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内耗,古人笔下的顶级松弛感

 尤里蒙提 2025-05-09 发布于山西
内容图片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则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以旁观者的心态,去欣赏人生的风景。
词人化用了《论语》中的那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
人生无常,我们的命运似乎总是随着时间的流转而起伏不定,有时被重用,有时又被人遗忘。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变迁,我们的行为选择和进退取舍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不被重用、无事可做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心中的执念与追求,保持一份从容和自得,安然地旁观世事变迁。
这种“袖手旁观”的态度,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在忙碌与纷争中寻找片刻宁静与自在的智慧。
内容图片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
会须归去老渔樵。
宋·柳永《凤归云·向深秋》
幸好可以像范蠡携西施归隐一样,在水雾缭绕、似云似涛的烟浪里,驾乘满载风情的扁舟泛游五湖,过上归隐山林、渔樵终老的肆意人生。
吴越争霸,越国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五湖的烟波浩渺,风月的浪漫,都是词人心中理想生活的写照。
“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决心。柳永的青年与中年,热衷于仕途的取进与世俗的享乐,并不曾真正归隐过。
可是,寓居京都汴梁多年,生活一直比较动荡,由于仕途蹭蹬而生厌倦与反思之后,柳永心中的归隐之志逐渐浓烈,开始渴望一种更为纯粹和宁静的生活方式。
内容图片
老身今自由,心无疚,
随意度春秋。
明·李昌祺《金字经·其四·喜舍弟昌明至》
我现在彻底自由了,内心没有什么愧疚和遗憾,可以随心所欲地度过余生的春秋。
诗人晚年时,虽然身体逐渐老去,但心灵却感到自由和无拘无束,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和牵挂。
“心无疚”,意味着诗人的内心是平静和坦然的,没有愧疚和遗憾。这可能是因为他在过去的生活中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留下什么未了成的遗憾,或者是他已经学会了放下和原谅,不再为过去的错误和过失而自责。
“随意度春秋”,则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规划和期待。这里的“随意”并不是指放纵和无序,而是指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人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节奏去生活,享受每一个季节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内容图片
一壶酒,一竿身,
快活如侬有几人。
五代十国·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如你这般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
此句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两个三字句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也是锤炼的结果:“一壶酒”写出渔父的精神状态;“一竿纶”点明渔夫的职业和身份。
单说“一壶酒”,可能还会联想到别的身份或职业;但紧跟着说“一竿纶”,则肯定是渔父无疑了。
末句“世上如侬有几人”,这句话是渔父的自述:在尘世上,像我这样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羡慕之情的表述:唉,我何时才能过上渔父这样快活的生活呢?
这位渔父,无风波之险,而有自然之乐,生活简单而快乐,能在自己的糊口生涯中找到乐趣。他摆脱世俗的羁绊,避开名利的枷锁,自在逍遥,实在令人羡慕!
内容图片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宋·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人生不用计较太多,只要把现在的快乐时光过好就行了。
人生在世,我们总是“计较、安排”着名利、地位、权力、财富等世俗事物,可这些外在的追求和规划往往只会让人更加疲惫和不安。
与其把自己折腾得疲于奔波,倒不如“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与其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担忧,为过去的遗憾而懊悔,不如把心思放在现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验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晨曦初露的宁静,还是夕阳西下的壮丽,都是生命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释放心灵的枷锁,不再被外在的名利所左右,而是听从内心的呼唤,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与感动。在这份诗意的生活中,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