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玄天一片云:五凉始末(40) 做好备份,是保证团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陆一2 2025-05-10 发布于重庆
自姚兴死后到刘裕灭秦的这两年时间里,虽然历史的主要戏份是在关中,但中原的动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凉州。
义熙十一年(415年)三月,因为西秦乞伏炽磐抽冷子灭了南凉,抢了北凉即将吃到嘴里的肉,沮渠蒙逊一怒之下,率军进攻西秦广武(甘肃永登),要重新夺回湟河地区。
乞伏炽磐闻讯先是派了将军乞伏魋(tuí)尼寅在浩亹(wěi)(甘肃永登西)阻击沮渠蒙逊,结果没挡住,乞伏魋尼寅兵败被杀。
后又派将军折斐、麹景等人率一万骑兵,据守在勒姐岭(青海乐都西南)继续阻击,还是没挡住,被沮渠蒙逊大败,大将折斐等七百余人被俘。
拿下湟河地区后,沮渠蒙逊任命自己的弟弟沮渠汉平为湟河太守,镇守湟河,自己则率军返回姑臧。
同样是被人把已经吃到嘴里的肉抢了过去,乞伏炽磐也咽不下这口气。

图片

六月,乞伏炽磐趁着沮渠蒙逊与赫连勃勃结盟,率三万大军进攻湟河,沮渠汉平据城坚守。到了夜里,沮渠汉平派司马隗仁率军出城夜袭,大破西秦军。
但沮渠汉平没有想到,自己的墙角已经被挖塌了。
就在乞伏炽磐准备撤退的时候,沮渠汉平的长史焦昶、将军段景私下勾结乞伏炽磐,引西秦军再次攻城,并劝说沮渠汉平投降西秦。
但司马隗仁坚持不降,率壮士百余人坚守南门楼,西秦军连攻三日不克,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擒。
乞伏炽磐本来要杀隗仁,同为武威老乡的西秦散骑常侍段晖站出来求情说:隗仁临危不惧,是个忠臣,不如暂且宽恕他,以此勉励同志们忠君之事。
隗仁虽然没被杀,但也被扣在了西秦,直到五年后,老乡段晖找机会再次向乞伏炽磐求情,才将隗仁放归姑臧,回去后被沮渠蒙逊任命为了高昌太守。
拿下湟河后,乞伏炽磐乘势将周边的乙弗、南羌等部落降服,并徙其部众于枹罕。
义熙十二年(416年) 正月,乞伏炽磐又趁后秦内乱,率兵攻打依附后秦的漒川(青海果洛)羌族首领彭利和。
正愁没有机会报湟河之仇的沮渠蒙逊,闻讯立即率兵攻打石泉(甘肃定西),刚刚走到沓中(甘肃舟曲)的乞伏炽磐只得率军回援。
一看乞伏炽磐大军又回来了,沮渠蒙逊自知无力相持,便主动撤军了。
相互拉扯了几次后,沮渠蒙逊和乞伏炽磐都意识到目前他们谁也干不掉谁,索性放下仇视,搁置争议,并且双方和亲,结为联姻之国。
这个选择其实基于双方的利益考量的最优解,姚兴刚刚去世,刘裕已经开始北伐,赫连勃勃更是在北边虎视眈眈,后秦眼看着就要分崩离析,西秦急于趁机向东大捞一把,甚至不惜向刘裕低头【西秦王炽磐遣使诣太尉裕,求击秦以自效】,因此乞伏炽磐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环境。
而北凉南下被截胡,东进又有西秦横亘在陇西,只能跟乞伏炽磐和解,看看局势变化再谋后动。
但关中并没有发展成沮渠蒙逊想要的一片混战,当刘裕顺利灭秦后,他才明白过来,北凉再无东出的机会了。
这让沮渠蒙逊非常的懊恼,甚至一度情绪失控。
出门没看黄历的门下校郎(中央办公厅主任)刘祥在汇报工作时,可能是工作成绩不错,不免稍微高兴了些,结果被沮渠蒙逊大骂:刘裕入关灭秦,你他娘的很得意很开心是吧?!随即将其斩首。河西王蒙逊闻太尉裕灭秦,怒甚。门下校郎刘祥入言事,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遂斩之

