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姊妹四个,他们都上班就我没职业,姐姐说:由你照顾老母亲,我们三人给你发工资,每月4000,我拒绝了

 浮生不过梦一场 2025-05-13 发布于广西


导语:我叫刘秀芬,今年51岁,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来自刘秀芬的讲述,现实而又无奈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而我,刘秀芬,一个51岁的中年妇女,却似乎与这一切格格不入。不是因为我懒惰,更不是因为我没有追求,而是因为我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放弃工作,全心照顾年迈的母亲。

我们家兄妹四人,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他们三人都在市里有着稳定的工作,而我,年轻时因为家庭的需要,放弃了外出工作的机会,一直留在家里照顾家人。如今,母亲已经岁高龄,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高血压和老寒腿却让她行动不便,需要有人时刻在身边照料。

照顾母亲,我从未有过怨言。在我看来,这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去年母亲在我家住了一年的经历,却让我对这份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付出。

那段日子,我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给母亲熬粥、准备小菜,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然而,无论我多么努力,母亲总能挑出些毛病来。粥太稠了、菜太咸了、饭做得太晚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像一根根刺,扎在我的心上。我知道,母亲并不是故意刁难我,只是她年轻时的性格就比较强势,对子女的要求总是很高。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尽量忍受着,毕竟她是我的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最让我寒心的是,母亲似乎总是看不到我的付出。每当哥哥姐姐妹妹来看她时,她总会念叨着他们上班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而我则被她视为“闲人”一个。有一次,妹妹来看母亲,带了一盒点心。母亲当着我的面说:“还是你妹妹孝顺,知道买我爱吃的。你整天在家,也没见你这么上心。”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重物压住了,透不过气来。我知道,母亲的话并不是有心的,但我还是忍不住感到委屈和难过。

今年年初,母亲在姐姐家住了三个月后,姐姐突然召集我们兄妹四人商量母亲的养老问题。她提议让我继续照顾母亲,而他们三人每月凑4000元给我当“工资”。这个提议一出,哥哥和妹妹立刻附和起来,觉得这样既公平又省事。然而,在我看来,这4000块钱却像是一块巨石,压在了我的心头。

他们以为这是最好的安排,却没人问过我愿不愿意。在他们眼里,这4000块钱是买断我的自由和尊严的代价。他们上班忙碌,所以出点钱就能心安理得;而我却要无时无刻面对母亲的挑剔和埋怨,承受着无尽的压力和委屈。更让我难过的是,母亲听到这个提议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说:“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照顾我还能赚点钱,挺好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一个“便宜又好用”的保姆。

我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妈不能只住我家,要么轮流养,要么雇保姆伺候。我也不想收你们的钱,让你们破费。”话音刚落,哥哥就皱起了眉头:“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近人情?有钱赚还推三阻四的,连亲妈都不想养?”姐姐和妹妹也跟着附和起来。我摇摇头,苦笑道:“不是钱的问题,是我不想再费力不讨好了。”

他们不理解我的苦衷,只觉得我矫情、冷漠、不近人情。可他们却体会不到我的苦不堪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都快抑郁了。最终,我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而母亲又坚决不去养老院,没办法他们只好选择了让母亲轮流养老。

这个决定让我松了一口气,但也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冷漠和疏离。他们开始说我自私、不近人情,连自己的亲妈都相处不好。对于这些指责和埋怨,我选择了沉默。因为我知道,无论我如何解释和辩解,他们都无法理解我的感受和处境。

其实,我并不是不想照顾母亲,更不是嫌钱少。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尊重我的选择和付出,不要把我当作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的保姆。孝顺不是单方面的牺牲和付出,更不是用钱就能买断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应该是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让某一个人独自承担。

有些人总以为出钱就是尽孝了,可真正的孝顺是陪伴、是理解、是分担。如果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再多的钱也换不来心甘情愿的付出。父母养育我们不易,但子女的人生也同样珍贵。家庭的和睦需要互相体谅和理解而不是道德绑架和指责埋怨。

我选择不拿那份“工资”并不是因为我矫情或者冷漠,而是因为我希望留住那份纯粹的亲情和尊重。我知道我的选择可能不被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为自私和冷漠,但我不后悔。因为只有先善待自己让自己生活好了才有能力去善待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