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曾邀请业内专家与大众书法爱好者共同进行了一次投票,只为选出“20世纪十大书法家”。名单公布后立即引发人们热议,直到今天还有人讨论谁实至名归,谁又不应入选。虽然争议之声很多,但又一个人大家都很服气,认为他在此榜之中理所当然,他就是沈尹默。 ![]() 有学者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书法宗师”,徐平羽点评:“沈老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谢稚柳也赞成这一观点:“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沈尹默自己也颇为自信,他的学生王静芝回忆,有一次自己称赞老师的字可以跟董其昌媲美,沈表示“董其昌?米元章以下差不多”! ![]() 沈尹默的自信来自于实力,他自幼学书,三四岁时便开始临摹黄自元的楷书,之后又以褚遂良、欧阳询等人法帖打基础。他五体皆能,尤其擅长楷、行、草三体。之所以说他能超越元明清三代,是因为他主要取法晋唐两宋名家。 ![]() 他的楷书兼容“褚楷”“欧楷”,行书则完全根植于“二王”、宋四家等,草书则受怀素、米芾影响最大。当年于右任编写《标准草书千字文》,力求将这一字体在大众之中推广,这部作品相当于一部百家草书的汇总,风格多样但并不统一。 ![]() 针对于此,沈尹默则完全按照怀素的风格,创作出一部《草书千字文》,此作可以看作魏晋隋唐行草书的范本,用笔细腻精到,风格统一,前后连贯,学起来容易上手,既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又能更便捷的领略到笔画、结字的写法。 ![]() 此作完成于1947年,此时他64岁,全卷纵24厘米、横400厘米,共1000余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沈尹默认为,怀素的《小草千字文》是最经典的草书,但它对于初学者也有难度,因此自己在这部作品中将怀素用笔的精髓保留,省去过于复杂的连带,保证笔画细腻精微,字字独立。 ![]() 《草书千字文》藏锋起笔,再衄挫调锋,行笔中锋为主,如锥画沙,遒劲多姿,骨肉匀称,收笔自然而出,形成起无尽收不绝的态势。转折处圆笔绞转,张力十足,线条劲爽多变。 ![]() 此作结字紧凑,内擫取势,俯仰得宜,顾盼有姿,字虽不相连属,但气息贯通,无丝毫板滞。 ![]() 纵观全卷,笔画细腻精到,结构严谨多变,章法肃整、墨色枯润得宜,既得晋唐书法之形,又不失其神采。将此作临摹通彻,草书技法自然不在话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