图片

真他娘的是伴君如伴虎啊,人称“六位帝皇完”的刘裕知道这事儿估计都得直呼内行。
想走的路都被堵了,有情绪很正常,但总归是要理性看待。既然南下东进都不行,那就只能转头向西了。
蹲在凉州最西边的西凉,天高皇帝远,这些年除了和北凉偶尔搞搞摩擦,基本没刷过什么存在感,但随着关中的形势变化,尤其在北凉和西秦联姻结盟后,西凉面临的境遇便急转直下。
当然西凉也能看的出来形势变了,司马索承明就上书李暠,劝他出兵北凉,先下手为强。
李暠说:要出兵你倒是给我列出个一二三啊,光在这儿说大话、唱高调有啥用,你这和当年那些喊着要在街头杀了石虎的人有啥区别?【卿有必禽之策,当为孤陈之,直唱大言,使孤东讨,此与言石虎小竖,宜肆诸市朝者何异】
不是李暠怂,是真的有心无力。
西凉自立国以来,势力范围不过敦煌、酒泉、高昌等数郡之地,论实力远不及东方各国,自保尚恐不足,对外扩张更是力不从心了。【地狭民稀,自守犹惧不足,何暇伐人】
好在李暠躬身勤勉,善于经营,又有王后尹夫人、弟弟宋繇、大儒刘昞等人的强力辅助,使得西凉二十年来“兵无血刃,坐定千里,年谷频登,百姓乐业”。
尤其是王后尹夫人,更是李暠建立和治理西凉的重要推手。
尹夫人出身陇西望族,自幼秀慧聪颖,才思敏捷,且足智多谋,常以班昭自比,后凉吕光时随父亲尹文迁居姑臧。
尹夫人并不是李暠发妻,她最初嫁给了关中人马元正,但婚后不久马元正即病故,而此时李暠发妻辛夫人也已亡故,两人一见投缘,遂改嫁李暠。
李暠建立西凉后,尹夫人以其高超的谋略智慧,协助李暠重文治、劝农桑,深得国人拥戴,时人谚称“李尹王敦煌”,西凉因此也别称“李尹政权”。
当然,除了有过硬的辅助团队外,与李暠的个人魅力有相当大的干系。
李暠出身儒家,性格“沉静稳健,聪慧内敛”,为己“不营世利,胸怀坦荡”,为他“宽厚谦和,器度优雅”,为文“通读经史,擅长文辞”,为武“精通武艺,孙武兵法”,为政“忘寝与食,思济黎庶”,堪称五凉第一完人。
但花无百日红,随着中原局势的重新洗牌,李暠也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终点。
义熙十三年(417年)二月,鞠躬尽瘁的李暠同志永远的离开了西凉人民,享年六十七岁,遗诏弟弟宋繇辅政。
随后世子李歆继位,改元嘉兴,谥李暠为武昭王,尊母亲尹氏为太
而在与西秦罢兵联姻后,北凉开始调整国策,集中力量向西扩张。因此,对沮渠蒙逊来说,李暠的去世无疑是天赐良机。
李暠去世的当月,沮渠蒙逊就立即开始了行动。
他先是派兵征讨依附于西凉的羌胡乌啼部和卑和部,挑衅李歆出兵。但在宋繇等人的劝阻下,李歆选择了固守不出。
见李歆不上钩,沮渠蒙逊随即换了个套路。
四月,沮渠蒙逊指示张掖太守沮渠广宗给李歆送信,说要投降西凉,请李歆发兵接应,自己则率兵三万在半路的蓼泉(甘肃临泽蓼泉镇)伏击李歆。
李歆虽然有所疑虑,但也还是决定出兵去探探虚实,并且留了个心眼儿,提前派出了探马侦查。
随即发现北凉果然有诈,便率军回撤。沮渠蒙逊闻讯后匆忙率兵追击,两军战于解支涧(甘肃高台西南)。
李歆以逸待劳,大破北凉军,阵斩七千余人,沮渠蒙逊一直撤到建康(甘肃高台),才得以脱身。
次年九月,沮渠蒙逊趁青黄不接,秋粮未收之际,再次率兵进攻西凉。
李歆年轻气盛,加上有上次大胜的经历,便准备出兵迎战。但左长史张体顺等人认为,沮渠蒙逊善于用兵,正因为有上次的大败,此次必是有备而来,不宜正面硬扛,因此坚决劝阻出兵,李歆这才停止出兵,婴城固守。
沮渠蒙逊见李歆坚守不出,便将城外的庄稼全部收割,打包撤回姑臧。
一年的收成被人尽数劫掠,本就不甚富裕的西凉顿时陷入饥荒困境,按理说,这时候应该积极出台救助举措,与民休养。
但李歆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强行上马了许多工程项目,在酒泉大兴土木,广修宫室。而且因为长期混于军旅,行事蛮横粗暴,崇尚严刑峻法,很快便导致国内“人力凋残,百姓愁悴”。
从事中郎张显、主簿汜称等接连上书谏言,劝李歆赶快停止这些工程项目,暂停出游狩猎等娱乐活动,礼遇人才,爱护百姓,与民生息,积极应对灾情。【愿殿下亟罢宫室之役,止游畋之娱,延礼英俊,爱养百姓,以应天变】

