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120师源于红二方面军,为何4个正副旅长,3个来自红一方面军?

 虛怀若谷 2025-05-09

在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里,120师人数最少,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4万人。这个师主要在晋绥地区活动,肩负着拱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这也限制了部队的发展,所以在三大主力师中,120师的实力相对较弱。

图片

【八路军120师向敌后开进】

大家都知道,120师是由红二方面军改编来的,而红二方面军又是由红2、6军团合并而成,这两支军团来自不同的根据地,所以120师的干部大多来自红2、6军团。不过,120师也有一些原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担任重要职务,像张宗逊、陈伯钧这些都是很有分量的人物。这么一来,120师里就无形中存在三个“山头”,在安排干部的时候,如何平衡各方就成了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当初红2、6军团会合时,6军团因为之前西征损失较大,人数明显比2军团少,但保留的干部比较多,所以在红二方面军的干部中占比不小。在核心决策层里,除了贺龙和关向应是来自洪湖苏区的红2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萧克、王震、李达这4个人都是来自湘赣苏区的红6军团领导人。从组织架构上看,任弼时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但贺龙才是实际的灵魂人物。

120师成立时,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原本就是红二方面军的正副总指挥,分别代表红2军团和红6军团,担任正副师长顺理成章。按照这个逻辑,原红二方面军的正副政委任弼时、关向应应该担任120师的正副政委。可任弼时担任了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没有随120师出征,所以关向应就出任了师政训处主任,实际上履行的是政委职责(当时接受改编,要按照蒋介石给的编制配备干部)。

图片

【贺龙与关向应在晋西北】

说到师参谋长这个职位,按道理应该由原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李达担任,可李达被调到129师当参谋处处长了(一年后升任师参谋长),120师的参谋长就换成了没有明显“山头”背景的周士第。其实,周士第也不是突然被派到120师的。1937年初,陕甘宁红军组建援西军,去接应突围的西路军幸存人员。援西军的司令员是刘伯承,参谋长就是抽调过去的李达。从那时候起,李达就一直给刘伯承当参谋长,干了十几年。也正是因为李达调走,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才换成周士第。没过多久,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周士第自然就成了120师的参谋长。

说周士第没有“山头”背景,是因为他在南昌起义之后脱离队伍很长时间,没有参与开辟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他才回到江西苏区,走了不少弯路,以前的下级很多都成了红军的高级将领,他只能去红军大学当教员,长征的时候也只是跟着队伍走,没在重要领导岗位上。但他毕竟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北伐名将,林彪、陈毅等人都曾是他的下级,组织上没有忘记他。凭周士第的资历和才能,再加上之前短暂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参谋长的经历,让他出任120师参谋长,也算是人尽其才。

前面提到关向应担任了120师政训处主任,按说副主任就该是原红6军团政委王震。但王震去了359旅当副旅长,从此转型成军事干部。所以,政训处副主任就由原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担任。

在120师政治部,还有军法处处长黄新远,宣传部部长张平化,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军医处处长刘运生等干部。这几位因为解放后都离开了军队系统,到地方任职,没有参与授衔,所以不太被大众熟知。黄新远来自红2军团,曾担任军团保卫局局长;张平化也来自红2军团,曾任红二方面军宣传部长;陈希云来自红6军团,长期在军队和地方负责财政工作,一直是红二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刘运生同样来自红2军团,一直在后勤、卫生系统工作,曾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要是这几位在解放后能参与授衔,应该都能被授予少将军衔。

120师下辖358和359两个旅,358旅基本是由红2军团发展而来,359旅则主要源自红6军团。但这两个旅旅、团两级的干部,却打破了原军团的人员编制。

358旅旅长一开始任命的是卢冬生,他曾是特科成员,因为护送贺龙去湘西而结识贺龙,之后一路成长为红2军团主力师师长,可以说是贺龙的得力助手。但实际上卢冬生没有到任,而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组织派到苏联伏龙芝军校进修。这样一来,旅长一职就由副旅长张宗逊代理。

卢冬生为什么没到358旅任职呢?一般的说法是,当时有人批评二方面军“军阀作风”严重,主要针对的就是贺龙。卢冬生对此很不服气,和那些人据理力争,结果反而被人给扣了帽子。组织安排他出国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他远离这些是非,从实际上来说,这是对他的一种保护。红二方面军被批评“军阀作风”,主要是红2军团的问题。这支部队长期脱离总部的直接领导,独立性比较强,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家长制”的作风,这和一直都在上级直接指挥下的红6军团很不一样。三大主力会师之后,红一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对红四方面军的“军阀作风”不满意,多次公开批评,结果顺带把红二方面军也一起批评了,这实际上让很多人心里都不好受。

图片

【贺龙(右一)和周士第(右二)在勘察地形】

张宗逊是参加秋收起义的老革命,在红一方面军当过师长,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军参谋长,后来又被调到以红二方面军为主体改编的120师当旅长,在三大主力部队都担任过职务。358旅副旅长李井泉,同样在三个方面军都工作过。他最开始在红一方面军当师政委,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又被调到红二方面军当师政委,后来担任358旅副旅长,两年后升任政委。359旅旅长陈伯钧的经历和张宗逊、李井泉差不多,他也是井冈山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人,长征的时候担任红5军团参谋长,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到红四方面军第9军当参谋长,但是很快就被撤职了,一直到三大主力会师之后,才调任红6军团军团长。红6军团改编成359旅,他自然就成了旅长。

这么看来,120师两个旅的4个正副旅长里,只有王震是原来红二方面军的干部,其他三位都来自红一方面军。这恰恰体现了毛主席一直倡导的“五湖四海”原则。

在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过程中,其实也处处体现了这一原则。在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里,120师刚成立的时候人数最少,只有1.4万人。这支部队主要在晋绥地区活动,承担着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队的发展,所以在三大主力师中,120师的实力相对是最弱的。

