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仁,中国钢琴教育的奠基人。1928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当时父亲周孝高同济大学毕业后留德在汉诺威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她六岁开始学习音乐,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接受丁善德等名师指导。1951年她在柏林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钢琴比赛中获奖,成为我国首位获国际钢琴奖的钢琴家。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后又经历手部重伤等个人磨难,周广仁凭借坚韧的毅力成为领先的教育家。她1954年加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首任会长,她规范了中国钢琴教育体系,建立了课程和比赛标准。2022年去世享年94岁,周广仁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之母”。 巫漪丽,1930年出生于上海,国家一级钢琴家,以改编《梁祝》钢琴协奏曲而闻名。她出身于音乐世家,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苏联和中国名师。1950年代她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西方和中国作品,事业达到巅峰。1959年她改编的《梁祝》融合了中国民乐与西方和声,成为文化地标,享誉全球。文化大革命期间巫漪丽遭受迫害,但在1980年代恢复演出,后定居新加坡。她以情感充沛、抒情的演奏风格著称,擅长浪漫派和中国曲目。巫漪丽于2019年去世,留下作为中西音乐桥梁的遗产。 傅聪,1934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以其诗意的肖邦和莫扎特诠释闻名。作为学者傅雷之子,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于1953年前往波兰,师从兹比格涅夫·杰维茨基。1955年,他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及玛祖卡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钢琴家。傅聪定居伦敦,成为中国钢琴家的全球大使。他的演奏以智慧和敏感著称,受到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等大师的赞誉。尽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父母去世的个人悲剧,傅聪仍活跃于演出,广泛为德卡等唱片公司录音。他于2020年在伦敦因新冠去世,被视为融合东方哲学与西方音乐的文化偶像。 顾圣婴,1937年出生于上海,被称为“中国的音乐天使”,以其深刻的情感演出而闻名。她六岁开始学琴,少年时期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赢得全国比赛冠军。1958年,她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展现了对肖邦和贝多芬的精湛掌控。顾圣婴的演奏结合了技术才华和罕见的精神深度,被誉比肩西方大师。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面临巨大政治压力。1967年年仅29岁的她因迫害与家人集体自杀,结束了短暂的职业生涯。 刘诗昆,1939年出生于天津,被誉为“中国钢琴之父”,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教育贡献著称。他三岁开始学琴,作为神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1958年,19岁的他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是中国音乐家的里程碑成就。刘诗昆以俄罗斯风格的强劲演奏擅长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赢得全球赞誉。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监禁六年,但在1980年代恢复演出,创立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培养年轻人才。作为国家一级钢琴家,他与世界各大乐团合作,至今80多岁仍活跃于表演和慈善事业。刘诗昆的韧性和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卓越的象征。 鲍蕙荞,1940年出生于上海,杰出的钢琴家和教育家,以擅长浪漫派曲目,尤其是肖邦和李斯特而闻名。她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苏联教师训练,形成了抒情而有力的风格。1960年代,她在欧洲和亚洲演出,获得国际认可,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她的教学注重情感表达和技术精准,影响了陈萨等学生。作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等赛事的评委,她塑造了全球标准。鲍蕙荞的演出融合西方经典与中国作品,展现了她的多才多艺。80多岁的她仍继续授课和演出,通过艺术和指导为中国钢琴遗产做出贡献。 李名强,1941年出生于上海,备受尊敬的钢琴家和教育家,职业生涯涵盖表演和教学。他作为神童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塔蒂亚娜·尼古拉耶娃。1958年,他在乔治·埃内斯库国际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奠定了声誉。李名强的演奏以清晰和情感深度著称,擅长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回国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面临健康挑战,但恢复教学和演出,担任钢琴系主任。他的录音虽有限,却因精致而备受珍视。80多岁的李名强通过学生和提升中国钢琴教育至国际水平而留下遗产。 殷承宗,1941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以改编《黄河钢琴协奏曲》而闻名。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和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接受训练,1962年在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展现了高超技巧。殷承宗的职业生涯融合了西方和中式音乐传统,他在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参与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成为国家韧性的象征。他对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的演绎同样广受赞誉。1980年代移居美国后,他继续演出和教学,融合东西方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