图片

西凉的同志们明显高估了这位新领导,李歆看了奏章,很不高兴,全部驳回了。【歆览之不悦,皆不从】
其实李暠原本培养的接班人是长子李谭,作为老二的李歆和其他兄弟被一直放在军队历练,将来成为大哥的左右帮手。
一般情况下,这种传统的交接班安排是没啥问题的,可一旦情况有变,就有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没有备份,后世的老朱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果然,元兴三年(404年),世子李谭突然病逝,彻底打乱了李暠的计划,这个馅饼便砸在了李歆头上。可此时的李歆已经成年,对他进行接班人教育已然太晚了。
这成了李暠最大的心病,直到临终前,还在不断叮嘱弟弟宋繇:我儿子就是你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教育他啊!【吾死之后,世子犹卿子也,善训导之】
元熙二年(420年) 六月,刘裕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东晋至此灭亡。
七月,刘裕下诏李歆都督高昌等七郡诸军事,任征西将军、酒泉公,西秦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
唯独没有提北凉的沮渠蒙逊,这让他大为恼火。
其实这也不怪刘裕,李歆早在前一年就遣使上表,请求册封,乞伏炽磐更是在刘裕北伐时就已表明态度,积极拥护,被任命为平西将军、河南公。【西秦王炽磐遣使诣太尉裕,求击秦以自效。裕拜炽磐平西将军、河南公】
只有他对刘裕灭秦表现出了愤怒,你说人家能待见他么。河西王蒙逊闻太尉裕灭秦,怒甚
但这并不影响沮渠蒙逊一直想对西凉下手,反倒是李歆拿着鸡毛当令箭,并在刘裕灭秦代晋的影响下,做起了向东征伐,一统凉州的梦。

图片

就在李歆收到刘裕册封的同时,沮渠蒙逊也开始故技重施,对西凉展开了行动。
沮渠蒙逊先是故意放出消息,说要去打西秦的浩亹(wěi)(甘肃永登西),但实际上大军潜伏于川岩(甘肃张掖西南)。
与上次派人诈降相比,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
不过,相比于上次的谨慎,经过数年膨胀的李歆早已急不可耐了,听说沮渠蒙逊去攻打西秦,便立即整兵准备进攻张掖
辅政大臣宋繇、左长史张体顺等人力劝李歆,情况不明,你不能听风就是雨啊。
就连他妈尹太后也看李歆拉不住,专门来训斥:咱们国家新建,地狭民少,自卫尚且不够,哪有余力让你嘚瑟去讨伐别人!你爹临死前一再叮嘱你,对外用兵一定要慎之又慎,这才过了几天,就都抛之耳后了?【汝新造之国,地狭民希,自守犹惧不足,何暇伐人?先王临终,殷勤戒汝,深慎用兵……言犹在耳,奈何弃这!】

