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形容一个人最讲义气用什么词?当然是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 “两肋插刀”从字面上看,就是往两边的肋骨插两刀,换句话说就是甘愿为了兄弟、朋友挨上两刀,一想起来就觉得痛,可见这情谊是真的深! 那么历史上真有人为了对方“两肋插刀”吗? “两肋插刀”一词出自清代俗曲家华广生的《白雪遗霜》,《白雪遗霜》是一本俗曲合集,其中在《八角鼓》中收录的曲牌名为《秦琼》的曲词中是这样描述的:“...金妆锏对棒,夜打登州城,两肋插刀,劫牢反狱救牛通...”。 ![]() 秦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门神秦叔宝,为隋末唐初名将之一,他勇猛善战武艺高强,擅长使用一对镀金熟铜锏,传言秦叔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 这“两肋插刀”看来与秦叔宝是脱不了干系,不过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往肋骨上面插两刀。 据说在隋朝末年,秦叔宝还只是在县衙当差,不过他为人豪爽仗义,结交了不少江湖朋友。 ![]() 有一次,他的朋友程咬金等人劫了大臣进献给皇帝的礼品,朝廷大怒,安排秦叔宝将他们捉拿归案。 秦叔宝知道这件事后,心里相当纠结,一边是国法,一边是交情深厚的朋友,左右为难,不过在最后,他还是决定帮朋友一把。 在抓捕之前,秦叔宝事先通知了程咬金等人,其次在抓捕过程中,特意安排走两肋庄这个地方。 这个两肋庄有个岔路口,秦琼安排程咬金等人走其中一条快路脱身,而自己则走另一条路引开追捕的官兵,从而保护被抓捕的朋友们。 ![]() 最终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受牵连,差点把自己搭了进去,好在最后,聚集瓦岗寨的朋友们知道后奋力抢救,秦叔宝才得以脱身。 后来的戏曲家们在讲这一段秦叔宝的英勇事迹时,对故事进行了调整,由于村庄名字叫做两肋庄,就把秦叔宝走的那条岔路叫做“两肋岔道”。 因此,故事讲的便是秦叔宝为了保护朋友走了两肋庄的岔道,在民间,说谁谁谁讲义气,愿意为朋友走两肋岔道,说的就是能为兄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 由于这个“岔道”与“插刀”同音,一传十十传百,“两肋岔道”便在人们口中传成了“两肋插刀”,流传至今。 还真别说,这个“插刀”可比“岔道”听起来有气势多了,很容易让人跟江湖上的快意恩仇拔刀相向联系在一起。 所以啊,“两肋插刀”一开始说的不是真往身上插刀,而是指在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像秦叔宝那样,为了朋友不顾自身安危,哪怕明知道对自己不利,也绝不退缩。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