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村中心校冯紫微 || 不完美小孩

 一床书759 2025-05-13 发布于陕西

我总觉得班里的孩子不够好,教室里总有几个特别的孩子。

靠窗坐的小男孩,课本永远翻不到正确的那一页。他小小的手捏着一支笔,眼睛却半睁半掩着,笔早已在课本上画了一个地图,或者停驻在玻璃上爬行的小虫,老师走到他的跟前稍作停留,他的眼睛一瞥,慌乱地翻动书页,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家正在朗读的段落。再看他,慌乱中带着无奈,眼镜呆呆的挂在鼻子上,黑里透红的脸悻悻着。

第一排瘦弱矮小的男孩,作业本上的字总是歪歪扭扭地爬行。他用力攥着铅笔,指节发白,可那些笔画就是不肯乖乖排队。老师把她的作业本举起来展示时,全班哄堂大笑。他把脸埋进臂弯里,自我嘲讽道:“没办法,我也想努力写好,可是这些字根本不听使唤。”

这些孩子身上贴着各式各样的标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动作不协调”。放学时的学校门口,他们的家长总是最后离开,在学校门口认真努力地向老师请教"改正"的方法,好像自己才是那个犯错的孩子。

我见过一位教师处理这样的情形。她让那个看小虫的男孩负责班级的“每日发现”,允许他每天用十分钟记录窗外的变化。那个写字歪斜的男孩,教师送了她一本漂亮的图画本:“试试把你想写的画出来。”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展示作业时让大家啼笑皆非的孩子啦!

教育最动人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标准答案之外。当那个刚转来在后排捣蛋的孩子完整流利地背诵出了一篇习作,当那个数学考不及格的女孩用积木搭建出精巧的立体图形,当那个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男孩上课时语言表达准确无误,在学习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时,我让学生制作小诗集。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我一直很担心,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肯定做不出什么名堂!然而我还是低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一份份用色彩和文字编织出来的精美诗集摆在我面前时,我才突然发现:原来并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我的尺子太急太短。

 有个被英语老师称为“段子手”的男生,他的问题常常让人措手不及:“为什么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我让他把自己的问题列个清单,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现在,整面墙都贴满了彩色便签,成了班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尚未写完的书。急着给他们的故事下定论,急着修改他们的情节走向,这样的教育,不仅粗暴,而且危险。我们该做的,是给他们足够的稿纸,耐心等待那些独特的文字慢慢浮现。

不完美小孩并非不完美,教育并不需要太急太满,就像春雨不必倾盆,微微湿润,万物自生。

图片

作者简介:冯紫微,雷村中心校语文教师。立志不忘初心,真正做到真心,用心,爱心,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教育格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