大家都知道,120师是由红二方面军改编而来的,而红二方面军又是由红2、6军团合并组成,这两支军团来自不同的根据地,所以120师的干部大多是从红2、6军团来的。不过,120师也有一些原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担任重要职位,像张宗逊、陈伯钧,都是很有分量的人物。这样一来,120师里就无形中形成了三个“山头”,在安排干部的时候,怎么平衡各方关系,就成了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图片

【359旅717团连以上干部合影。第一排右起:李铨、陈外欧、晏福生、刘转连、王震】

当初红2、6军团会合的时候,6军团因为之前西征损失很大,人数明显比2军团少,但是保留下来的干部比较多,所以在红二方面军的干部里占比不小。在核心决策层中,除了贺龙和关向应是来自洪湖苏区的红2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萧克、王震、李达这4个人都是来自湘赣苏区的红6军团领导人。从组织关系上来说,任弼时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但实际上贺龙才是部队的灵魂人物。120师成立的时候,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原本就是红二方面军的正副总指挥,分别代表红2军团和红6军团,担任正副师长是顺理成章的事。按照这个道理,原红二方面军的正副政委任弼时、关向应就应该担任120师的正副政委。但是任弼时担任了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个重要岗位,没有跟着120师出征,所以关向应就出任了师政训处主任,实际上履行的是政委的职责(当时接受改编,要按照蒋介石给的编制来配备干部)。

说到师参谋长这个职位,按道理应该由原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李达来担任,但是李达被调到129师当参谋处处长了(一年之后升任师参谋长),120师的参谋长就换成了没有明显“山头”背景的周士第。其实,周士第也不是突然被调到120师的。1937年初,陕甘宁红军组建援西军,去接应突围出来的西路军幸存人员。援西军的司令员是刘伯承,参谋长就是抽调过去的李达。从那时候开始,李达就一直给刘伯承当参谋长,干了十几年。也正是因为李达调走,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才换成了周士第。没过多久,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周士第自然就成了120师的参谋长。

图片

【贺龙与120师干部会餐庆祝胜利】

说周士第没有“山头”背景,是因为他在南昌起义之后脱离队伍很长时间,没有参与根据地的开辟工作。1933年他才回到江西苏区,走了不少弯路,以前的很多下级都成了红军的高级将领,他只能去红军大学当教员,长征的时候也只是跟着队伍走,没有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他毕竟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北伐名将,林彪、陈毅等人都曾是他的下级,组织上并没有忘记他。凭周士第的资历和才能,再加上之前短暂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参谋长的经历,让他出任120师参谋长,也算是把他的才能用到了合适的地方。前面提到关向应担任了120师政训处主任,按说副主任就该是原红6军团政委王震。但王震去了359旅当副旅长,从此转型成为军事干部。所以,政训处副主任就由原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担任。

在120师政治部,有军法处处长黄新远、宣传部部长张平化、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军医处处长刘运生等干部。解放后,他们都离开了军队系统,到地方去任职,所以没参与授衔,大众对他们了解得也比较少。黄新远来自红2军团,曾经担任军团保卫局局长;张平化同样来自红2军团,之前是红二方面军宣传部长;陈希云来自红6军团,长期在军队和地方负责财政工作,一直是红二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刘运生也来自红2军团,始终在后勤、卫生系统工作,曾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要是解放后他们能参与授衔,应该都能被授予少将军衔。

图片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

120师下面有358和359两个旅,358旅基本是由红2军团发展来的,359旅主要源自红6军团。不过,这两个旅旅、团两级的干部配置,打破了原来军团的人员编制。

358旅旅长最初定的是卢冬生。他曾是特科成员,因为护送贺龙去湘西结识了贺龙,之后逐步成长为红2军团主力师师长,是贺龙很得力的助手。但实际上卢冬生没到任,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组织派到苏联伏龙芝军校进修,旅长的工作就由副旅长张宗逊代理。

为什么卢冬生没到任呢?一般说法是,当时有人指责二方面军“军阀作风”严重,主要针对的就是贺龙。卢冬生心里不服气,和那些人争论,结果反倒被安上了不好的名头。组织安排他出国学习,一来是想培养人才,二来也是让他躲开这些是非,其实是在保护他。红二方面军被批评“军阀作风”,主要问题出在红2军团。这支部队长期脱离总部领导,独立性强,所以难免存在“家长制”作风,和一直在上级直接指挥下的红6军团截然不同。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一方面军有些干部对红四方面军的“军阀作风”不满意,多次公开批评,还顺带把红二方面军也批评了一顿,这让很多人心里都不痛快。

张宗逊是参加秋收起义的老革命,在红一方面军当过师长,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军参谋长,后来又调到以红二方面军为主体改编的120师当旅长,在三大主力部队都担任过职务。358旅副旅长李井泉也是在三个方面军都工作过。他一开始在红一方面军当师政委,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又被调到红二方面军当师政委,后来担任358旅副旅长,两年后升任政委。359旅旅长陈伯钧和他们经历相似,是井冈山时期就投身革命的老同志。长征时,他担任红5军团参谋长,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到红四方面军第9军当参谋长,可很快就被撤职了,直到三大主力会师后,才调任红6军团军团长。红6军团改编成359旅,他自然而然成了旅长。

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张宗逊和彭德怀在一起】

这么看下来,120师两个旅的4个正副旅长中,只有王震是原来红二方面军的干部,其他三位都来自红一方面军。这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一直倡导的“五湖四海”原则。其实在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过程中,这个原则就贯穿始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