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留下的14个健康习惯,收藏起来照着做!

 荷花~仙子 2025-05-11 发布于广东
中医养生
  

为大家推荐老祖宗留下来的14种健康习惯,助你养成强健的体魄!

1、粗粮配细粮,营养又安康

相较于细粮,粗粮富含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相对较低。

这种搭配不仅营养均衡,还容易产生饱腹感。

将粗粮与细粮结合,无疑是主食的最佳选择。

2、夏日绿豆汤,清热解暑热

绿豆的营养价值令人惊叹,其蛋白质、叶酸、钙等含量均远超小麦和大米。

它还具有清肝明目、排毒降脂、散热解暑的功效。

在夏天适量饮用,可以让内心恢复宁静。

3、胃宜温暖护,冷饮需慎入

据《城市信报》报道,青岛的胡先生因饮用冰镇啤酒,半夜突然大汗淋漓、浑身不适,最终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胃部喜暖而恶寒,因此我们应时刻加以呵护。

不可因一时之快而给身体埋下隐患。

4、静坐养心延寿命,调身调息更调神

《清静经》有云:“人若常保清净,天地之气皆归附。”唯获宁静,方能吸引天地之能量。

自然界中,万物之生命功能皆源于静,于静中积蓄力量。

定期静坐15-30分钟,可助头脑清晰,提升生命品质。

5、欢笑一声,年少十岁;忧愁一分,白发增添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百岁老人认为,保持心情愉悦是长寿的关键。

人在欢笑时,可促进内啡肽、自然镇痛物质和5-羟色胺的释放,缓解神经压力,激活细胞活力。

如此,精神焕发,更显青春之态。

6、餐后漫步,长寿之道

《草叶集》有言:“散步,乃生活之悠然节奏。”当下社会,生活步伐匆匆,连用餐时光亦显得紧迫。

散步,则让人步履放缓,暂别尘嚣,寻得片刻宁静。

沿途景致,尽收眼底,感官全开,身心得以深度滋养。

7、锻炼宜早,莫待老来悔

人在康健之时,往往忽视其珍贵,一旦失去,方觉万物皆空。

青春年华,身体正值发育之巅,是培养敏捷与灵活之黄金时期。

须知预防胜于治疗,持之以恒,为长寿筑基。

8、日出东方,晨练正当时,空气清新益身心

一夜沉淀,晨曦之空气尤为清新,仿佛能净化心灵与肉体。

晨练之后,精神焕发,情绪得以舒缓,精力与活力持续充盈。

欲早起晨练,必先早睡,于无形中养成规律作息,生活节奏尽在把握。

9、春宜捂秋宜冻,杂病自然少

俗语云:“二月棉衣未可弃,三月梨花雪尚飘。”春季气温多变,过早减衣易使身体受寒,“春捂”则能助体温恒定。

而秋季渐凉,适度耐寒,逐步适应冬季,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10、温水洁齿,笑容更灿烂

医学研究揭示,牙齿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5℃至36.5℃。

若水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牙齿和牙龈造成不良刺激。

采用温水刷牙,能更有效地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使牙齿更加坚固,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11、服药不忌口,医生也头疼

中医理论强调“药食同源”,即食物与药草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平”五种性质。

药食之间相生相克,若搭配不当,轻则削弱药效,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例如,在服用温热药物时,应避免冷饮和辛辣食物;在服用滋补药物时,则应避免清热解毒的食物。

因此,在服药期间,合理饮食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12、勤搓双手,健脑又防病

时常搓动双手,犹如对脏腑进行轻柔的按摩。

手指因此变得灵活敏捷,强化了手与脑之间的神经反射,使大脑思维更加敏锐。

搓手产生的摩擦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增强身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13、饭后宽衣揉腹,肠胃蠕动顺,便秘无踪影

南宋词人陆游曾吟诗“解衣摩腹西窗下”,展现了他揉腹养生的智慧。

腹部是五脏六腑的汇聚之地,其中肠胃占据主导地位。

饭后适度按揉腹部,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胃部饱胀感。

具体揉腹方法:双手交叠,掌心的劳宫穴对准肚脐,以拇指为轴向外侧画圈按摩。

14、人未老脚先衰,常按涌泉穴,肾气充盈身体健


脚底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密布着众多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同时也是肾经的起始点。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曾言:“击一穴而百病皆治。”

此处所指的穴位,便是涌泉穴

从足跟向脚趾方向推搓涌泉穴,直至穴位发红发热,可使全身气血畅通无阻。


提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点击下方“名片”马上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