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长寿的人,每天排便都在这个次。

 lyfd2003 2025-05-13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长寿的人,每天排便都在这个次。

播报文章

小播说健康

2025-01-26 15:00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长寿的人,每天排便都在这个次。

最近这段时间,李师傅心里一直犯嘀咕,自己平日里排便那叫一个规律,一天一次,雷打不动。可不知咋回事,这阵子突然就乱了套,一天跑厕所三次都算是少的,有时候甚至更多。

一开始,李师傅没太当回事儿,心想着估计是在外面吃饭没注意,吃了啥不干净的东西,多喝点水冲冲就好了。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症状不但没见好,反而愈发严重了。

除了大便次数蹭蹭往上涨,肚子也开始疼了起来,每次上厕所都有那种里急后重的难受劲儿,实在扛不住了,李师傅这才赶忙跑去医院检查。这一查可不得了,竟然被诊断出了肠癌。医生无奈地摇摇头,解释说最开始的大便次数异常,其实就是肠癌发出的预警信号,只可惜李师傅压根没重视。

说到排便这个事儿,大家的情况还真不太一样,有的人一天大便三次,有的人呢,三天才解一回大手,这到底哪个才算健康呢?

一、一天三次大便与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更靠谱?

排便频率可是反映肠道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每天按时排便那就是肠道健康的 “金招牌”,不过,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些人与众不同,像一天三次大便的,还有三天才大便一次的,那这二者相较而言,到底谁更健康些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徐志洁明确表示,每天排便 1 - 3 次或者两三天排便 1 次,都处于正常的范围区间内。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郑丽华也指出,较为理想的排便频率是每天 1 - 2 次,正常情况下,一天之内不超过 3 次基本都没问题,但要记住,排便次数可不是衡量肠道健康的唯一 “标尺”。

但要是每天排便次数超过了三次,而且大便还比较稀,这可就属于腹泻范畴了,通常与急性中毒、肠道肿瘤、急性胃肠炎、肠道非感染性疾病等脱不了干系,这个时候,最好麻溜儿地去医院看看。

与之相反,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并且伴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这些症状,那就得小心是便秘找上门了。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结肠功能紊乱、进食量少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功能性便秘,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往往就能得到改善;除此之外,还得时刻警惕肠道肿瘤、药物副作用、痔疮、盆腔肿瘤、肛裂等引发的器质性便秘。

二、上厕所时冒出这 4 种状况,大肠可能在 “喊救命”。

肠道可不单单是负责消化食物的 “加工厂”,它还是人体的一道重要免疫防线。一旦肠道功能受损,各类疾病就可能乘虚而入。近些年来,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要命的是,早期症状特别隐蔽,要是上厕所时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那可就得提高警惕了,肠癌说不定已经悄悄盯上你了,务必多留个心眼儿!

1、排便习惯 “大变脸”。

大便次数毫无征兆地比以往明显增多,要么是突然开始腹泻,要么不明不白地就便秘了,还老是有便不尽、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得怀疑是不是肠癌在背后捣鬼了。

2、大便模样 “改头换面”。

肠道里要是长了肿瘤,肿瘤就会对大便形成挤压,使得大便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如果发现大便变成了凹陷状、小细条样或者小扁条样,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得赶紧排查一下是不是肠癌作祟。

3、大便里头 “藏脓血”。

大便带血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是痔疮还是肠癌。一般来说,肠癌引发的便血,粪便中会夹杂着脓血或黏液型血,而痔疮导致的便血,大多是鲜红色的血便,二者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4、想排却排不 “畅快”。

明明感觉有便意,可就是怎么也排不干净,老是有那种里急后重的感觉,这很可能是肿瘤刺激肠黏膜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肠道的健康状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黄炯强着重提醒,肠镜检查是目前观察大肠有没有毛病最直观、最靠谱的方法,如果出现了上述异常情况,建议尽早安排肠镜检查,千万别拖着。

三、研究惊现:每天排便次数这般,身体才更棒。

近期,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子刊上发表了一项颇具分量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个人每天的排便次数对长期健康的影响那是相当显著的,每天排便 1 - 2 次才是更为健康的状态。

研究人员收集了 1400 多名健康成年人的疾病信息、生活方式以及生物学相关数据资料。按照每个人报告的排便次数,将所有人划分成了便秘(每周排便 1 - 2 次)、低正常(每周排便 3 - 6 次)、高正常(每天排便 1 - 3 次)和腹泻四个组别。

结果发现,女性、年轻人以及 BMI 值低的人排便频率相对较低,而且排便频率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有着紧密的联系,排便频率正常的人群,肠道内纤维发酵细菌较为丰富,而腹泻或便秘的人群,蛋白质发酵细菌则更为多见。

此外,研究人员还察觉到,排便频率与几种血液代谢物以及血浆化学成分同样有关联,这也侧面反映出肠道健康与慢性疾病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比如说,经常腹泻的人,体内含有较多与肝损伤相关的代谢物,长期便秘的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与肾功能下降相关的代谢物。

那么,怎样才能让咱们的排便变得更加规律、更加健康呢?下面这 4 点建议说不定能帮上大忙:

1、给膳食纤维食物 “开绿灯”。

糙米、坚果、豆类、各类水果蔬菜、燕麦、火龙果、无花果、西梅等等,这些食物里富含膳食纤维,平日里适当多吃一些,能够有效促进排便。

2、让身体 “喝饱水”。

研究表明,多喝水能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功效,建议大家每天保证摄入 1.5 - 2.0 升的水量。

3、动起来,肠道更 “欢畅”。

定期进行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缩短肠道的运行时间,对改善便秘状况效果显著,让肠道 “动” 起来,排便自然就更顺畅了。

4、养成 “生物钟” 式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定点排便,能够从生理层面建立起规律排便的条件反射。一般来说,每天早上起床后以及餐后时段,肠道的蠕动会更为活跃,大家不妨选择在这两个时间点试着去上厕所,而且排便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千万别一边上厕所一边玩手机或者看杂志,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虽说便便只是人体排出的废弃物,但千万别小瞧了它,从排便情况其实能窥探出人体的健康状况。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出现了上述几种异常症状,那可能就是大肠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平日里,为了让排便更顺畅,大家要记得多喝水、多运动,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