图片

沮渠蒙逊善于用兵,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我看你小子不仅要丧师,更是要亡国啊!蒙逊善用兵,非汝之敌……以吾观之,非但丧师,殆将亡国!】
作为李暠背后的女人和辅政班子,尹太后和宋繇等人对内外局势的把握不可谓不准确,眼下的西凉之于北凉,就如同兔子蹬鹰,一次都不能失败,而人家却可以尝试无数次。
但李歆已然热血上头,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坚持率步骑三万进攻张掖。宋繇无奈仰天长叹:大势已去啊!
沮渠蒙逊听说李歆顺利上套,兴奋不已,又担心李歆像上次一样,察觉自己在半路埋伏,便指示情报部门在西凉境内大肆谎传军情,称北凉已经攻下西秦浩亹(wěi),下一步还要进攻黄谷(青海民和)。
李歆果然再次中计,闻讯大喜,立即率兵急进,被沮渠蒙逊在怀城(甘肃张掖西)伏击成功,西凉军大败。
部下劝李歆退回酒泉,尚有可能保全,但李歆却在这时表现出了强烈的自尊心:我不听老娘的劝告遭此大败,不杀此贼,有何颜面回去啊!
说罢,收拢残兵与追击而来的沮渠蒙逊在蓼泉(甘肃临泽蓼泉镇)再次大战,李歆被阵斩,西凉军几乎全军覆没。
李歆战死后,沮渠蒙逊乘势攻入酒泉,俘西凉王室、臣工数千人,仅有李歆的弟弟酒泉太守李翻、新城太守李预、左将军李眺、右将军李亮等人向西逃往敦煌。
沮渠蒙逊进入酒泉后,严令军队禁止抢掠,不得干扰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对西凉旧臣量才叙用,有才望者悉皆委任。【蒙逊入酒泉,禁侵掠,士民安堵;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
两项政令双管齐下,酒泉的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百姓生活安宁如初。
而且,沮渠蒙逊还获得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宋繇和刘昞。
别看北凉是胡人政权,作为在凉州本土混了上百年的部族,那是亲眼见过当年前凉张家是如何治理这片土地的,也目睹过后凉吕家是怎么玩砸的。
因此,早在北凉建国前,沮渠部上上下下就相当的重视汉化教育,到了沮渠蒙逊这里,汉化程度已经高到可以通晓天文了。【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
所以,但凡是学有所成的儒家士子,沮渠蒙逊无一例外,照单全收。
在俘虏宋繇时,沮渠蒙逊发现宋繇家无余财,仅有书籍数千卷,不禁感叹道:我高兴的不是因为打败了李歆,而是得到了宋繇这样的大才啊!【蒙逊叹曰:孤不喜克李歆,欣得宋繇耳!】
随即拜宋繇为尚书、吏部郎中,负责北凉的人才选拔。
对于刘昞,沮渠蒙逊更是另眼相待。因为刘昞不喜政治,不愿出来做官,沮渠蒙逊数次邀请刘昞出山,拜为秘书郎,专管注记,负责图书经籍的收藏校正,让他专心搞学问,不用参与任何官场杂事。
并在姑臧西苑专门为刘昞修建了一处“陆沉观”,供刘昞著书教学。沮渠蒙逊一有闲暇,就躬身前往,学习请教,并给刘昞赐号“玄处先生”。
后来在北凉被北魏灭亡后,宋繇又被迁往北魏首都平城(山西大同),拜为河西王右丞相,赐爵清水公,加安远将军,名重一时,为北魏的教育事业和汉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刘昞因为年老体迈,就没有迁往平城,留在了姑臧。后因思念故土敦煌,在返乡途中病逝于当年追随老师郭瑀隐居学习的临松薤谷(即张掖马蹄寺石窟)。
刘昞虽然没去成北魏,但他的影响却是相当的深远,他的学生中比如索敞、程骏,都成了北魏教育界的扛把子。
索敞入北魏后任中书博士,从教十余年,达官显贵们争相受学,门生遍布朝堂,其中出任中央高官、地方大员的就多达几十人,这些人在未来成为了北魏汉化的重要基石。敞为博士十余年,勤于诱导,肃而有礼,贵游皆严惮之,多所成立,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
程骏年少时就因学识出众,在北凉任东宫侍讲,教授太子。到了北魏后,历任司徒参军、著作郎、秘书令等职,还曾代表北魏出使高句丽,深受孝文帝和冯太后的赏识,是北魏礼制框架的搭建人之一,极大推动了北魏的汉化进程。
当然,不仅仅是价值极大的宋繇刘昞等人,沮渠蒙逊对西凉王室也并未为难。
尹太后被俘后,随西凉王室一同被迁往姑臧,沮渠蒙逊以礼相待,不时还去慰劳,但尹太后并不领情:李氏被你们胡人所灭,还有啥好说的,如今国破家亡,我一个老太婆岂可苟延残喘,唯求速死而已。【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吾老妇人,国亡家破,岂可复惜馀生,为人臣妾乎,惟速死为幸耳】
尹太后本就名扬河西,沮渠蒙逊更是被她的刚烈所折服,不但下令特赦,还专门在姑臧城西的“窦融台”(即西汉末年窦融的凉州牧府)为其修建寝宫,以供居住。
由此,窦融台便改称为“尹夫人台”,又因尹太后的封号为昭武皇后,民间也称“皇娘娘台”。
后来李渊建唐后,为纪念先祖,专门在当年尹太后居处修建寺院,取名尹台寺。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游历凉州时,还曾作《登凉州尹台寺》一诗: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图片(甘肃台寺)

