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火汤

 经典中医360 2025-05-12 发布于内蒙古
所属类别 :

中医学与中药学

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引火汤

  • 主要成分

    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北五味

 
  • 主要功效

    滋阴清热

目录

1药方出处

2组成构成

3方义

4适应症

5禁忌症

6主要治疗

7注意事项

折叠编辑本段药方出处

陈士铎(清朝医学家)《辨证录》

折叠编辑本段组成构成

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北五味,水煎服。[1]   

折叠编辑本段方义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折叠编辑本段适应症

虚火引起的上火表现(特点:口干口苦、眼睛红肿、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流鼻血、大便干结,同时伴见舌色暗淡、口唇淡白、舌苔薄白或白微腻、小便色淡气味轻、口干不欲多饮、发热(热势较低)、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脚心、心口,合称五心)、睡觉踢被子、手和脚总是不自觉的伸到被子外面、失眠烦躁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使用附子、干姜等温性类药物引起咽痛等表现;

折叠编辑本段禁忌症

实火(高热、口气臭秽、口唇鲜红、舌色鲜红、舌苔黄厚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气味重、口渴引饮)。[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治疗

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使用引火汤指征:咽干;足冷。

折叠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 引火汤所用药物均普通常用,总体比较安全,若虚火辨识准确,效果显著;

2. 临床疾病千变万化,病机复杂,虚实上火不见得容易判别,引火汤不能通治一切“上火”,复杂情况建议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再合理使用;

3. 服药引火汤后多数会出现腹中肠鸣、腹泻褐色稀烂便或水样便,此为药物起效,虚火得以下引归位的表现,无需紧张;

4. 小儿服用本方无需调整方药,仅煲好后减少每次的服用量即可;

5. 本方仅能引火下行归原,并不能健运脾胃,除“上火”之根,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复杂病人仅能处理第一层,彻底治愈断根须由医生面诊准确判断,灵活处方;

6. 本方使用大剂量熟地,久用多用可能滋腻碍胃,影响胃口,当注意中病即止。[1]

  • 参考资料


    • 1.引火汤  . 微信公众平台 . 2021-04-12 . [2024-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