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痰阻,痰瘀互结,这才是血糖反复波动,降不下来的罪魁祸首! 总有人困惑:明明规律用药、严格控制饮食,为什么血糖还是居高不下、波动频繁?其实症结在于 “脾虚湿盛,痰瘀胶结”。 中医典籍《丹溪心法》早有论断:“消渴多因湿郁成热”,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交阻,导致血糖代谢紊乱,糖分堵在血液里。 ![]() 比如,曾接诊一位患者王女士,确诊 2 型糖尿病 5 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空腹血糖仍在 8.5-10mmol/L 波动,伴有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口干黏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 经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虚痰热,瘀阻脉络。 于是开方:苍术、茯苓、陈皮、黄连、丹参、葛根、鬼箭羽、天花粉、玉米须、生山楂。 ![]() 服药 1 个月后,腹胀便溏明显改善,口干黏腻减轻,空腹血糖降至 7.2mmol/L。 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黄芪、山药、地骨皮三味药材。持续调理 3 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从 8.2% 降至 6.7%,空腹血糖稳定在 5.8 - 6.5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控制在 8 - 9mmol/L,乏力症状消失,诸症皆缓。 ![]() 我们来看下这个方子是怎么降糖的? 健脾化痰:苍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水渗湿,二者配伍可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从根源上减少痰湿生成;陈皮理气化痰,气行则湿化,增强化痰之力,为降糖打好基础。 清热化瘀:黄连清胃泻火,直折胃腑郁热;丹参活血通络,鬼箭羽化瘀降糖,两味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痰瘀互结形成的脉络阻滞;葛根升清降浊,促进水谷精微输布,辅助调节血糖。 生津润燥:天花粉清热生津,玉米须利水降糖,生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三药合用既能缓解糖尿病 “三多一少” 症状,又能软化瘀滞,促进血糖代谢。 全方从痰、热、瘀、虚四个维度入手,健脾化痰治其本,清热化瘀断其源,生津润燥缓其症,环环相扣,实现血糖平稳下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 ![]() 糖尿病虽然是个常见的慢性病,但慢性病≠不严重!其实糖尿病就是个“钝刀割肉、温水煮蛙”的过程,虽然前期症状不明显,但一定要重视,等到出现并发症就比较麻烦了!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糖尿病,及时管控,把身体调理得棒棒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