除了善待尹太后,沮渠蒙逊还将李暠与尹太后的女儿李敬爱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沮渠牧健。
沮渠牧犍继位后,李敬爱被立为王后,但后来迫于北魏威胁,又迎娶了北魏武威公主为王后,尹太后遂与李敬爱移居酒泉。
不久,李敬爱去世,尹太后又前往伊吾(新疆哈密)投奔建立了后西凉(也称伊吾西凉)的孙子李宝,在那里安稳度过了晚年,病逝时七十五岁。
这是后话。
酒泉陷落后,虽然西凉王室绝大部分被俘虏,但还是漏掉了一些人。
李歆的弟弟、敦煌太守李恂,在北凉大军破城后,逃进了北山(即马鬃山),沮渠蒙逊任命了索嗣之子索元绪为敦煌太守。
索嗣是北凉前任敦煌太守,李暠建西凉时,为了在敦煌立足,曾撺掇段业杀掉了索嗣,因此索元绪怀着杀父之仇,在敦煌大搞白色恐怖。
但索元绪的残暴好杀,与广施德政的李恂形成了强烈反差,导致民心尽失。【李恂在敦煌有惠政,索元绪粗险好杀,大失人和】
于是九月,敦煌豪强宋承、张弘等人秘密联络李恂,发动兵变,索元绪逃往了凉兴(甘肃瓜州)。
十月,李恂率数十骑重返敦煌,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为西凉重新续上了一口气。
除了李恂,还有一个人逃脱了北凉的追捕。
西凉破灭后,李歆的三子李重耳一路辗转逃到江南,投奔了刘宋,刘裕任其为汝南太守。
北魏攻豫州时,李重耳归降北魏,历任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其子李熙任北魏金门(河南洛宁)镇将,后迁镇武川(内蒙古武川),其家随往。至李熙孙李虎时,以军功位至西魏八柱国之一,封唐国公。
杨坚建隋后,李虎孙李渊袭爵唐国公,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大乱起兵,拉开了李唐盛世的序幕。

都看到这里了,点一下在看点赞分享再走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