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护理员照料孩子们日常生活 协助他们融入社会 黄绮文和孤残儿童玩游戏。 职业小档案 孤残儿童护理员 当一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原生家庭的陪伴和支持,并伴随着“残障”带来的各种障碍时,谁来守护这些孩子的成长? 在社会福利院以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中,掌握儿童养育护理、康复、心理、传染病防控、喂养及急救实操等专业技巧的孤残儿童护理员恰恰是“折翼天使”的重要守护者。在每一个孤残儿童漫长的成长路上,她们不仅成为了孩子们的“爱心妈妈”,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更是时刻协助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教育和身心保健,和孩子一起为未来的社会融入做好准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通讯员张萌 日前,为提升民政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联合出台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此次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强化培养民政技能人才主力军。值得关注的是,孤残儿童护理员等活跃在民政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第一线的职业,也是民政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但孤残儿童护理员和过去大家了解的护理员有什么不同?日前,在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担任孤残儿童护理员长达十四年的黄绮文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孤残儿童护理员的点滴故事。她告诉记者,在社会福利院里,每一个失去了原生家庭的“折翼天使”都值得被守护,也值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孤残儿童护理员正是要陪伴和守护这些孩子完成一路成长。 需要更多能力技巧知识支撑 “我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护理专业,当时很多同学毕业后转到其他行业去了,毕竟值夜班、处理排泄物等工作确实辛苦,但我一了解到社会福利院有孤残儿童护理员的岗位,就坚定地投身这个领域。”黄绮文回忆道,自己读书的时候参加过志愿服务,也在儿童医院实习过,觉得孤残儿童护理员既是自己想做的工作,同时也专业对口。2010年,黄绮文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成为一名孤残儿童护理员。 在很多人眼中,护理员的工作无非就是清洁卫生、饮食照料、睡眠照料、排泄照料。而黄绮文则说,孤残儿童护理员的工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我们在学校学的更像是'全科’,但在社会福利院,你要陪伴的往往是不同病残状况的孩子,其中有的孩子残障程度重、基础疾病多、养育护理难度大,光靠书本上学的知识,难以回应不同孩子的各种需求。”黄绮文回忆道,每个人都需要更多的能力技巧知识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的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已经有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同时也有“传帮带”的氛围,一些护理“老手”会利用班会和工作闲暇时间与大家探讨护理质量提高的办法。“吃、睡、排泄物、哭闹次数、翻身次数等都要有记录交接,每一种疾病还要有不同的观察点;要知道怎么对吞咽和喂食困难的儿童采取辅助方法进食;要知道怎么照顾术前术后的孩子……”黄绮文说,大家不仅是给一些年幼的或自理能力不足的孩子喂饭、洗澡、换尿布这么简单。 “刚入职时照顾一个唇腭裂术后的宝宝,是我印象最深的经历之一。”黄绮文说,“才1岁多的孩子,术后疼痛让他哭闹不止。我知道过度哭闹会影响伤口愈合,就整天用背带把孩子背在身上,一边工作一边安抚。”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黄绮文坚持进行“袋鼠式护理”,孩子最终平安走过康复期。还有一次,一个先天性胆道闭锁幼儿在大家帮助下迎来了肝移植的机会,却遭遇术后排异反应,黄绮文等人协调多学科团队全方位照护这个孩子,终于化险为夷。 用“家人的爱”跨越障碍 “福利院会分年龄段分班管理,通过轮班制对每一个孩子提供持续的陪伴。一个孤残儿童护理员可能会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大家照顾过的孩子数都数不清,但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会记在心里,每一个孩子的变化,都会让你感觉到特别的幸福。”黄绮文说,那个曾经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孩子现在6岁了,特别活泼可爱,“看到他开心快乐的样子,大家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种付出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大家共同遵循的理念,'一切为了孩子’。” 也正因为“一切为了孩子”,黄绮文等人作为孤残儿童护理员,背负的不仅仅是护理照护的责任。在社会福利院里,大多数孤残儿童的人生开端并不那么如传统定义的“完整”,残障的状态可能带来了一些疾病,还有各种各样的障碍令正常的学习生活难度倍增,与此同时,原生家庭的缺失往往会带来难以填补的空洞。黄绮文等人所要做的,还有陪伴孩子跨越这些障碍。“除了护理,我们要在康复抚育和心理辅导上做很多工作。”黄绮文说。 “比如说,肢体畸形的孩子往往需要做矫正训练,但在矫正过程中孩子会感到不适,还可能会哭闹。我们会循序渐进,一边陪伴,一边引导他们去做康复训练,然后再根据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量;也有重度脑瘫孩子从站立步行到如厕,都需要手把手地教。”黄绮文回忆道,当你看到一个早产儿刚送来时只有巴掌大,现在已经是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一个重度脑瘫的孩子,经过三年康复训练,终于迈出人生第一步,你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珍贵。 “这个过程很复杂,也很艰苦。”黄绮文说,你要像专业人士一样敏锐地察觉需求,也要像妈妈一样传递爱意,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当你有家人的共情和关爱给到孩子,孩子也会一点点填补生命中的空缺,即便这的确要花漫长的时间去填补。“我们也希望更多专业且有热情的人参与到这个事业里,更多人关心每一个孩子”,只要用心浇灌,用专业守护,每朵生命之花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