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水”还是姓“电”?解密70年前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的真实身份

 黑扭 2025-05-13

在历史的长河中,

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与故事。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后,

水电十一局的前身,

也就是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正式成立。

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

第一支机械化水电施工队伍,

更是被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

70年时光荏苒,

当我们再次回望这段历史,

不禁要问:

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在当时

到底姓“水”还是姓“电”?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时代意义。

今天,

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70年前,

从《小禹讲局史》中探寻答案。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后,周恩来总理具体负责三门峡工程机构的组建工作。当时,撤销了燃料工业部,分别成立煤炭、电力、石油部。成立黄河三门峡工程局,首先遇到的是这个局究竟是姓“水”还是姓“电”,即由水利部领导还是由电力工业部领导的问题。
图片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黄河干流兴建我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图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因苏联未设水利部,所以按苏联专家的意见,三门峡水电站应属电力工业部。再说三门峡水电站归根结底是要发电的,是两个五年计划中规模最大的电力工程,电力工业部在改建小丰满水电站中已经培养了一支不小的施工队伍,三门峡应该姓“电”;而水利部的意见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他们亮出的一张王牌是,建国后的全国重大水利工程都是在水利部领导下进行的,经验自不待言,虽说水电站最终是要用来发电的,但建造水电站,首先要制服水,没有水,哪来电?三门峡应该姓“水”。两“兄弟”争论不休,“官司”又要周恩来总理来判决。
图片
▲1958年4月,周恩来总理视察黄河三门峡工程
为此,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11月2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两部的意见。12月1日,他打报告给毛泽东主席及中央,指出:必须集中两个部的技术力量和建设经验,共同负责,通力合作,各有关部门也必须大力支持……如果存有任何单干的思想则是错误的。
他认为苏联不设水利部的体制不适宜中国,因为中国的河流很多,防洪、灌溉等水利工程的工作量极为繁重,而且考虑到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后,水力发电比重将会超过火力发电,水电与火电的建设工作今后势必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因此,水利部不仅现在有必要存在,将来除了农田水利外,作为水电工作的领导部门也是需要的。

图片▲1958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派出以刘子厚为团长,王化云为副团长的三门峡工程代表团赴苏联访问,进一步商谈三门峡工程技术设计任务书的有关问题。图为中苏专家合影,前排左三为王化云,左四为刘子厚

他建议,在黄河规划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两部共同负责,并吸收地方党委参加组成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统一领导三门峡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局长、副局长应该是专职干部,建立首长负责制;为加强政治领导,工程局不应该受河南省委的领导。周恩来总理根据两部党组的干部配备方案,拟调湖北省省长刘子厚任局长,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电力工业部发电建设总局副局长张铁铮、河南省委委员齐文川任副局长。
图片
▲1957年4月13日,黄河三门峡工程开工建设。图为开工典礼现场
1955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了以上任命。来年1月初,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在北京开始办公。7月2日,周恩来总理同三门峡工程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谈话,7月3日,他接见了三门峡工程苏联设计专家。7月27日,三门峡工程局移驻三门峡工地。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隆重剪彩开工。水利部、电力工业部在建国后曾有过分合的历史,在三门峡开工前,水利部曾正式提过意见,将水电总局合并到水利部,国务院没有同意,仍决定三门峡工程由电力、水利两部共同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