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一大群人驱逐了周厉王,周厉王死后,儿子周宣王继位。 周宣王即位后,那必须处理自己老爹留下来的更烂的摊子,于是周宣王推行了大量新的政策,具体是哪些政策,那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推行了这些政策后,周朝稳定了一些。 当然了,稳定估计也稳定不到哪去,于是周宣王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接着打仗。打仗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矛盾,省的你们大家天天想怎么对付身边的人,现在打仗了,思维自动转变成怎么对付外敌了;其次,打仗也可以教训那些不听话的诸侯,从其他诸侯那掠夺财富人口和资源,缓解周朝的经济压力,当然了,前提是打胜仗。就这样,周宣王率领手下,组成了“六师”大部队,征讨南方的诸侯,首当其冲的就是徐国,《诗经》中的《常武》讲的就是这件事: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此次周军大获全胜,徐国老老实实投降,并且来朝见周宣王。 收拾完南方的敌人后,北方得敌人又来了,《诗经》有云:“岂不日戒,玁(xiǎn)狁(yǔn)孔棘。”意思就是北方的玁狁来袭击,导致周人日日戒备,非常辛苦,由此周宣王决定解决这个大麻烦,他派遣手下对玁狁进行还击,大败玁狁,一路追击到陕北一带。因为对外战争不断取胜,这让周宣王最初的设想都得以实现,由此周朝实力开始恢复,天下诸侯都来朝见周宣王,而这段时期被称作“宣王中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中兴却迅速消失,周宣王爱上打仗了,闲的没事就要打仗,这就叫穷兵黩武。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经常打仗,哪能一直打胜仗,到了周宣王后期,打败仗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周宣王39年的时候,周宣王讨伐姜戎,周宣王特意调遣“南国之师”,南国之师指的应该是原本周宣王征讨南方的部队,那这支部队在南方不断取胜,战斗力应该很强,然而在和姜戎一战中全军覆没,连周宣王都差点被姜戎给抓过去,此战失去了南国之师,这使得南方诸侯势力再次抬头,之前周宣王南方取得的军事优势自此一战丧失。 另外周宣王继位之后,就废除了“籍田礼”,什么是籍田礼呢,其实就是天子带头种田,以鼓励天下老百姓都种田,为什么周宣王要废除籍田礼,总不至于是他太懒了,做样子都不愿意吧,有人猜测,自周厉王时期,原本农田私有制变成了农田国有制,到了周宣王时期,这一点大概没有变回来,那反正农田都是国有的,大家种田或者不种田,都要叫土地的租金,那你爱种不种,不种没钱交租金,那就等着坐牢吧,自然也就懒得搞什么籍田礼了。 可以说周宣王统治时期,周朝迎来了虚假的复兴,其衰弱得本质根本就没有改变,就相当于一个重病之人,打了一针肾上腺素,变得有精神了,其实不过是回光返照。 周宣王死后,儿子姬宫湦(shēng)继位,史称周幽王。周幽王时期,周朝早就积重难返,周幽王这人也就拉到了,彻底摆烂,一天到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朝政,由此在周幽王第二年,就爆发了一次大地震,西周三川都受到波及,于是有人预言,说周朝就要灭亡了。 周幽王非常讨厌别人劝谏自己,结果有一次,一个大臣因为劝谏周幽王,周幽王大怒,直接将此人打入大牢,关起来了,那这个大臣的家人想方设法营救,没有用,救不出来,后来估计是想通了,帝王不是最喜欢美女吗,之前得妺喜、妲己,咱也弄一个美女先给周幽王,于是这大臣的家人花重金购买了一个小姑娘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看,太美了,美若天仙啊,一高兴,就把那大臣给放了,那这个美女自然就是褒姒。 褒姒,姓姒,和大禹一个姓,说不定就是大禹的后人,褒国人,这种叫法现在没有,比如说我是中国人,姓熊,所以叫我“中熊”,总感觉有点别扭,或者日本一个姓龟田的人,叫他“日龟”,那还不如直接叫日本鬼子。褒姒嫁给周幽王后,周幽王太爱了,整天和褒姒形影不离,大臣们看不下去了,本来咱这大王就不怎么聪明,现在还沉迷女色,那不是更要完蛋,于是纷纷上书劝谏,但昏君身边最不缺少得就是佞臣,于是有大臣说:“老百姓都可以娶好几个女子,为啥咱大王不能啊。”周幽王一听,这话太对了,下令以后谁再敢胡说八道,杀无赦。 大臣三缄其口,周幽王在那你侬我侬,很快,褒姒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生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做姬伯服。当时周幽王已经有王后,姓申,都叫他申后,还有太子,叫姬宜臼,是申后之子。