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不生病就不知道健康多珍贵,不往医院跑,就不懂得防病多重要。总是在身体出了问题之后,才悔恨不已。 平时各种坏习惯总是不经意,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就入口;熬夜玩游戏,刷手机,再晚都不觉得累;大吃大喝不运动,中医养生当作耳旁风。 ![]() 也许有朋友会讲,明明已经很注重养生了,各种高档滋补品,各种营养搭配,每天保质保量完成运动计划,可身体还是小毛病不断。。。说到底,还是偏离了真正的养生之道。 那么,到底该怎么养生,或者说,最简单的养生标准是什么呢?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就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养生方法。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主动与天地同频,与四时相应,与万物共振,就是去遵循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说白了,就是要如同动植物一样,回归到生命本来的节奏。 什么才是生命本有的节奏?古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看看一年四季我们生活的周围,山川草木和虫鱼鸟兽是如何作息生存的,便可找到相应的答案。 春当生发,芳草碧绿,树木发芽之时,人们理应走出门户踏青散步,以助阳气生发舒展; 夏日宣泄,处处生机蓬勃,我们的身体也应微微汗出,通调腠理; 秋气收敛,落叶归根,身体也适合向内回收,早睡早起,少食辛辣发散之物; 冬季闭藏,万物蛰伏,人也应该静养积蓄能量。这样就叫跟上自然的节奏。
再说“食”。饮食之道,也应法于自然。内经说的“五谷为养”是大基础,还要吃当季当地的食物,且每顿吃七分饱,不饿不吃或少吃。养好脾胃,补充三焦的能量,是治疗万病的基础。 我们好多人追求珍馐美味,总认为餐桌上摆了鱼虾蟹蛤,鸡鸭牛羊,还有各种价格不低的反季水果,才算丰盛。其实,最为普通的五谷,聚集了天地间的雨露精华,最能滋养脾胃五脏,粗茶淡饭才最养人。 滋补,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气血亏虚的人,要少吃肥甘,别盲目进补,吃饭清淡七分饱,把脾胃调节好,才能够真正吸收吃进去的东西。道理很简单,身体虚弱相当于火焰很小的灶,这时候塞进去过多的柴火不仅无法燃烧,倒会带来反作用,会冒浓烟,甚至会把火弄灭。 所以饮食也要合乎自然之理,应时适量,简单烹饪,才是健康之道。 ![]() 住,也是自然养生一个重要的环节。喜欢修行的人,向往的都是住在乡野或静谧的山水之间,秉承天地自然之气。而现代人大多条件有限,日日困于高楼大厦之中,呼吸着城市上空污浊的气息,身体羸弱,百病丛生。 怎么办呢?应当多找机会走出去,与大自然重新建立链接。远离喧嚣,像小时候一样,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也可以凑近一朵花,去闻那花香扑鼻。打开自己的心、去感受自然,感受风的温度,如薄纱一样轻轻拂面;仔细聆听鸟叫虫鸣,像一首韵律清新的天然乐曲。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那就尽量住在空气流通的房子,早起打开窗户交换一些新鲜的空气进来,亦或是养一些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那绽开的花朵,新添的绿叶,总会有一份欣喜注入你的心间。 最后说“行”。中医讲究“中”字,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合乎中道,运动也要合乎自然。健身也好,练功也罢,都要顺应自己身体的本能,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是很好的,动太过也会阳气外泄,损伤津液,所以我比较提倡的运动是走路,慢慢走,走得久一点,每次以身体不累为度。更重要的是,走路要专注,感知走路的状态,而不是听着音乐机械性迈步。这样有觉知的“动”,可以帮助疏通三焦,打开经络淤堵,让气血运行流畅。 总之呢,自然的养生之道,就是要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除了衣食住行,精神方面的调养也不可忽视。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形的社会压力,让人心神耗散。 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我理解就是自在的样子,那个自来的,本有的样子;自在,便是自己的那颗心在,不受世俗的迷惑,时刻可以觉察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心神如何自然?不喜欢的人不去链接,不与自己拧巴,不与外界死磕,发自内心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计较得失输赢,就是自在的养生之法。 人的身体其实特别简单,只要你用心感受、用心去对待,保持跟自然的平衡,遵循自然的运行轨迹,相信,你定会找到人生的至乐之道。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 ![]() ![]() ![]() ![]()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