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 公正 公开 公益 ![]()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24) 唐·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哪里?(续完) 渔 歌 [唐]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网友露洗遥峰月未沉问:钟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向您请教一桩聚讼颇多的学术公案: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西塞山”究系湖北黄石、浙江湖州抑或宜作宽泛意义理解?有论者认为:通过梳理,黄石西塞山也是名胜之地,白鹭飞、绿蓑衣的意象在张志和前已经存在于西塞山的诗歌中。您是否赞同?谢谢! 钟振振答:(接上期)纵观整个南宋时期,关于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究在何处的两种不同的认知,一直并存着。 (二)认为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指今湖州西塞山的有: (1)朱敦儒,(2)倪思,(3)王楙,(4)祝穆、祝洙,见前“答疑”第419—422期。 除了这四例外,还有八例。由于情况特殊,都集中在一幅传世的宋代名画上,故我们将其打包放到一起,另作一个单元来介绍。 这幅传世名画即《宋李结西塞渔社图卷》,今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李结字次山,号渔社。原籍孟州济源县(今属河南),寓居湖州乌程县(已废入今浙江湖州)。以门荫入仕。历事高宗、孝宗、光宗等三朝,曾任四川总领、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等差遣。孝宗淳溪末、光宗绍熙初,他拟在湖州营建“西塞渔社”,以为致仕后隐居之所,且预绘《西塞渔社图》,恳请与他有交情的当世名流范成大等为之题跋。其所以命名“西塞渔社”,自是认湖州西塞山为张志和《渔歌》“西塞山”的缘故。 在第420—423期的“答疑”中,我已迻录了南宋范成大、洪迈、周必大、阎苍舒、赵雄、尤袤、王蔺等七人应李结恳请,为其《西塞渔社图卷》所撰写的题跋。李结去世数十年后,南宋末,又有一人为此图卷题诗: (8)翁埜曰:山人家住万山里,十八面峰鸾凤峙。自从束发读坡词,人间知有元真子。西塞山边白鹭飞,西塞山从何处起?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何处随流水?寤寐此景不可见,掩卷三叹而已矣。我今往来苕霅间,维舟几度上衡山。客爱青山山爱客,白鹭飞去又飞还。不知西塞在此境,望云惆怅空盘桓。自从今日见此图,酒边不觉为破颜。恍如舟遇桃源仙,翻疑身在八节滩。名公题跋语言妙,云烟满纸辉林峦。渔社主人何处去?空留遗迹与人看。渔社子,在何许?君昔慕张今慕汝。猿惊鹤怨蕙帐空,满地白云谁是主?山川如画人物非,此度经过须记取。只呼白鹭作主人,白鹭飞来无一语。山青水绿思悠悠,船头一霎斜风雨。德祐乙亥良月,莆阳笔峰翁埜敬书。 如此算来,南宋时期认定张志和《渔歌》“西塞山”为湖州西塞山的文献,至少已有十三条之多了。而该时期认定其为今黄石西塞山的文献,则只有六条;加上北宋苏轼一条,也只有七条。从数量上来看,就南宋而言,为十三比六;就全宋而言,为十三比七,自是“湖州西塞山说”占了上风。 然而,学术问题是不能“少数服从多数”的。以上种种文献,都还是私家记述,又莫衷一是,如何才能判断其正、误呢?我觉得或许应当由“官府”来裁决。 恰好,南宋宁宗时期,湖州先后有两任知州,李景和、富琯,出资于嘉泰元年(1201)刊印了谈钥编撰的二十卷本《吴兴志》。该书卷首有时任湖州通判傅兆所撰序,略谓: 吴兴东南最盛处,于今为股肱郡,山水清远,人物贤贵,宜有大手笔以志其实。顾方欲请于郡,一日,太守李公郎中偶言及是,且谓郡有博物君子谈君监簿,慨然以此自任,今书成,以锓木之资属归安周令。未几,李公诏还,富公寺正来继,又捐金以竟之。兆于谈君乃同年进士,喜是编出其手,因从周令假观,始知郎中除日已属意乎此。大概本旧志,参正史,补遗订误,无一不满人意。列二十卷,卷各有目。数千百年间事,了然不疑,《三辅黄图》殆不是过。盖尝谓人之笔力,根于天性,充于学问,犹运舟挽钧,力有限量,弗可强勉。绍兴以来,亦有好事者,续图经,续编志,非不尽力,如震州荻塘之辨,率亦听讹而止。吁!谈君诚良史才,奚可多得?会将推乎素学,献《华夷编》,经理中原,如指诸掌。是编更数君子而后定,历二贤守而后传,是岂无待而然哉。嘉泰改元腊月,郡丞广信傅兆敬序。 此《志》既得到地方长官的认可与赞助,可视同官修湖州方志。编撰者谈钥又是湖州籍人士,对当地的山川市镇、先贤往哲应较熟悉,且有旧志可资参考。但是,此《志》卷四《山》记录了一百几十座山,竟然没有“西塞山”;卷一〇《管镇》记载了管内各镇的历史沿革,却不曾提到“磁湖镇”;卷一六、卷一七《贤贵事实》记述了林林总总的历代名人事迹,亦无一字道及张志和及其《渔歌》。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直到南宋后期,湖州并没有什么“磁湖镇”。湖州有“西塞山”,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就是湖州西塞山之说,还仅仅是传闻,并没有得到当地“官方”与当地学者的普遍认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