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8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汉字寻踪(283) 谈谈“齐”(齊)字的假借义发展脉络(下) 朱英贵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尽管不少汉字都有假借义或者通假用法,但是若论假借义最多的汉字,虽然没有做过全面的筛选统计,估计“齐”(齊)字也应该是假借义最多的汉字之一。上一篇我们梳理了“齐”(齊)字的部分假借义的发展脉络,这一篇继续来谈“齐”(齊)字的另外一些常用假借义。 (紧承上文) 其七,读作jī,通“齑”:用酱拌和切碎的菜与肉;泛指酱菜或腌菜。例如:“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周礼·天官·醢人》)齐,通“齑”,即将肉或菜切成细丝状腌制。郑玄注:“齐,当为齑。五齑,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孙诒让正义:“菜、肉之细切者通谓之齑。”七醢、七菹,郑《注》曰:“七醢,醓、蠃、蜱、蚳、鱼、兔、雁醢。七菹,韭、菁、茆、葵、芹、箈、笋菹。三臡,麋、鹿、麇臡也。”再如:“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礼记·曲礼上》)郑玄注:“齐,酱属也。”孔颖达疏:“齐,酱菹通名耳。” 其八,读作jì,通“剂”:将多种药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例如:“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周礼·天官·疡医》)据孙诒让解说,红肿而未聚成脓血的疮称肿疡,已聚成脓血且溃破的称溃疡,由刀箭所致的创伤称金疡,因跌倒致伤称折疡。祝的意思是附着。劀,同“刮”,刮削,刮去。郑《注》曰:“劀,刮去脓血。杀,谓以药食其恶肉。”齐,通“剂”,谓剂量,分寸。这段话的意思是:疡医掌管把握适当的剂量和分寸,来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等。再如:“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八减之齐者,谓药之齐(剂)和所减有八。”又如:“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汉书·郊祀志上》)颜师古注:“齐,药之分齐(剂)也。” 由此还可产生如下一些引申义: 一是表示调剂,调和的意思。例如:“故将使民者,乘良马者不可不齐也。”(《商君书·战法》)高亨注:“齐当读为调剂之剂。良马力尽,就要倒地;士兵力尽,就要战败,不可不加以调剂。”再如:“凡羞有湆者,不以齐。”(《礼记·少仪》)郑玄注:“齐,和也。”“湆”的意思是羹汁,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上面有煮肉汁的食物,就不再加盐梅之类 的调味品来调剂。 二是表示酌量的意思。例如:“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擅长做师长的人,既要完善他的道义,又要谨慎他的言行,而且早晚都要酌量一致,(不管)任务多少,不急不慢,做事不去迎合别人,争辩但不愁苦,反省他所做的,而使学问有深度。因此不劳累身体而事业有成。 三是表示分量的意思。例如:“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周礼·天官·亨人》)郑玄注:“齐,多少之量。”意思是:亨人掌管供给煮肉用的鼎、镬,掌握煮肉时加水的分量多少和火候大小。再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礼记·王制》)孙希旦集解:“齐,分量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生在深山谷和长在大河边上的人外表就不一样,他们的风俗习惯也自然两样:其性情的刚柔、轻重、迟速也都有不同的尺度(分量),酸苦甘辛咸,也各有偏爱,使用的工具各有不同,穿的衣服也各不一样。 四是指调味品。例如:“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少仪》)郑玄注:“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这段话中的“齐”(jì)指盐、梅等调味之品。意思是:使用盐、梅等调味品,用右手拿着,而把羹菜等放在左边。 五是表示差别的意思。例如:“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後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吕氏春秋·本味》)这段话的意思是:调和味道,必定要用甜酸苦辣咸。先放后放,放多放少,调料的剂量都有一定的差别。鼎中味道的变化,精妙微细,既不能言传,又不能意会,就如同射技御技的精微、阴阳二气的交合、四季的变化一样。 其九,读作jì,通“济”:成功,成熟。例如:“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诗·商颂·长发》)朱熹集传:“苏氏曰:'至汤而王业成。’”意思是:正是因为我殷商不违天命,商才发展到汤这一代的成功。再如:“法有,民安其次。主变,事能得齐。”(《商君书·弱民》)高亨注:“齐当读为济。《尔雅·释言》:'济,成也。’”意思是:国家有了法度,民众就安于所处的等级地位;君主善于应变,政事就能成熟地处理(恰到好处)。又如:“以国齐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荀子·王霸》)杨倞注:“齐,当为济,以一国皆取济于义。”意思是:用国家成就道义,名声很快就会显赫于天下,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 由此还可产生如下一些引申义: 一是表示助长,辅助的意思。例如:“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管子·宙合》)意思是:所以人君出令,专为正国而不为助长私欲,与民同爱而并非独行其是,如此施德而无私,则四海归服。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一》:“齐,读为济……此言君但求正其国而无济其私欲也。”再如:“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荀子·儒效》)意思是:他们言行符合纲纪,但是智慧还不足以辅助法度教化所未涉及、自己所未见闻的情形。 二是表示止息,平定的意思。例如:“故精于谋,则人主之愿可得,而令可行也;精干刑,则大国之地可夺,强国之兵可圉也;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诸侯之君可朝也。”(《管子·霸言》)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三》:“齐,读为济…天下之兵可济,谓天下之兵可止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精于谋略则人君的愿望可以实现,而号令可以推行;精于形势则大国土地可以夺取,而强国之兵可以包围;精于权力则天下的战争可以止息,诸侯国的君主可以召见了。 三是表示好,顺利的意思。例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意谓运气不好(不顺利),遭遇逆境。再如:“虽然是运不齐,他可也志不灰。”(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摺)又如:“文齐福不齐。”(明·朱权《私奔相如》第四摺) 根据以上对“齐”(齊)字的假借义的梳理,现将其字义的假借发展脉络用个图表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 ![]() (就此打住,余论后续) 【下一篇预告】 含有“齐”字的相关成语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微信:求知本末,探寻本源—汉字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