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当代诗坛上,崔荣德以其持续30多年的诗歌创作,凭借《低处的树说》《逆光行走》《梦回唐朝》《野荞麦的倒影》《杏坛漫步》等15部诗集小说集和教育专著奠定了其“乡村书写”中卓然不俗的诗歌地位。 一直以来,崔荣德立足于武陵山区,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留心于虫蚊之微炒,畅神于飞鸟之俊逸,体贴于花木之静美,感悟于水流之浩荡,笔之于诗,汇成一部又一部“乡村书写史”。 ![]() 一、双重身份的书写:乡村教师与诗人的共生 崔荣德的创作始终扎根于渝东南武陵山区的乌江流域,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的乡村教师,他的诗歌中频繁出现"乌江""后坪""野荞麦""苦荞酒"等意象,这些元素构成了其创作的地理与文化坐标。例如《雪落后坪》中,"一锅锅乌江水"与"苦荞酒"的交织,既是对地域饮食文化的具象化呈现,也是诗人人生况味的隐喻。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的书写,使他的诗歌成为解读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文本。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崔荣德的教育实践深刻影响了其文学创作。他创办的"红土地文学社"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将文学种子播撒在乡村沃土。这种教育经历在其诗歌中转化为独特的人文关怀,如《我向往那个地方》中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守望:"我向往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前面是水 水后是山/铺满阳光的山坡/有我构筑的小小瓦房"。教育与文学的互动,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形成了"底层写作"的鲜明特色。 二、诗歌美学的建构:意象创新与风格突破 崔荣德的诗歌在意象运用上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他善于将日常物象转化为富有深意的象征,如《逆光行走》中的"雪"被赋予燃烧的特质:"谁说雪花是冰凉的/它正在熊熊燃烧/烧灼一切污秽阴暗的东西"。这种逆向思维的意象创造,打破了传统诗歌对自然物象的固化认知,赋予作品强烈的现代性。在《日落乌江》中,落日"纵身一跃/坠入乌江"的意象,将生命的价值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其诗歌风格呈现出"柔和中见风骨"的美学特质。既有《割麦姑娘》中"金烂烂的麦地"般的浪漫抒情,又有《雪落后坪》中"鬓发/渐渐斑白"的沧桑感。这种刚柔并济的风格,源于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他在《风吹草低》中写道:"风吹草低/大地上/全是我们的身影",将个体生命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中,彰显出对平凡生命的礼赞。 三、文化寻根与现代性突围 作为土家族诗人,崔荣德的创作始终渗透着民族文化基因。他在《野荞麦的倒影》中,通过对土家族传统植物的书写,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寻根。野荞麦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土家族坚韧精神的象征。这种文化自觉在《梦回唐朝》中进一步升华,诗人通过历史想象,将土家族的文化记忆与盛唐气象交织,构建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崔荣德积极探索诗歌的现代性表达。他在《逆光行走》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将"村庄、道路、山野、河流"等传统意象与现代生活场景并置,形成独特的时空张力。这种创新尝试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吴思敬等专家认为其作品"接地气而朴实动人",但也指出需在哲学深度上进一步突破。 四、诗歌现象的文化意义 崔荣德的创作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乡村文学的发展轨迹。他以乡村教师的身份坚持创作三十年,用诗歌记录乡村变迁,这种"在场"的写作姿态,为乡村文学提供了新的叙事视角。其作品中对教育公平、文化传承的关注,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少数民族文学领域,崔荣德的创作具有范式意义。他将土家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诗歌体系,既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实现了与主流文学的对话。这种"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五、结语:在困境中坚守的诗者 崔荣德的创作始终与困境相伴。家庭的破碎、生活的清贫、乡村教育的艰难,这些都成为其诗歌的素材。然而,他以诗歌为武器,在困境中坚守着对文学的信仰。正如《把爱和文字一路抛撒》中所写:"衣衫褴褛中我厚颜无耻/将讨得的爱和文字一路抛撒",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在当代诗坛,崔荣德的创作现象具有特殊价值。他用三十多年时间证明,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生命的见证。其作品中对乡村、教育、民族文化的书写,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独特的诗歌视角。作为"中国新诗百年最具活力诗人",崔荣德的创作仍在继续,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在未来的诗歌道路上,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启示。 作者简介:黄大荣,笔名若尘、佚名,重庆市酉阳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七一文学专栏作家,作品发表于《星星》诗刊、《红岩》、《散文诗世界》、《散文诗》、《中国民族报》、《中国楹联报》、《西南商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日报》、《重庆科技报》、《重庆政协报》、《贵州民族报》、《湖南科技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学习强国》、《当代党员》等一百多家报刊杂志,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湛江文学》、《武陵都市报》采编部,酉阳县板溪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重庆市酉阳县招商局办公室,作品被多次收入文学年选本,并获各级奖励多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