褒姒早就对王后之位垂涎三尺,可是她也不知道怎么让自己成为王后,就一天到晚巴不得申后赶快去死,对申后也是非常不恭敬,有一次,周幽王正在和褒姒玩游戏呢,申后突然到来,那褒姒仗着周幽王的宠幸,不肯起身迎接申后,要说申后这人也小心眼,她也不高兴了,在周幽王面前不好发作,回去之后,把太子姬宜臼叫过来,在姬宜臼面前把褒姒骂了一顿。俗话说母子连心,得知褒姒这小妮子居然敢对自己的母亲无礼,姬宜臼也生气了,到了第二天,周幽王上班去了,姬宜臼就带着一群人来到褒姒那,和褒姒吵了起来,那吵着吵着,居然还动手了,褒姒一个弱女子,怎么可能打得过姬宜臼,所以很快就落入下风,还被扯烂了衣服,也不知道是不是姬宜臼故意的。 等周幽王下班之后,褒姒就跑到周幽王面前,哭的梨花带雨,我见犹怜,说这太子怎么打她,怎么扯她的衣服,周幽王赶紧安慰,小孩子嘛,不懂事,别计较了。褒姒一听,那不行,小孩子怎么了,小孩子就可以随便扯别人衣服吗,不处置太子,自己就不活了,周幽王无奈,于是下令,让太子到申后的父亲,申侯那里去学习礼仪,于是姬宜臼就被送走,来到了申国。 姬宜臼走后,褒姒想让周幽王立自己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但是废长立幼,这事太敏感了,周幽王不愿意,褒姒一看,那不行,看来还得下猛药,于是她派人日夜监视申后,一段时间后,申后思念儿子,于是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到申国给姬宜臼,褒姒得知此事后,立刻让人把那封信给弄过来,然后直接篡改信的内容,那会的信都是写在竹简上,用刀子一刮就可以,然后写新的字上去就行,那么原本是思念儿子的信,这下被改成了申后要联合儿子姬宜臼和父亲申侯,一起谋反干掉周幽王,立姬宜臼的信。褒姒赶紧把这封信交给了周幽王,周幽王一看,大怒,我都对你们这么宽容了,你们居然想要谋反,于是立刻下令,将废掉申后的王后之位,将其关押起来,立褒姒为王后;废掉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这申后此后就没有任何记载,大概是死了。 褒姒如愿以偿成为了王后,按理说应该高兴,但是褒姒这人有一个特点,不笑,和妺喜妲己一个毛病,看来以后要对那些不笑又漂亮得女人敬而远之。周幽王很想看到褒姒笑,想尽办法,褒姒就是不笑,那怎么办呢,这时,周幽王手下一个叫虢石父的奸臣就出主意,说:“咱们背后的骊山上不是有二十多座烽火台吗?烽火一点燃,诸侯们就会率大军前来。如果他们长途跋涉赶来后,发现没有敌军,那会有多狼狈呀?这个绝对好笑。”周幽王一听,好主意啊,于是立刻下令,点燃烽火台,其他诸侯一看,烽火台被点燃了,肯定是有人又去打周朝了,于是纷纷带兵前来援助,等这些诸侯风尘仆仆赶到的时候,才发现哪有什么外敌啊,只见周幽王正带着褒姒坐在高台上看着自己呢。话说看到这一幕,这褒姒也不知道是真的觉得好笑啊,还是觉得大王都做到这地步了,给点面子,笑一下吧,于是褒姒真的笑了。周幽王这个高兴啊,立刻赏赐虢石父千金,由此留下一个成语:“一笑千金”,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对于这个故事,还是有一定的疑点的,天下诸侯距离镐京远近不一,肯定到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况且一把狼烟,究竟多远的地方可以看到,恐怕大部分诸侯是看不到的,而且结合之前所说,就算看到,有多少诸侯还愿意来也是个事,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只有附近几个诸侯来了,周幽王和褒姒看到,笑了。 诸侯们被周幽王当猴耍,很不爽,骂骂咧咧就走了,之后周幽王多次搞这事,那自然,诸侯们再也不来了。 话说此时的申侯非常不满,自己女儿和外孙被废,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被前姑爷耍,只为了讨好褒姒这个小三,越想越气,于是申侯干脆联合犬戎进攻镐京,那有了申侯还有其他和申侯关系好的诸侯的帮助,犬戎这次很顺利来到了镐京,周幽王一看,敌人来了,快点燃烽火,诸侯们一看到烽火,怎么了,褒姒又不笑了?不去。就这样,犬戎攻破了镐京,把镐京抢了各精光,周幽王被申侯杀死,褒姒被抓走,估计做了犬戎酋长的小老婆了,褒姒的孩子姬伯服则下落不明,不知道是被杀了还是被抓走了。 镐京被攻破,消息很快传到诸侯那,诸侯大惊,这回是真的,那麻烦了,赶紧去帮忙,还帮啥忙啊,周幽王都挂了,不过申侯早有准备,姬宜臼不是还在自己这吗,于是申侯拥立姬宜臼,那其他诸侯一看,也确实没办法,亡羊补牢吧,纷纷表示支持姬宜臼继位,由此姬宜臼继位,成为下一代周王,史称周平王。 周平王带着人来到镐京一看,好家伙,镐京被犬戎夷平了,那都这样了,还怎么做都城啊,不过还好,周朝还有一个都城,洛邑,于是周平王把都城正式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那平王东迁,意味着西周正式结束,取而代之的,就是东周,中国进入到春秋战国时代。 夏商西周的故事就全部讲完了,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