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面对抑郁症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怕刺激孩子情绪,怕加重病情,于是事事顺着孩子,哪怕孩子整日沉迷手机、拒绝社交、逃避治疗。 但无底线的迁就,往往让孩子在负面情绪中越陷越深,家庭关系也愈发紧绷。 若想真正帮孩子走出阴霾,家长必须学会 “狠心” 。 ![]() 曾接诊一名 16 岁的男孩,确诊抑郁症后,抵触吃药、拒绝上学,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 妈妈心疼孩子,不仅默许他辍学,还任由他日夜颠倒玩手机。半年后,孩子情绪愈发低落,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家长这才慌了神。 初次问诊时,男孩面色苍白、目光呆滞,自述 “活着没意思”,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妈妈在一旁欲言又止:“一提看医生、吃药,他就发脾气,我们实在不敢逼他……” ![]() 刻诊: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结合问诊,辨证为 心脾两虚、肝郁气滞 —— 长期情绪压抑,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运化,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 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 “双管齐下” 的治疗方案 : 以归脾汤合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入 黄芪、党参 健脾益气, 柴胡、郁金 疏肝解郁, 酸枣仁、远志 宁心安神;同时配合 艾灸神阙、足三里 穴位,温阳补气。 ![]() 家庭干预 则严肃叮嘱家长:“必须督促孩子规律服药、调整作息,哪怕暂时被孩子埋怨,也要坚持。” 建议家长逐步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陪同散步或进行轻度运动。 起初,男孩对治疗十分抗拒,甚至偷偷藏药。 但家长咬牙坚持,变着法子监督服药,耐心陪伴活动。1 个月后,孩子睡眠明显改善;3 个月后,主动提出想回学校;持续调理半年,复查显示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笑容重新回到他脸上。 ![]() 为什么 “狠心” 干预反而有效? 中医认为,抑郁症看似是情绪问题,实则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孩子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久坐),会进一步损伤脾胃、耗伤气血,形成恶性循环。而家长一味纵容,无异于 “助纣为虐”。 方中 黄芪、党参 如同给脾胃 “充电”,恢复气血生成; 柴胡、郁金 则像打开情绪的 “开关”,疏解郁结之气; 酸枣仁、远志 直接滋养心神,改善失眠焦虑。 同时,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能调动身体阳气,促进气血流通,让药物更好发挥作用。 抑郁症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离不开家庭的 “狠心坚持”。纵容不是爱,帮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坚持科学治疗,才是真正的负责。 |
|
来自: guojizhi123 >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