时,既能理解大姑姐的心情,但也能理解全家人车轮转都已经很疲惫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心念不同、缘分不同,对待同样一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婆婆自去年四月生病以来,都是大姑姐在身边照顾,吃喝拉撒全是她一个人,真的很不容易。婆婆很胖,大姑姐为了让我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也怕我弄不动,从来不让我陪床。

特别是最近十来天,婆婆开始清理身体为临终做准备,每日都要擦洗身体好几次。每次大姑姐刚睡下一会,说不定就会被叫醒了,脾气自然会急躁了些。为了让大姑姐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那天以后,只要是大姑姐在睡觉期间,我和大嫂都自己学着处理。我在擦拭身体时会帮婆婆全身擦一遍,婆婆开心地直喊:“舒服啊,简直就是皇帝的日子!”逗得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家里也就充满了和谐与喜悦的氛围。

历事炼心:《道德经》第24章讲述了“四自”的品质,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也就没有所谓的矛盾了。经历了整整12天的轮番陪护,婆婆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带着满脸的笑容走下了生命这班列车。

自婆婆离开后,每日回家再也没往日的灯光,没咳嗽声,也没呼噜声,更没热乎的饭菜。往日那些平淡无味的生活,此刻回忆却全是幸福,全是温暖。在今天这样的日子 ,我用虔诚诵读的方式祝福婆婆,感恩婆婆二十几年的陪伴与照顾!感恩婆婆二十几年的包容与呵护!深深地祝福与感恩!

天地之间犹如风箱,这是天地的状态;在这个橐龠之中,看似空寂,实则充满玄妙的力量,这是天道的实质;而且这股力量不发动则已,一发动就源源不绝,这是天道的运转。而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小风箱,一呼一吸就是在拉动身体这个神器,冲气以为和,使得我们的身体得到平衡,与自然同频,宇宙共振。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读经、我们静坐、我们禅修,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修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无论是身还是心,都能外动转内动,运转小周天,启动小宇宙。“养生在颐养精气神,修心在驯服贪嗔痴,每个念思言行都在造命运。”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打交道,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感觉舒服,给到别人温暖。

可我们往往做出的行为却与之相反,似乎都是为了让自己舒服,并不能感受到自己也许正在伤害着身边的人。我们贪什么?贪小我,总觉得这个世界的中心是自己。我们嗔什么?当一些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时,我们就会莫名其妙地将导致事情结果的过错“欲加”到无辜者身上。这就是愚痴的表现,因无明而愚痴。没有正确的认知,或有认知却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

怎样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呢?唯有修行。通过不断学习改变认知,在生活中反复熏习,让自己的每一个思维都合于道。生命中一切挑战,都是成就自己的契机。若以“天地不仁”的视角审视顺逆,以“橐龠虚空”的胸怀接受际遇,以“不言守中”的智慧划开迷障,便会发现:所有横亘在前的山岳,都是通往云端的阶梯。当我们在呼吸间与大道同频,在行止中与宇宙共振时,每个人都能以天地为怀,与星辰为伴,通天之路自会出现在脚下。

六实生命功课




诵读经典:成为有道的自己
做拳操舞:成为天人合一的高速公路
问道心得:成为平安功德林

静心抄经:成为宁静祥和喜乐的人

大声唱歌:成为和谐幸福精进的人

每月一信:成为天地的风水磁场

特别说明:

上述文字、图片、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将会立即审核,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

点击关注道德经学用有声频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