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 宁海杏林故事之十二:何为中医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5-05-1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何为中医




文/应可军

我国历代神医无数,但以扁鹊最为人所熟知。据《史记》《鹖冠子》等典籍记载,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水平最高?”扁鹊答:“长兄最高,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闻言不解,问:“那为何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能诊治人未发之病。由于一般人不相信他有事先去除病因的本领,因此信者寥寥,他虽小有名声也仅限于村中。实际上,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治国。我二哥医术次之,能治病于初起之时,将病消灭于萌芽状态,故人们皆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疾病,以至于他的名声不能传出乡里,但其能力实可以治人。而我所医治的病,病情都已十分严重。人们看到我穿针、放血、敷药等,就认为我医术高明,因此我声名远播,可我仅仅具有能治病的水平呀。”魏文王听完,恍然大悟。

《左传》中记载了秦国名医医和与晋文公的对话:“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也强调了“上医治国、中医治人”的道理。

关于中医的重要性,汉代大儒贾谊说:“圣人不居朝廷,则必在医卜之中。”是的,圣人居朝廷,是为苍生做主;立于医卜之中,则是为黎民调命。此即张仲景所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多么磊落的心胸和荡气回肠的志向啊!

以扁鹊、医和为代表的这些医术精湛的医家,流芳百世,令代代景仰。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究竟什么是“中医”呢?

对此,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早有精准表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即强调通过日常的身心调养和食疗,将身体保持于阴阳平衡的状态,这样一来,即使带疾,亦能尽其天年。这就是中医的“医中”之道,不违中庸之至理。

明代倪士奇《两都医案》载:“仲尼有言,通天地人曰儒,而医亦有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有九星,地有九洲,人有九脏,故立九道脉,以应天地阴阳之数,此医之三才也。”可见,中医亦属于格物之学。

还有在诗书画上有造诣,看宁海几位名医史合格的古语说:“理通法自明。”人生,从开蒙始,就要渐次明理——要明:天理、地理、人理、医理、事理。能做到理事无碍,才是睿智通达。所以说做好一位中医是非常难的。

友情链接:
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一
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二
图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海燕文化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