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同学们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在这个关键节点,应届生身份认定,三方协议到底签不签,以及劳动合同怎么签,这些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毕业生们顺利迈出职场第一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1 应届生身份如何界定? 国家统一规定: 1 毕业2年以内。(有些地方延长至3年) 2 档案保存在学校或当地人才中心。 3 没缴纳过社保。(部分省市已放宽此项认定限制,例如我省出台的以下政策) 2024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发布《山东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该文件对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为: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 这意味着,只要是毕业当年的应届生,即使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也依然可以按当年度应届生进行事业单位报考(而往年凡是缴纳过社保的便不再认定为应届生了)。 随着政策的落地,高校毕业生可以更无后顾之忧地短期就业,其中部分工作可能会变成长期选择;如果工作后,在一定时限内,毕业生还想报考和应聘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也不会因为已经工作就失去了资格。 2 三方协议,签还是不签? (1)明确违约金数额。通常公司在签约时会提出违约金的金额,毕业生要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违约金一般不得高于损失的30%。违约金特别高的单位要慎签。 (2)“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为防止用人单位的承诺无法落实,毕业生可以将工资、奖金、补贴、休假、住房、保险等协商好的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写清楚,不要留白。 (3)一定要仔细和慎重看清内容。看清三方协议的每一则条款,注意用人单位名称,观察用人单位名称是否与印章名称一致,确保无误后再签订。 (4)三方协议可以约定户口及档案相关问题。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要明确用人单位是否接收档案、负责迁移户口,确保相应地址填写正确。 3 劳动合同,这些要点要牢记!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签订时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注意事项: ![]() ![]() ![]() 来源 | 大学生一点通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