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智者1111 2025-05-09

      在真实世界里,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但真相可能未必如我们所想象那样的事情。例如,可能很多人相信石油是远古生物沉积所形成这一“石油不可再生理论”,但事实上,关于石油的成因仍无定论,目前存在多种学说,主要包括无机论和有机论两大类。了解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科学素养,说不定也能为人类文明发展尽绵薄之力。

      下面我们来了解关于石油成因的几种学说。

      一、无机论。无机论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1、碳化铁与地下水作用说。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的部位储存凝结,最终形成石油。然而,这一假说存在不足之处,如地球深处的碳化铁含量极其微小,且地内高温高压环境下地下水难以抵达深处等。

      2、基性岩浆形成说。有观点认为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或者是在地球深部岩浆作用中形成的。地球深处的岩浆里面,不仅有碳和氢,而且还有氧、氮等元素。在岩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甲烷、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迁移、聚集,最终形成石油矿藏。

      3、地下深层可燃气学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教授提出,石油并非起源于生物,而是起源于地球深处的甲烷。

      4、宇宙成因说。十九世纪末,俄国科学家索科洛夫提出,在地球还处在溶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大量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原始地球不断冷却,这些碳氢化合物逐渐凝结埋藏,并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二、有机论。有机论认为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时期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残骸沉积转变而来。这些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如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1、海生纤维状植物沉积说。1866年,勒斯奎劳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可能是由古代海生的纤维状植物沉积到地层以后慢慢转化而成的。

      2、海生动物脂肪形成说。1888年,杰菲尔提出,石油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

      3、动植物混合成因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的古勃金提出了石油的“动植物混合成因说”。

      4、分子生油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人提出石油的“分子生油学说”,即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

      有机论是目前较为普遍被接受的理论。这些生物死后,躯体下沉并被埋在泥沙层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层逐渐变成岩石层。在岩石层的压力和细菌的作用下,生物遗骸逐渐转化为浓稠的石油。石油会穿过疏松的岩石层向上流动,直到遇到致密的岩石层被挡住,从而逐渐富集形成油田。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石油有机成因说基本上已被证伪,新的无机成因说已获得基本的证实。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证据:

      1、石油馏分的旋光性曾被视为生物有机物质的特有属性,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证明,人工合成的很多物质也有这种特性。

      2、在陨石中和地幔捕虏体中也发现了卟啉等生物成因标志物,说明无机物中一样也可以带有这些标志物。

      3、虽然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生物化石和有机物的沉积坳陷环境中,但这种分布并不一定能推导出石油来自于生物化石的沉积与演变的结论。

      总的来说,石油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无机论和有机论都有其各自的证据和观点。但小编认为需要强调的是:有机论的背后必伴有经济利益因素,“石油不可再生”,将使得石油及其衍生产品的稀缺性更高,进而导致价格更高,也为人类发展非石油能源提供理由(例如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无机论则提示我们,石油并没有我们目前所想象的那样稀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石油的成因之谜。

注:图片由AI生成,版权属于程序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