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白菜

 新用户88302mXh 2025-05-13

药典记载

岩白菜作为中药材使用有上千年历史,《植物名图实录》应用于“治吐血”;《分类草药性》用于“化痰止咳。治一切内伤吐血,气喘,淋症”;《峨眉药植》用于“治头晕虚弱”,称之为“为治痨要药”;《四川中药志》将岩白菜用于“滋补强壮,止血、止咳。治肝脾虚弱,劳伤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妇女白带及男子淋浊;外敷无名肿毒。”《四川中药志》同时提醒“虚弱人有外感发热者慎用”[8],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为镇咳祛痰药[9],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添加到护肤产品中[10]

特征

岩白菜为多年生草本,高度在13-52厘米之间[2]

根状茎粗壮,被鳞片[2],直径在0.66-1.4厘米之间,大多数在1厘米左右,其长度可达50厘米,从根状茎上每年均能发出多棵植株[3]
岩白菜茎

叶均基生;叶片呈革质,形状为倒卵形、狭倒卵形至近椭圆形,稀阔倒卵形至近长圆形,长度在5.5-16厘米之间,宽度3-9厘米之间,先端钝圆,边缘有波状齿至近全缘,基部形状为楔形,两面有小腺窝,无毛;叶柄长度在2-7厘米之间,托叶鞘边缘无毛[2]
岩白菜叶面特写

花葶长有稀疏的腺毛。聚伞花序,形状为圆锥状,长度在3-23厘米之间;花梗长度在8-13毫米之间,与花序分枝均长有浓密的腺毛,腺毛具长柄;托杯外面长有具长柄之腺毛;萼片呈革质,形状为近狭卵形,长度在6.5-7毫米之间,宽度在2-4毫米之间,先端钝,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长有浓密的具长柄的腺毛;花瓣颜色为紫红色,形状为阔卵形,长度在10-16.5毫米之间,宽度为7-7.8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变狭成爪,爪长2-2.5毫米,多脉;雄蕊长度在6-11毫米之间;子房形状为卵球形,长度在6.7-7.5毫米之间,花柱2,长度为5.3-7.5毫米[2]
岩白菜花部特写

果实

果实为连萼蒴果,花柱和柱头宿存,花柱较长且分离,蒴[shuò]果2裂,果实总长度在1.95-2.40厘米之间,其中子房长度在0.9-1.4厘米范围内,成熟果实宽度0.7厘米×0.5厘米,果柄长度在0.9-1.90厘米之间[3]

分布

岩白菜主要分布于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不丹北部、尼泊尔以及中国西南部[2][3][4]

习性

岩白菜喜半阴,耐寒,生长在海拔2700-4800米的林下、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碎石隙,土壤为棕壤或暗棕色森林土,pH为6.2-6.7,常伴生有苔藓植物[2][8][10][11][9][3][4][12]。其种子的萌发表现为偏碱性,最适发芽温度为25℃[10]。花果期为5-10月[2],长达3-4个月,一般在5-6月份开花,9-10月份果实和种子成熟,进入冬季,叶片转为紫红色或红色,处于休眠状态,次年3月以后部分叶片转绿,同时又长出新叶[3]
岩白菜花

繁殖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采充分成熟的种子,先阴干,再用清水浸种,播于苗床和盆钵内,春季幼苗生长较快,但出苗率全年整体偏低[12]

扦插繁殖

将岩白菜根状茎截至长10厘米的小段,每段须有潜伏芽,用75%酒精消毒或用草木灰沾涂创面,然后扦[qiān]插苗床,覆土3厘米,保持一定的的土壤湿度[12]

分株繁殖

岩白菜主要靠地下根状茎分株繁殖[10],分株繁殖是将植物带根分割或将蘖芽、吸芽、匍匐枝、地下茎、球根和块茎分切下来,单独栽植而成为新株[13],按一定的株行距种植,保水保温[12]

用途

经济价值

岩白菜可用作盆栽花卉进行销售[10],又是一种临床用草药,历史悠久,一直作为药材进行销售[8]。中国西藏民间熬制的防晒霜主要成分是岩白菜,西藏大学在此基础上制作的防晒护肤品已形成产业化,日本研发人员将岩白菜提取物添加在护肤品中,有美白收敛的功效,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0]

药用价值

岩白菜味甘、涩,性凉,归肺、肝、脾经,滋补强壮、止咳止血,主治虚弱头晕,肺虚咳喘,劳伤咳血,吐血、淋浊、白带[11]

观赏价值

岩白菜作为良好的丛生地被植物,叶大而厚,花期5-6个月,花大而色艳,适应性强,是一种较好的观叶、观花用高山野生花卉,可用作园林、庭院设计的观赏花卉,放置在岩石园或山坡,也可用作盆栽[3]

相关研究

岩白菜以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岩白菜素、熊果苷没食子酸、儿茶素等酚类成分及亚砜类和多糖甾醇等。岩白菜素是治疗咳嗽、咳血、急性肺损伤、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重要原料[5][6][14]。熊果苷[gān]常用于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氧化及抑制胰岛素降解[3][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