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情绪最好的方式:修炼屏蔽力

 菩提馨叶 2025-05-09

作者:洞见jinian

只入耳,不入心,便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德鲁·福斯特是哈佛成立400多年来,唯一的女校长。

刚上任时,因为性别偏见,许多人都抨击她能力不行。

一开始,她还会为此烦恼,经常自我怀疑。

直到她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后来,她花了几十年时间,改变了哈佛重理轻文的传统。

卸任时,校董委员会评价她是哈佛最伟大的校长之一。

谈起这段经历时,她说:“人生的一大挑战,就在于屏蔽外界的胡说八道。”

心理学家罗素·贝克曼说:

“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

要想管理好情绪,你只管修炼自己屏蔽力,好的人生自会与你不期而遇。

01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分享过一个有趣的观察:

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各种困惑,甚至抑郁成疾的人,本质上都是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类人的情绪总是被别人的看法牵着走,因此特别不自由。

把别人的评价放在第一位,无疑是对自己的凌虐。

作家南派三叔曾因患上抑郁症,一度想要封笔。

那时,他常被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评价折磨得痛苦不堪。

直到情绪崩盘,他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于是,他屏蔽了外界一切信息,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管写好自己的文字。

几年后,他整个人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稳定,一切才好起来。

作家罗伊·马丁纳说:

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只有我们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时,才会变得自由。

千万不要让别人的眼光,束缚住自己的心情。

无论评价是好是坏,一半看清,一半看轻。

将自己与外界的看法隔离开,保持内心的平静,你才能拿回情绪的自主权。


02

不羡慕他人的光鲜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看见朋友当了高管,自己还在基层打拼,不免心生嫉妒;

看见邻居全款买了房车,你却还要为房贷发愁,就会莫名焦虑。

到头来,不但没追上对方的步伐,还让自己陷入了痛苦迷茫的情绪洼地中。

世界首位比较心理咨询师露西·谢里丹,讲过自己的经历。

过去,她总是把他人作为自己生活的参照。

上学时,看到别人比自己成绩更优秀,她内心就会充满自卑。

看到别人的朋友圈比自己的更光鲜,她也会提醒自己不能落后。

为了追赶别人,她总会偷偷窥探别人的生活,还给自己制定了一大堆计划。

但长此以往,她的生活并没有好起来,反而常常会陷入痛苦中。

她这才意识到,这种比较心理已经让她变得十分扭曲。

自此,她逼迫自己关掉所有社交软件,不再羡慕别人的生活,一切才慢慢恢复至平静。

作家章岩说过:太在意别人,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

管理不好情绪,是因为你总盯着别人的生活。

主动过滤掉对他人的关注,将注意力回归到自身。

从此,不被喧嚣所扰,不受外界所惑,情绪自然就好了。


03

不吸收他人的情绪

洛杉矶大学教授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他让一个满面笑容的人,和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共处一室,看看他们的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

结果不足半小时,原本笑着的人也开始郁郁寡欢。

可见,很多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源于自己,而是对他人情绪的吸收。

主动屏蔽他人的负面情绪,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攀岩健将亚历克斯·霍诺德,一直是个情绪稳定的人。

有一次,他需要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徒手爬上3000英尺的岩壁。

期间,还伴随着同伴坠落时的哭喊声。

可以说,这不仅考验体力,还考验心理。

亚历克斯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就成功攀上了高峰。

有人为他做脑电波测试,不断地恐吓他,他的脑电波却没有任何变化。

原来他将所有情绪都屏蔽掉,不想他人如何,也不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突发情况。

内心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征服这座山。

要知道,人活在这世上,都有自己的课题。

一旦吸收了别人的情绪,只会让情绪失控,最后得不偿失。

只入耳,不入心,聚焦自己的课题,便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04

不回应他人的恶意

阿泰斯特本是美国最有潜力的篮球运动员。

有次比赛,他以一己之力,为球队赢得了漂亮的成绩。

就在他下场时,一个观众朝他扔饮料瓶挑衅。

随后,气昏了头的他竟对观众席展开无差别攻击。

由于事件过于恶劣,阿泰斯特被禁赛73场,篮球事业自此一落千丈。

你有没有发现:

恶意就像一团火,你越是想要扑灭它,越是会引火烧身。

而当你转身离开,不再理会它,它反而会慢慢熄灭。

一个人对恶意最高级的回应,就是不回应。

作家余秋雨,曾应电视台邀请,担任节目《千禧之旅》的主持人。

但他的这次跨界,却引来了文学界的极度不满。

当时,有1800多篇文章抨击余秋雨是个沽名钓誉之辈,根本不入流。

甚至还传出了一句话:“21世纪的文人圈有两件事是正确的,一是好好挣钱,二是骂余秋雨。”

面对大家的恶意,余秋雨却很淡然,只回复一句:“马行千里,不洗泥沙。”

后来,等到《文化苦旅》出版以后,他又遭到了新一轮谩骂。

那些人不是故意给他挑毛病,就是批判他的文章不尊重文化。

对此,不少文学大师都忍不住站出来为他发声。

可他却毫不在意,依旧是该吃饭就吃饭,该写作就写作。

正是这样稳定的情绪,才让他成为文坛巨匠。

要知道,这世上,有些人根本不值得浪费一丝一毫的情绪。

批评也好,诋毁也罢,只要你不放在心上,它就无法伤害我们。

真正强大的人,都懂得置顶自己。

给自己加一层情绪防护罩,从根源上屏蔽别人的恶意,方能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听过一个故事:

有人曾问洞岩法师:为什么弥勒佛是一张笑脸?

洞岩法师回答:“得到不以为喜,失去不以为乐,冬天不觉得冷,夏天不觉得热,如此还有什么忧愁的呢?”

是啊,当你不被外物所牵绊,情绪自然不会受侵扰。

当你屏蔽了无谓的干扰,活得简单点,钝一点,你的人生就能过得更加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