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今年哪天芒种?啥预兆?早看早知道。
#端午节##芒种##头条创作嘉年华#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随着立夏节气的深入,仲夏时节也就越来越近了。此时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日子就要来临了,那就是端午节。据悉,今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5月31日,星期六,距今只剩19天。
端午节,是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人们比较重视的日子。这天,最大的习俗就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尤其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寓意驱邪避毒,保护家人平安健康。
而对于端午节出现的时间而言,往往与民间的芒种节气临近。在中国传统日历中,端午和芒种节气是相临近的两个时间点,它们一般或是芒种在前,端午在后;或是端午在前,芒种在后。虽然这种前后关系,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其实它们在农业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民间一直有“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今年芒种在哪?有何预兆?一起来看看吧。
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
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前到来,可能会预示着这一年会遭遇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具体来说,芒种时节,农民需要忙着插秧种稻或收割麦子,农作物的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如果芒种在端午节前到来,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为此时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可能会影响小麦等夏熟作物的成熟和收割,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受灾。
据悉,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抢收抢种的关键时期。如果芒种在端午节前到来,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获,从而导致减产或歉收,因为雨季提前到来而影响小麦的收割和晾晒,导致田地荒芜。这种情况在古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尤为严重,因为当时的生产力较低,农民们依赖自然条件进行生产,遇到不利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饥荒。
相反,如果芒种在端午节后到来,预示着雨季延迟,此时小麦已收割,玉米已播种,适宜的降雨对秋粮生长有利,预示着丰收。
而对于这一说法而言,并非毫无依据,因为民间早已留下了很多的农谚,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在端午前,那么可能预示当年气候异常导致农作物歉收,农田荒芜。因为芒种提前可能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导致籽粒不饱满;同时雨季提前或延长(如梅雨)可能影响北方麦收和南方水稻播种,引发涝灾或病虫害。
而如果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后到来,那么这一年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农民们会有足够的粮食和收入,能够购买酒肉来庆祝和享受生活。
此外,民间还有“最怕芒种端午前”的说法,其意思是说,芒种提前可能因雨季早至,影响小麦收割和晾晒,导致霉变或倒伏,进而影响后续播种。
那么今年芒种在哪?端午前还是后?
根据历法显示,今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5月31日,而芒种节气出现在公历6月5日。为此,芒种就在端午后。而这就预示着这一年大概率是个丰收年。
总之,端午节马上到来了,而芒种节气也会随之而来,虽然农谚的说法缺乏科学性,但是也都是古人根据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有一定的道理可言,而且今年的芒种又是在端午之后,为此很大概率可以看出,今年的庄稼将会迎来丰收。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端午和芒种的时间讲究了。话说,你觉得农谚有道理吗?你认为今年庄稼会丰收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