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何谓洞箫九节为佳?古制洞箫到底多长?

 东耳果果 2025-05-09
古人云洞箫九节最佳,并非指非要凑够九节,如图中所示,为一清朝洞箫,九节十目,却仅有60厘米。最近研究明清古箫,发现目前所得诸箫中,其最长取值也仅为七十厘米出头,竹箫由于依节所取,所以长度无有确定,管身通长多为60~70厘米。而非竹箫,如故宫所藏铁箫、瓷箫,则通长极为一致,均在57厘米上下,浮动基本仅为一厘米上下。实为明清营造尺(32厘米)的一尺八寸取值(57.6厘米)。以此可见,古人对箫全长的取值乃有依据可循,并非随心所欲。而箫又是取自竹根节处,在这个范围内自然根结越多密度越大,并非为凑数。如今制作洞箫,在购买竹料时,竹根尾节多已被截掉,所以相比古人制作天然便少了两三节的节数。然依旧为了凑九节之名,制作出动辄将近一米的长箫,我认为实则不可取。最近尝试以古人之法取箫全长,发现在不进行内膛修整的前提下,竹管的天然共鸣更易激发。用塑料管实验,亦是如此。可见古人虽不能像现在一样通过声学原理细调内膛,却依然在实践中得出了其他的方式来获取共鸣的办法,箫的取值亦并非为迎合一尺八寸之长,乃是实际试验推理的结果。但是现在制作亦不宜太短,因为古人开基音孔只开一对,而现在开两对或三对,如像古人以60厘米左右取值,又会略微影响二八度偏高,较难纠正,目前实验最佳长度为70-80厘米区间,基本能保证二八不用费劲修调,管径也容易激发天然共鸣。但是此办法仅适用洞箫,不宜运用于琴箫,琴箫太短则音色太直不够绵长,与古琴音色不够相协,亦不可取。最佳需延长十厘米左右,在80-90最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