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雅利安人发展出了更加有条理的众神体系。起初,他们崇拜一位苍天神——被称作“DyausPitr”的创世者。然而,正如其他高位神那样,“Dyaus”是如此遥不可及,以致最终被一些更易为人们亲近的神灵所取代,而它们全都与自然和宇宙之力融为一体。伐楼那(Varuna)维护宇宙的秩序,密特拉(Mithra)是风暴、雷电和赋予生命的雨露之神,正义和智慧之神马兹达(Mazda)与太阳和星宿相关联。神圣的武士因陀罗(Indra)与一条叫做布利陀罗(Vritra)的长着三个头的龙搏斗,使秩序远离混乱。对于文明社会至关紧要的火,也是一位神灵,雅利安人将他称为阿耆尼(Agni)。阿耆尼不仅仅是火的神圣守护者,他确实是在每一个炉膛中燃烧的火。甚至激发雅利安诗人灵感的、能够引起人幻觉的植物也是一位神灵,在阿维斯陀语中被称为豪麻草(Haoma),在梵语中被称为“苏摩”(Soma)。他是一位神圣的祭司,保护人们免于饥荒,并看顾他们的牲畜。 讲阿维斯陀语的雅利安人将他们的神灵称作迪弗(daevas,“闪光者”)和阿梅沙(amesha,“不朽者”)。在梵语中,这些术语变成迪弗(devas)和甘露(amrita)。然而,这些神圣者都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所称的“神”。他们并非全能,对宇宙也没有终极的控制。像人类和所有自然力一样,他们必须服从将天地万物结合在一起的神圣秩序。由于这一秩序,季节及时更替,雨水适时落下,庄稼每年按指定的月份生长。讲阿维斯陀语的雅利安人将这种秩序称为天则(asha),而讲梵语者则称之为梨多(rita)。它使生命成为可能,使万物各得其所,并形成真知灼见。 人类社会同样依赖这一神圣秩序。人们必须制定关于草场分配、放牧、婚姻以及物品交易等方面的牢固而有约束力的契约。将“天则”和“梨多”译为现代社会的名词,即表示忠诚、真理和敬重,它们是由秩序的护卫者伐楼那和他的助手密特拉体现出来的理念。这些神灵监督所有经由庄严的誓约而确证的盟约协定。雅利安人十分重视口头语言。像其他所有现象一样,言语也是一位神灵,即迪弗。雅利安人的宗教并不是非常形象化的。据我们所知,雅利安人并没有制作神灵的肖像。他们发现,倾听反而能使他们接近神圣。一首赞美诗除了含义之外,它的声音本身即是圣洁的;即使是一个单一的音节也可将神圣的意义浓缩其中。与此相类似,一句誓言一旦被说出来,便具有永恒的约束力,而一句谎言则绝对是邪恶的,因为它滥用了话语世界中特有的神圣权威。雅利安人永远不会丧失这种对纯粹真实的热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