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先去的承德梨花公社,然后才是这次北京梨花公社之行。 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理念传承上而言,北京梨花公社是“总舵”,承德兴隆和浙江衢州是“分舵”。北京梨花公社不仅是这三个里成立时间最早,而且是从廊坊整体搬迁过来——廊坊梨花公社是这个艺术品牌的肇始。在当时,以“梨花”为名,正是从“梨花体诗歌”而来,虽然赵老师当时已经是有意识地要打造一个艺术创作空间,但内涵中诗歌的成分偏多。我个人理解,这里面也多多少少包含着对“梨花教主”这一身份的某种接受和排斥。 当然,这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往事了。 ![]() ![]() ![]() ![]() ![]() 北京梨花公社的空间结构颇为巧妙。我没去过宋庄其他的艺术空间,不知道这种房屋结构是不是整个艺术村通用?四层楼,不是直上直下,而是每上一层,在另一处设通道,要经由一扇门(门洞)才能更上一层。芝麻开门吧——这一层层的芝麻得榨出油,将自己在艺术感受中浸润了才能开启。二楼还设有一个阁楼,也像是一个小小的艺术陷阱,走错了,就不能进入第三层。 梨花公社的艺术品布局不像画廊或策展,而是尽可能的,将每个墙面布满。多为赵老师最开始进行绘画创作时的作品,大尺寸。画作布局看似无序,但其中有密码、密链。“墙上多幅画,世界多扇窗”是赵老师提出的理念,是对艺术品的高度总结,也是对(艺术)大众的期许和鼓励。这北京梨花公社观看世界的窗口够数量。 ![]() 承德兴隆梨花公社在外部设计遵循了赵老师的艺术理念,看着有点混搭,以至于著名建筑师赵墉老师首次去承德兴隆梨花公社时,说要给赵老师颁一个建筑设计奖——这一看就是非建筑专业出身,不走寻常路。 ![]() 看原作和在电子设备上看照片、视频的体会完全不同。尤其是赵老师的几幅“三兔共耳”和“白莲花”“凤凰”等作品。那天碰巧有客人来参观,赵老师亲自讲解,就跟着客人一起聆听,感受更深。赵老师特意让舒放看了看侯金利老师的两幅作品——真的可以一眼认出,太不同了。心中难免升起对这位英年早逝艺术家的怀念。赵老师还对客人说起当时网上自发的三场悼念活动。 ![]() ![]() 和承德梨花公社一样,北京梨花公社也有阳光房,在合适的季节里陷进二楼软软的沙发里,和阳光来一场亲密接触,夫复何求?不过现在天热,我一上二楼就感觉到了热。在二楼俯拍了一张照片,桌上是赵老师当天款待舒放和师妹的午餐,手擀面。对于我们而言,手擀面已经奢侈到奢华程度了。 ![]() ![]() ![]() 三只狗狗(拍到两小只)见到舒放后不吠,而是只要摇尾巴,这也是待遇。两只刚刚满月的小猫咪更是每一只都要撸到才算是亲近到位。拍照的时候,这只黑色的将脸埋起,整个儿漆黑一团,超可爱。 ![]() ![]() 赵老师自己创意设计的蜗牛壶和草莓壶——非常羡慕这种能将自己想法变为现实的“行为艺术”,比起纯概念的行为艺术,或许这种“从无到有”的生成,对我们释家弟子更有启迪。诸法无相,一层层地剥开,不论是艺术品还是汽车、飞机乃至河流山川都不过是心念幻化。整个宇宙也是由众生的心识而来——从这个角度和意义出发去思考观想,可能更好理解。 这也是这次北京梨花公社之行的意外收获之一。期待下次。 梨花公社 艺术之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