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译文】 从昆山城沿着水路走七十里,就到了安亭这个地方,它位于吴淞江的旁边。以前地图志上记载有安亭江,可如今已经看不到它的踪迹了。这里的土地贫瘠,民风也比较浮薄,当地人都争着离开这里。 我妻子的娘家就在安亭。我却唯独喜爱妻子家宅子里的清幽雅致。壬寅年的时候,我就在这宅子里读书。宅子西边有一汪清澈的池塘,还有古老的树木,我让人用石头堆砌成一座小山;山上建了一座亭子,登上亭子,隐隐约约能看到吴淞江环绕着向东流去,风帆不时从荒废的村落和树梢之间经过;华亭的九座山峰、青龙镇的古老寺庙和佛塔都正对着亭子前方。这座亭子以前没有名字,我就给它取名叫“畏垒亭”。 ![]() 《庄子》里记载:庚桑楚得到了老子的道学真谛,居住在畏垒山。他那些表面上聪明能干的臣子都离开了他,那些过于洁身自好、标榜仁义的侍妾也远远地避开了他。他只和那些看起来臃肿笨拙的人住在一起,让那些看似庸庸碌碌的人为他做事。过了三年,畏垒山一带粮食大丰收。畏垒山的百姓都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把他当作土地神和谷神来供奉。 ![]() 而我住在这畏垒亭这里,整天都关着门。偶尔有一两个朋友从远方赶来,我们就一起在荆棘丛中吟诗作对。我妻子打理着四十亩田地,有一年遇到了大旱,她就用牛拉着水车,从早到晚不停地灌水,最终收获了不少粮食。她还酿了好几石酒。寒风凛冽,让人冷得直打哆嗦,树叶也都变黄飘落了;这时我就叫上儿子,倒上酒,登上亭子,放声长啸,心里感到十分畅快。我就想啊,是谁远离我、离开我呢?是谁和我住在一起、被我差遣呢?又是谁想把我当作神明来祭祀、把我当作土地神和谷神来供奉呢?于是我就写下了这篇《畏垒亭记》。 |
|
来自: 新用户3892281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