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选择题老是错?大题正确率不高?“瞻前顾后”解题方法助你一臂之力!

 资源868 2025-05-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一、什么叫“瞻前顾后”的解题方法
图片
01

时间的“瞻前顾后”


图片

时间的“瞻前顾后”:指的是我们需要从时间出发,定位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往前往后去思考有关事件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即建立多维度分析框架:时间纵向、空间横向、领域联动(政治+经济+文化联动)。

例:比较18-19世纪中国清朝和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对两国发展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否潜在地造成鸦片战争的爆发?

基于多维度分析框架:

纵向维度:

18-19世纪,中国处于清朝统治后期,历经康乾盛世后,至19世纪逐渐走向衰落;而西方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中国和英国的实力差距逐渐加大。

空间横向:

①政治:清朝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高度集中;英国在18世纪已确立君主立宪制,通过议会民主制保障资产阶级利益,政治制度更为民主和开放。

②经济:清朝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虽有一定的商业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规模;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③文化:清朝文化领域受专制统治影响,文字狱等使思想禁锢,传统儒家思想仍占据主导,但也出现了一些批判思想;英国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洗礼,崇尚科学与理性,为工业革命提供思想支持,科技文化繁荣。

领域联动:

①中国清朝:政治上的专制统治维护小农经济基础,抑制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阻碍经济近代化;经济政策的保守性限制了对外交流,难以吸收外来先进思想和科技,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

②英国: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和政策支持,促进工业革命开展;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繁荣又反哺科技进步,推动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图片

最后,“瞻前顾后”思考问题的答案

瞻前:回顾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到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延续,文化上传统儒家思想稳固,这些前期状况为18-19世纪的发展奠定基础。英国方面,回顾其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等前期事件,明白这些是英国18-19世纪发展的前提条件。

顾后:中国清朝由于18-19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导致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时不断战败,被迫打开国门,开始艰难的近代化转型;英国凭借18-19世纪的发展优势,不断对外扩张,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进一步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通过“瞻前顾后”,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18- 19世纪中国清朝和英国在各方面差异及其影响。

02

事件的“瞻前顾后”


图片

事件的“瞻前顾后”与“时间上的瞻前顾后”不同的是更强调事情发展的逻辑性,强调一件事情发生后所留下来潜在的影响对后续事件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时间线的发展。当我们在考试过程中需要判断一个事件的发展时,我们需要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才能快准狠判断出答案。

即强化事件的关联性:事件横向发展(对比两个事件之间的产生的影响结果)分析所带来的作用。

例如:分析中国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瞻前:“戊戌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热情。

顾后:“辛亥革命的发生”,正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认识到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者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实现途径上有所不同,戊戌变法主要由维新派推动,而辛亥革命主力是革命派,两者的阶级基础和手段差异显著。

注意:

①对于题干中没有提及具体时间时,无法定位时间时,我们可以直接采取事件上的“瞻前顾后”,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综合得出事件的本质与影响。

对于模糊时间的题目:题目只给出粗略的时间(世纪/朝代)时,我们同样可以先结合时间的“前瞻顾后”确立时间的范围以及阶段特征,其次采用事件的“前瞻顾后”来综合分析事件发展的历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图片

你是否还在为解题时思路混乱、方法单一而苦恼?定哥的《解题觉醒》将带你开启一场解题思维的革命!这本书不仅系统化地拆解了高效解题的核心方法,更通过经典例题和实战演练,让你从“无从下手”到“游刃有余”。无论是繁杂的选择题,还是复杂的大题,它都能帮你找到突破口,让你在解题中觉醒,成为真正的“解题高手”!快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吧!

图片
二、'瞻前顾后'四步操作法
01

第一步:精准时空定位


图片

建立多维度分析框架:纵向(朝代更替/世纪分段)、横向(中外对比)、领域(政治+经济+文化联动)

例:分析'1927年中共道路探索',需同步思考在此之前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此后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

02

第二步:瞻前因果源头


图片

使用'三问法':

1.直接诱因(导火索事件)

2.深层矛盾(制度/结构性问题)

3.思想准备(理论/舆论基础)

例:分析法国大革命,需追溯三级会议召开(直接)→财政危机(深层)→启蒙思想传播(思想)

03

第三步:顾后辐射影响


图片

构建影响金字塔:

图片

例:科举制废除(1905)→ 即时(新式学堂兴起)→ 中期(知识分子转型)→ 长期(社会流动机制重塑)

04

第四步:构建完整网络


图片

制作'时空导图':将核心事件置于中心,用不同颜色箭头标注:

红色→前导关系/蓝色→并行事件/绿色→衍生影响

图片

图片
三、高考真题实战
图片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42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

【参考答案】

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亚太地区;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拉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拉美各国建立的联盟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必须从从拉美、美国和世界三个维度回答,每点2分,6点11分)

【试题解析】
“定位”:2013年美国宣称“门罗时代已终结”。

“瞻前”:1991年冷战结束后的国际背景。

“顾后”: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和局势发生了变化。



图片

图片
四、方法总结
图片
01

选择题口诀


图片

“先瞻前”“后顾后”

①看题干时间范围(起止年份);

②看选项因果关系(是否跨越题干时段);

③看关键词(“根本”“直接”“本质”);

④定答案(排除法+关联法)。

02

材料题模板


图片

背景=瞻前(政治/经济/思想基础)+国际环境

影响=顾后(即时/中期/长期)+领域辐射(政治/经济/文化)

03

真题训练建议


图片

①制作“时间轴+关联事件”卡片(如将“新文化运动”前后30年事件浓缩成A4纸图表);

②对错题标注“瞻前顾后缺失点”(如未联系国际背景、混淆事件时序)。

END


瞻前顾后”的解题方法是为了不让我们片面孤立地看事件,在我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善用“瞻前顾后”会让你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我们解题过程中,善用“瞻前顾后”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正确率!

文案:编辑惠琼

排版:编辑雅琪

初审:部长金凤

终审:主编梓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